(三)记叙文的材料及联想想像

        [知识要点]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是“记叙文的材料”,专项训练是“联想和想像”,作文训练是《琐忆》等。
        搜集和积累材料
        搜集和积累材料,是选材的基础。材料要注重平时积累,不断充实自己的“材料仓库”。积累材料的方法,一般可以写“生活手册”和建立“材料手册”。当代作家韩映山同志,曾回忆他在保定一中读书时写“生活手册”的情况:
        我们还有一本生活手册,是专门记录生活的。每年假期,回到故乡去,把观察到的人物、场景、语言,细细地记在本子上。我们给它叫“生活素描”,或叫“实地写生”。这是一种写作基本练习,也是一种创作准备。我们认为,一篇作品,人物写不活,故事一般化,主要是缺乏细节的描写,细节是作品的命脉……细节是来自生活的,不是主观想像和臆造的。所以,要想积累细节,非到生活中去认真细致地观察和体验不可。假期里,我们跟大人一起劳动、开会、谈天;练习写各种场面、各种环境。有时描写一下淀边的风景,瓜园的气氛,场上的风光,天上的云朵;有时记下各种人物的谈吐,乡里的人情,当地的风俗,甚至连大嫂借箩,大娘串门闲谈,小伙们相亲,以及红白大事,家常里短,都如实地描写下来……这样地坚持了很久。每到开学以后,我们互相看阅彼此的日记,取长补短,相互丰富和提高。
        建立“材料手册”,就是用摘记方式搜集、积累材料。摘抄就是常说的“不动笔墨不看书”。阅读书报,看到宝贵的资料,随时把它有重点地摘抄下来。

        选材
        要根据中心思想与材料统一的原则来选择材料。中心思想与材料统一大致包括以下含义:中心思想对材料有依赖性,确立中心思想离不开材料的搜集和选择;中心思想,是材料选择和组织的依据,也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心思想来搜集、选择、组织材料;材料,要有力地支持中心思想,对中心思想有说服力;选择材料过程中,根据已搜集掌握的材料,深化中心思想,或调整中心思想。
        围绕中心思想选材,要选择真实、典型、新颖的材料。
        写实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对材料的基本要求是要真实。自己的经历,耳闻目睹的、经过细致观察的材料,经过调查得来的材料,这些都是第一手材料。从书面阅读得来的材料,引用来的材料,是第二手材料。第二手材料,要有根据,有出处,经过核实,要鉴别其真伪和可靠程度。不管是第一手材料,还是第二手材料,都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才是真实的。
        要选择典型材料。典型材料,是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是最能说明、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
        要选择新颖的、有现实意义的材料。第一手材料,往往是新鲜的,要特别重视选用别人没有写过的材料;第二手材料,要以新的角度来运用这些别人已经用过的材料。
        材料的剪裁
        对选出来的能够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还需要剪裁。剪裁主要是确定详略和角度。剪裁的主要依据是中心思想,同时考虑到写作目的、读者对象、文体特点和表达方式等。比如本单元作文练习题,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记人。侧重记事的记叙文和侧重记人的记叙文,在材料的剪裁上就不同。对“人物”的剪裁不同: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一般没有“主人公”,文中的人物也不一定是唯一的,常常记叙一、二件事的过程中,有多个人物的出现。这类记叙文,也描写人物,但通常不是多方面的,而是一些局部、断面的描述。侧重记人的记叙文有“主人公”,如果有其他人物,一般也只是主人公的陪衬。对主人公的描写,往往是多方面的,一般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述多方面展示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品质。对事件的剪裁也不同: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一般只能写清楚一件事,或一个中心事件,事件要完整,主要通过记事来表达中心思想;侧重记人的记叙文,可以写主人公所做的一件事,也可以写若干件事,往往通过若干件事的片断来表现人物,通过人物来表达中心思想。
