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知识要点]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是“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写作训练是提供材料写议论文。
        观点要从材料中来,材料要能够说明观点。中心论点确定以后,就要围绕中心论点,用道理和事实去论证它。比如《崇高的理想》,是围绕“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这一中心论点,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述的。先论述理想的社会性、阶级性及其与世界观的关系,紧接着论述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的青年应该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作者为了论述理想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先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三种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人有不同的理想的事实来论证理想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再以屈原为例来证明一个人的理想是受社会、阶级限制的,以鲁班等科学家为例来证明理想还要受到社会的一定的生产力的限制。对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人不同的理想,应以是否“合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为标准做出确切的评价。作者先较详细地举正面事例进行论证,然后较简略地举出反面的事例加以比较、批判。作者举例虽然很多,但由于能紧扣“理想的社会性和阶级性”,能按照理想的不同方面进行归类,又从远到近列举,所以,条理清晰,很有说服力。
        又如《简笔和繁笔》,是围绕简笔与繁笔的辩证关系展开论述的。开头概述自己对繁简的观点,提出:“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接着举实例阐明:既有用简笔用得好的,也有用繁笔用得好的;进而阐述应该怎样对待文章的繁简问题;最后针对时弊,提倡简练为文。
        围绕中心论点运用道理和事实论述时,要注意文体特点和论述的角度。《简笔和繁笔》是一篇文艺随笔,虽然也引用刘勰和顾炎武的话,用理论来说明道理,但主要是用事例来说明道理。列举事例,既有古代作品《水浒传》,也有现代作品《社戏》。这样,古今都是如此,增强说服力。运用《水浒传》的例子,既举出《武松打虎》中写景阳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写风雪等用简笔写得好的地方,又举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写郑屠的挨打死状等繁笔用得好的地方。这是就一部名著来说,“紧扣”“各得其宜,各尽其妙”。而运用鲁迅的例子,只举《社戏》中用繁笔写等待名角出场的心情。因为鲁迅素以善用简笔著称,毋需再举简笔用得妙的地方。这是就一个伟大的作家来说,即使像“很讲究精练的”鲁迅,也有用繁笔的时候,同样紧扣“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还要注意论述的范围和论证方法。比如《崇高的理想》,要论述共产主义理想,就会涉及一般的理想,只有历史地加以论述,才能阐明实现共产主义是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论述理想,就会涉及理想的社会性和阶级性,要论述“社会性”、“阶级性”,就要选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人有不同的理想的事实来论述。用为贵族阶级利益服务的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例子来阐明理想“受阶级的限制”,用鲁班等伟大的科学家的例子来阐明理想受“社会的限制”,十分确切,紧扣住了分论点。为了论证评价理想的标准,作者运用了正反论证,那么就要选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来论述,这样才紧扣论点。
        习作中,“围绕”“紧扣”中心论点方面的毛病,常见的有论述过程中间转移论点,有些论据不能证明论点等。例如:
        有一句格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儿时常挂嘴边,至今才知其含义。这句话比喻形象,含义深刻,发人深省,我最喜欢它。
        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不因你是勤奋者而多给,也不因为你是懒惰者而少给。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同思想的人却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写作上,为我们留下六百多万字的精神财富。陈景润、爱迪生、马克思……。
        上面这些事例生动地说明:一个人想在有生之年为人类做一点贡献,就必须爱惜时间。……

