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

2019-05-28 可可诗词网-议论文素材 https://www.kekeshici.com

        

论题解析


        [解题]特长(speciality),指的是特别擅长的技能或者特有的工作经验。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是不同的,在这些不同的条件下,我们会产生不同的兴趣,从而把自己的精力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这样的精神集中,就会使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获得与众不同的经验与技巧,这就形成了自己的特长。
        [析题]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这就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舞台。期望每一个人在所有方面都取得良好的发展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只能希望尽可能广泛地培养自己的兴趣。所以,如果一个人能在某一方面获得较好的发展,能对社会某一方面的发展有所贡献,那他就是个成功的人。
        培养特长,离不开全面发展。特长的培养,不但需要对某一方面的强烈兴趣,还需要我们具有广泛、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健康向上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全面发展。广泛的兴趣,能够开阔我们的思路;丰富的知识,能够扩大我们的眼界;健康的人格,可以使我们积极向上,成熟稳定;健康的体魄,是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只有首先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特长的人。
        [温馨提示]在写作 “特长” 话题的议论文时,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特长与全面发展割裂开来。在二者的平衡点上行文,才能不偏不倚,写出辩证的好文章。
        

思路导引


        总的来说,特长就是在某一特定方面,一个人优于其他人的一种突出能力。不同的特长只是分属于不同的领域,而没有孰优孰劣之分。有的人对文字把握精准,拥有写作的特长;有的人对数字天生敏感,拥有计算的特长;还有的人对音符情有独钟,拥有艺术的特长。不同的兴趣、不同的天赋让我们与不同的特长联系在一起。强烈的兴趣是培养特长的基础。特长只有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社会需要有特长的人。如果每一个人都像模具机器里出来的,不论是外形还是功能都一模一样,那就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特长所在,并能把这种特长发挥出来,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多姿多彩。当然,发展特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长时间地积极努力,需要长时间地学习,而且还应该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勤学多问,坚持不懈,才能形成自己的特长。即使自己在哪一方面有特长,也应该牢记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骄不躁,谦虚学习,才能使自己的特长获得更好的发展。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如果你的特长带给了生活多一分的色彩,那么生活也会回馈你多一分的微笑。特长能让你与众不同,脱颖而出。而且,你多特长的一般也正是你所最感兴趣的。所以,相信特长也一定能给你带来发展兴趣的无限乐趣。
        特长的培养首先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特长,才能培养它。对于处于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儿童而言,家庭和学校对其特长的发现与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点集锦


        1.特长是一种突出的能力。
        2.特长是兴趣的发展。
        3.特长是人才的摇篮。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6.特长让人出类拔萃。
        7.特长让我们更有竞争力。
        8.特长生需要我们的发现和重视。
        9.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
        10.特长也是可以培养的。
        

论据超市


        [理论论据]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 《吕氏春秋》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 《墨子》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非子》


        ※立大功者不求小疵,有大患者不求小过。
        

—— (唐)陈子昂


        ※君子用人如器,多取所长。
        

—— (唐)李世民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唐)李白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
        

—— (唐)李白


        ※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
        

—— (唐)韩愈


        ※世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唐)杜荀鹤


        ※择才不求备,任物不过涯。
        

—— (唐)元稹


        ※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故取士不以一路。
        

—— (宋)欧阳修


        ※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
        

—— (宋)王安石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 (宋)黄庭坚


        ※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
        

—— (宋)司马光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 (宋)司马光


        ※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 鲁迅


        ※夫人各有才,才各有大小。大者安其大而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
        

—— 鲁迅


        ※事业上最需要的是创造人才。
        

—— 邹韬奋


        ※须量才任事,如勇敢的人可派他去争辩,巧言的人可派他去劝诱,机警的人可派他去探询观察,冒失荒唐的人可派他为些不稍亏于理的事务。
        

—— 〔英国〕培根


        ※人是无法超脱自己性格的。
        

—— 〔英国〕约·莫利


        ※保持你的个性,不要人云亦云。
        

—— 〔法国〕罗兰


        ※一个由没有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 〔美国〕爱因斯坦


        ※教学必须符合人的本性及其发展的规律。
        

——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两个人一样的:真是人跟人各异,石头跟石头不同。
        

—— 〔苏联〕富尔曼诺夫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不长无用之木,天不生无用之人。
        

—— 谚语


        ※*只见别人眉毛短,不见别人头发长。
        

—— 俗语


        [事实论据]
        