        选材和剪裁的思考途径
        选材和剪裁与确立中心思想是密切相关的。确立中心思想实际上是“材料——中心——材料”的几轮反复思考。也就是在确立中心思想的过程中,就有一个选材的问题。自由命题的作文是:观察、体验生活,占有众多的材料→材料的选择聚集、分析综合→确立中心思想;命题作文是:分析、审察命题→在命题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回忆、联想,发掘记忆中的“生活积蓄”→材料的选择聚集、分析综合→确立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确立后,还需要根据中心思想,从自己的“生活积蓄”中广泛的搜索有关材料,进行发散思考;然后对发散思考出来的材料,进行筛选,作收束思考,选定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真实的、典型的、新颖的材料。
        剪裁同样也需要进行发散思考和收束思考。就记叙文来说,选材主要是选出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人或事,剪裁主要是对人和事进行“截取”,同时考虑“截取”的角度。如何“截取”,采取什么角度“截取”,也需要先发散思考,多设想几种方案,几种角度,然后进行比较,进行收束思考,优选。
        联想和想像
        联想就是由此及彼,联系起来想,是把自己感知过的有关客观事物的印象重新呈现出来。想像是思想中的形象,是头脑中产生的没有感知过的形象。联想和想像往往是结合运用的。
        想像大致有:1.扩展、补充、引申想像。根据文字或画面表述,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并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扩展、补充、引申。2.比拟想像。比拟是常用的想像方法,从动植物的特点,想像人的某些特点;由人的某些特点,想像动植物的特点。这是把物比作人,把人变为物的想像。3.类比、对比想像。比较也是想像的方法。由此,想到类似的彼;由正想到反,由反想到正。4.因果想像。从原因想像可能有的结果,或者从结果想像原因。5.推测、假设想像。进行扩展、补充、引申、比拟、类比、对比、因果想像时,往往需要伴随着推测、假设想像。推测想像就是推想、猜测,可以从时间、地点、情景、人物多方面展开。假设想像是假设一定的条件,比如时间、地点、环境、情态等,在这一定条件下展开想像。推测和假设在想像中往往结合运用。6.连锁想像。由甲想到乙,再由乙想开去,想到丙,继而由丙想到丁,环环相扣,在想像中发生“连锁反应”。这在构成生动合理的故事情节中是必要的。
        [写作指路]
        1. 《×年以后的母校》或《×年以后回故乡》
        提示:这是一个需要展开充分的想像和联想的训练题。
        审察这个题目,有两个要素,一是地点:母校或故乡;二是时间:“×年以后”,“×”,需要通过想像和联想,在构思中确定。两个要素组成一个偏正短语(词组),母校或故乡是“正”,“×年以后”是偏。着重写母校或故乡,但不是现在的母校或故乡,而是“×年以后”的母校或故乡。
        这题是展望未来前景的,格调应该是健康向上的,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应该把对国家的未来、母校或故乡的前景、个人的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的表达手法。
        做好此题的关键是展开想像和联想。想像和联想中,要重视定向,要抓住线索。一般可以用第一人称,采用游记的布局,故地重游。那么,不仅要想像“×年以后”的母校或故乡,而且还要想像“×年以后”的“我”。“×年以后”的故乡或母校,着重进行推测想像,从时间上来说,预想将来,是预测想像;从情景上来说,拟从感知现在的母校或故乡这一实体,想像母校或故乡的未来,是推测想像。想像“×年以后”的“我”,着重要进行假设想像。假设“×年以后”“我”的身份等等,然后在假设条件下展开丰富的想像。“我”“×年以后”,重游母校或故乡,“我”、“重游”,只能起线索作用,着重应写“×年以后”的母校或故乡。《×年以后的母校》和《×年以后回故乡》,这两个题目,要注意区分。写“×年以后的母校”,“回”的情景、活动,即使写了,也应从略,只能起线索引发串联的作用。
        当然,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也可以不用“游”的写法。此外,“×年以后”,也可以用“忆测”,比如,× ×人,离校或离家×年,“×年以后”重见母校或故乡,那么,实际上是以×年以前的视角来写现在的母校或故乡了。