        上面这段文字,开头提出时间的宝贵,时间的价值,接下一句是“时间……平等的”,照例拟承此作类似这样展开:关键在于你是否懂得时间的价值,是否能利用它。你如果懂得时间是那么宝贵,驾驭它,利用它,就能……但是,作者却从“勤奋”、“懒惰”,不同思想的人有不同的结果展开,就转移了论点。下面虽然举了不同的具体事例,也不能紧扣中心论点。由于第二段脱离了第一段提出的论点,就不能“生动地说明”第三段的结论。
        又如下面的语段:
        多与生人交谈,可以使自己的大脑得到锻炼。有些发明家就是在与生人的交谈中,受到启发,产生灵感,因而有所发明创造的。经常谈话,尤其是在生人面前说话,总要尽量说得准确、鲜明、生动些,这就可以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促进大脑功能的进化。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和生人交谈时,思路就会变得敏捷起来,原先没有想到的内容,也会出现在脑海里。画家不停地挥毫泼墨,数学家不停地演算推导,都能锻炼头脑的机敏。为了提高工作能力,我们应该经常有意识地多与生人交谈。
        这个语段,整体上看,能围绕论点展开论述。但有一句,“画家……都能锻炼头脑的机敏”,没有扣住论点。论点是与生人交谈,能锻炼大脑。这句话,虽与锻炼大脑有关,但与生人交谈却无关。最后一句中的“为了提高工作能力”,也是转移论点。如果改成“为了锻炼大脑”或“为了使大脑得到锻炼”,那么,就紧扣论点了。
        [写作指路]
        训练题列出20则材料,要求根据论点选用材料作论据,写一篇议论文。题目是《学和干》,或《入迷与入门》,或《好学与成才》,或《坚持就是胜利》。
        提示:这是一次根据论点选择论据的训练。思考的途径可分三步:一是审察题目,二是分析材料,三是论点和论据结合起来思考、构思。
        审察题目,可分两类。《学和干》、《入迷与入门》、《好学与成才》,是关系题,应着重论述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三个题目限定了论述的范围,论点需要自己提炼选定;《坚持就是胜利》,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只要根据论点选择材料加以论述就可以了。
        分析材料。总观20则材料,可以分为两类。(1)至(10),列举的都是事例,可以作为事实论据;(11)至(20),是名言、格言、警句、成语,可以作为理论论据。这两类材料两者之间就有不少对应关系。对(11)至(20),要正确理解,有些是比喻说法,要把握其正确含义。对(1)至(10)的事例,要作分析。分析这些材料时,要注意:一是要把握材料的思想性,发掘材料本身包含的意义;二是要审察材料的多义性。一则事实材料,包涵的意义往往是丰富的,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到多种启发。比如,第(7)则,李时珍的材料,与第(8)则结合,可以作为《学和干》的论据,以李时珍的成功为例论述:既要钻研前人创造的文化遗产,又要注重自己实践,亲自尝一尝。李时珍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医,正是他努力好学的结果,又可以作为《好学与成才》的论据。李时珍能取得成就,是他坚持读古代医书,坚持取得第一手材料的结果,可以作为《坚持就是胜利》的论据。李时珍读古代医书“入门”,研究医学达到“入迷”的程度,直至吞服剧毒药物,取得了前人未有的成就,还可以作为《入迷与入门》的例证;三是要体会材料的启发性。启发性,有直接的,有间接的,可以启发我们从事例中体会出一个道理,再根据这个道理确立论点,引出话题,还可以启发我们引出其他类似的事例和思想含义;四是要明确材料的针对性和暗示性。这个练习列出的材料较多,要联系起来思考,10则事实材料联系起来思考,前10则和后10则联系起来思考。
        第三步是题目与材料、论点与论据结合起来思考、构思。选做前三个题目的,先要将题目与材料结合思考确定论点,然后根据论点选用材料作为论据。《坚持就是胜利》,已提出论点,而提供的20则材料,四分之三与这个论点有关,应该选用最能阐明这个论点、自己理解体会比较深的材料,作为论据。
        [例文评点]
        

A. 入迷与入门


        入迷是入门的良好条件,而入门是入迷的理想结果。
        要想入门,必须入迷,而入迷是兴趣所致,是建立在对该事物极大的兴趣之上的;若没有对该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那么学习、研究起来总不是心甘情愿的,这就仿佛背着一块大石头在艰难移动,效果往往不佳,哪里还谈得上“入门”。不是吗?现在一些做父母的大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父母凭自己的爱好和片面的看法,无视子女的兴趣,硬是把顽皮的儿子拉去学钢琴,希望儿子长大成个“贝多芬”;把文静的女儿拉去学排球,梦想着女儿有朝一日成为“郎平第二”;还有的父母干脆大大方方请了个家教,让不到上学年龄的孩子既学洋文又学国文……后果怎样呢? 那学琴的没副笑脸,那学球的直叫妈,那学洋文国文的过早成了“四只眼”,书呆子气十足……到头来呀,什么也学不好,反而使孩子对学这学那产生厌倦情绪。然而有的家长能注重孩子的兴趣,并能正确地引导,结果往往能产生理想的结果。例如在全国小有名气的被称为“小书法家”的陈俊从小喜欢写字,对书法有特别的爱好。她的父母便根据她的这一兴趣,送她去拜师学书法。从此,她对书法更加感兴趣了,在老师的指点下,勤学苦练,终于练就了一手好字,并且不到上学年龄就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大奖,有的作品还送往国外展出。这样,小陈俊由一个书法迷开始步入书法之门。
        然而入迷的人未必入门。比如说现在有不少“武侠迷”、“球迷”、“歌迷”等等。“武侠迷”谈论的不是金庸里头的大侠就是古龙里头的大师,幻想自己也有一身能飞檐走壁的轻功,但却不花时间去锻炼身体;“球迷”们吧,是场场比赛必看,进了球比喝了蜜还甜,却很少摸摸球踢几场的;再说“歌迷”吧,有不少听歌无主见,今天“西北风”,明天“黄土坡”,迷得茶饭不思,巴不得一夜之间自己也变成“大歌星”,却不想想鲜花是要靠辛勤的汗水来浇灌的……这些入了迷的人,迷的是表面的东西,他们没有正确的目标,当然不可能入门。假若这些“武侠迷”、“歌迷”、“球迷”们也能坚持不懈地用汗水去迷些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吸取精华,排除糟粕,那也说不定会入门。
        总之,入迷与入门有着紧密的联系,入迷未必入门,要入门必须入迷。
        

(叶 虹)


        [评点] <br>题目是个关系题。例文能从两者关系进行论述,比较清楚、辩证。
        首先,开宗明义,明确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入迷是入门的条件,入门是入迷的结果;接着,围绕这个论点,从“要想入门,必须入迷”和“入迷未必能入门”两个层面展开论证,说明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最后,归纳全文,得出结论:要入门必须入迷。
        文章结构严密,层次清楚,特别第一个层面的论述,能较好地把握材料和观点的关系,说服力较强。缺点是第二个层面所使用的材料不能紧扣观点,说理也显得较生硬,使文章逊色不少

        

B. 坚持就是胜利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界上很难办到的事情,只要人们用心去做,总是有可能成功的。也就是坚持就是胜利。
        不论做什么事,如不坚持到底,半途而废,那么再简单的事也只能功亏一篑;相反,只要抱着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再难办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坚持都会取得成功。比如,我们做一件事,虽然你尽了最大努力,没有一丝松懈,但迎接你的却仍是失败。这时,请你不要懊悔。因为你尽管是失败者,只要你努力去做好你应做的事,只要你尽了自己的力量,那么即使失败,你也是强者。
        记得有一部日本电视剧,其中有一个片段:描写一位聋哑人在参加伤残人运动会时,因为搀扶一位摔倒的老者,而落在了最后,但是他依旧顽强地跑完了全程。这时,场上的观众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掌声是对他顽强精神的鼓励,更是对胜利者的欢呼! 虽然他听不到,但那脸上却分明显示出胜利者的喜悦。因为他毕竟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一个人尽最大努力,获得他能力范围之内的最大限度的成功,他就是成功的人。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半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写出了不朽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美国女作家海伦从小双目失明,耳朵又聋,但是她凭着坚强的意志,成了著名的文学家。万事贵在坚持。一个人具备了坚强的意志、耐心和恒心,他就取得了成功的一半,那么另一半成功在顽强努力下也就不难获得了。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小小的水滴经过常年累月尚可将石头滴穿,那么我们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呢?所以我们说,坚持就是胜利,坚持一定能胜利!
        

(张 芳)


        [评点]
        例文从“坚持就是胜利”和“即使坚持而失败也是胜利”两个方面论述,说理严密而辩证,没有片面性。
        论述也很有特色,先讲道理,后摆事实;讲道理时,先说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后说即使坚持而失败也是强者;摆事实时,则先举聋哑人为例,说明他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虽没有成功,但他是个胜利者,后举奥斯特洛夫斯基和海伦为例,说明万事贵在坚持,坚持一定能胜利。注意行文变化,加强文章的生动性。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19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zuowen/gaozhong/185734.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