        2. 《琐忆》
        提示:这是写以人物为主的回忆性记叙文。
        首先要“忆”,畅开思想,回忆自己印象深刻的人,从中选择一个值得写下来的人;然后对“这个人”进行广泛的回忆,从这个人的许许多多的事中,选择最能表现他的思想和性格的四个以上的片断,对这些片断进行剪裁发掘。
        剪裁时,可以进行纵向思考或横向思考。纵向思考是历史地回忆这个人的一生或几个阶段,从中剪裁出最能展示他的思想和性格的环节。横向思考,一般是通过回忆,对这个人的某一方面的特点,已经鲜明地在自己的头脑中显现,就可以按事情内在的逻辑联系进行剪裁。
        回忆性记叙文,一般的结构是:倒叙式开头,可用联想引出回忆;顺叙式回忆,这是主体,可用纵式结构或横式结构;点题式收束。当然,没有固定的模式,要灵活行文。

        [例文评点]
        

A. 未来的母校


        来到这个世界,我已经度过了十七个春秋,其中有十个美好的春天是在母校度过的。我深爱着我的母校。在这里,老师为我们构建知识的脚手架,让我们鸟瞰人类文明的历程。于是,我们有了昨天的疑问,今天的思索,明天的萌动!
        年轻的心总是不肯停止思索:为什么母校只能有正正方方的教学楼?为什么母校只能用单调的书本来传授知识?为什么母校不能像一座花园,像一座乐园,像人间的天堂一样美好呢?
        未来的母校应该有一座大花园:茵茵的芳草地,淡雅的郁金香,还有煦暖、令人心醉的和风。有的小朋友在碧绿的草地上唱歌跳舞,耳边有银铃般的鸟鸣,眼前有翩翩的蝶舞。有的同学则席地而坐,尽情地用画笔描绘着母校。在广博、温馨的大自然怀抱中,谁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不会插上飞翔的翅膀呢?
        未来的母校应该有一座大的博物馆。这里有山顶洞人与自然搏斗的痕迹,有修筑长城者一路留下的悲歌,还有战火纷飞中革命先烈英勇不屈的身姿,以及改革浪潮中一代弄潮儿的风采。博物馆里还应该有一座包罗世界的微缩景观:有东方埃及的金字塔,有徜徉流淌的多瑙河,有壮观的巴黎凯旋门,有神奇银白的南极世界。总之,这座博物馆中能够再现人类几千年的沧桑,能够包罗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我们足不出户,在老师,不,确切地说是在导游小姐、导游先生的带领下,纵观千年,横览万里,学会了审视,学会了思索。偌大的世界就在我们脚下,踌躇满志的我们又会有多少向往,多少悸动啊!
        未来的母校应该有一座大的影剧院,环幕电影,先进的声光设备,会令我们身临其境。这里放映的都是被改编为声像的语文课文。我们可以亲自去感受和闰土一起月下捉猹的快乐;在杀机重重的鸿门宴上,体味那分惊心动魄;和诗仙李白一起享受“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还可以任朱自清作品“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春雨轻淋。在影剧院里,我们真正可以和主人公同欢喜、共悲伤,阅尽世间的众生万象,尝尽世间的百种珍味。那么,我们所体会到的不仅是课文,更是我们将要面对的人生。
        未来的母校还应该有天文台,可以自由地遨游无尽的宇宙;还应该有一座科技馆,可以亲手用精确的实验来证明前人的发现;还应该有体育馆、有森林公园……未来的母校,没有正规的教室、厚厚的书本,可她教给同学们的却是更多直观、有趣、实际的知识。
        啊,未来的母校多么美好,多么令人向往啊! 那时的母校,谁能保证不会出几个诺贝尔、居里夫人、泰戈尔,或是贝利、贝多芬呢? 真不知那时的校友又会为母校勾勒一个怎样的未来呢!
        

(彭晓琦)


        [评点]
        本文大胆地想像未来,针对目前母校的不足,想像描述了一所理想的学校。
        

B. 琐 忆


        自初中毕业后,我已有一年多没见到贾老师了。
        贾老师当时教我们英语,他妙趣横生的讲课艺术和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使我们每个学生都对英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至今对英语兴趣未减,就是受他的影响。
        记得刚刚学习英语那阵子,他就给了我们学习英语的新鲜感。那天早晨,贾老师随着铃声走进教室,带着颇为神秘的微笑对我们说:“你们现在学习英语,我呢,就给你们每人起一个英语名字……”讲台下立刻热闹起来,同学们一张张稚气的脸上洋溢着愉快而好奇的笑容,叽叽喳喳地议论着:“真有趣,英语名字叫起来一定很有趣。”“不知我会叫一个什么名字……”
        这时,贾老师一声不响地看着我们议论,等我们渐渐安静下来了,他才耐心地宣布了每个人的英语名字,并逐一解释。“魏全沛的名字‘Green’,翻译过来是格林,国外许多著名人物叫这名。张艳的名字‘Rose’是玫瑰花的意思……”同学们睁大眼睛,很是兴奋。我记不清当时将自己的新名字念了多少遍,只知道,念完后同其他同学一样,非常郑重地一笔一画地将英语名字写在了英语书上。
        其实现在我才懂得,当时我们只是好奇、新鲜,却不知道由于这件小事,大家对英语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贾老师不但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他还在精神上给予我们许多鼓励。
        读初二时,由于学习较为紧张,有部分同学产生了厌学情绪。贾老师知道后,就对我们讲了他求学、求职的经历。他先用专注的眼光扫视着我们每个人的脸,顿了顿,说:“人生难得几回搏,我小时候,家庭环境比你们还差,但越是这样,我越是努力学习,记得有一次……”
        他动情地说着,同学们认真地听着,亲切地话语如清泉般在
        大家耳旁流淌,沁入了心田。因为,他所讲的亲身经历比那些苍白的理论更深刻地教育了我们,鼓励了我们。
        这样一个好老师,有谁不喜欢呢?有一回,贾老师到市里学习去了,同学们都甚是想念,有几个还扳着指头算时间。终于,两星期后的星期一,当贾老师跨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这掌声很响,它融进了全班同学对他的热爱和尊敬。我发现,贾老师那张被朝阳映红的脸上,已有两行亮晶晶的东西了。
        啊! 现在,现在真想再见见贾老师呢。
        

(毛红霞)


        [评点]
        本文选材有新意,写老师三件日常琐事,比较充分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描述三件事,顺序安排合理,衔接过渡自然,首尾照应。以叙述描写为主,恰当穿插议论抒情,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9-21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zuowen/gaozhong/185729.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