如木匠用木般用人


        子思是孔子的孙子,他向卫侯推荐苟变担任将领。因为苟变在向百姓收税时吃了人家两个鸡蛋,卫侯不肯用他。子思劝他:“任用官员,就好像木匠用木料,用长处而不用短处。所以合抱大的杞树、梓树,如果有几尺腐烂了,好的木匠也不放弃。当今乱世,要的是能用兵的将才。只因为两个鸡蛋就放弃能保卫国家的将才,是因小失大啊!” 卫侯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论题链接 谦虚
        

小恶无伤大美


        宁戚劝说齐桓公将国内的各种力量团结起来,在国内称霸。齐桓公听了很高兴,要重用他。大臣们纷纷提意见:这个人是卫国人,卫国离齐国不远,不如派人去了解一下他的情况,确实是个贤人的话,再任用他也不迟。桓公说:“去了解情况,如果发现他有些小缺点,就会忘了他的大优点。况且一个人本来就不是十全十美的,要权衡比较,使用他的长处。” 于是提拔重用宁戚,授予他卿的高级职位。
         论题链接 ①眼光②全面
        

各有所长的人才


        刘邦曾对大臣们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前方的供应,我比不上萧何;指挥百万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又比不上韩信。但是我能够任用这些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能够统一天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个范增,却不能重用他,因而被打败。对他的这番话,大臣们无不心悦诚服。
         论题链接 ①谦虚②理智
        

林肯不用 “完人”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林肯按照 “完人” 的标准先后任命三四位将军,都被南军打败。最后,任命格兰特为总司令。有人说他嗜酒如命会误事,林肯知道他的军事才能,笑笑说:“是这样,我倒该送去上等的香槟酒呢!” 格兰特果真不负愿望,为北方取得最后胜利立下了功勋。
         论题链接 ①眼光②用人
        

找到最佳人选


        拿破仑在其辉煌的一生中指挥过许多重大战役,且屡次获胜,其中重要原因是他善于用人。拿破仑深深懂得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他果断选择贝赫尔作为他的参谋长。他这样解释道:“贝赫尔缺乏果断,当然不适合指挥任务。但是贝赫尔具有参谋长的一切素质,他善于观察地图,了解所有的搜寻方法,亲自发布命令,他对于复杂的部队调动最内行。” 这样的人,当然是参谋长的最佳人选。
         论题链接 ①细节②才能
        

*有没有学历并不重要


        韩寒因为七门功课亮红灯已休学,放弃了去挤高考独木桥的机会。而复旦大学经研究决定,让他去该校旁听,但最后的消息却令人遗憾:韩寒基本已经拒绝该校的邀请。记者问他,还会继续学习吗?为什么会拒绝复旦大学的邀请?韩寒认为,你是指学校那种学习吗?我肯定不会再去的,但我会继续学习的。我才不会去复旦大学呢!到时候,我个人的努力会全变成他们培养的结果。我才不会要所谓的学历呢!一般的人上大学,无非是要一个学历,将来找一个好的工作。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大学毕业以后,不想去做老板呢?我虽然没有学历,但我现在有三部车,还给老爸老妈买了房子,差不多别人想做的,我都已经做到了,我还要学历干什么呢?前些日子,有个学生叫胡坚,他发誓要多写文章,争取被北大录取,结果他落选了。他还有些愤愤不平,为什么体育明星和影视明星就可以上北大,而他不可以呢?我觉得他真没有骨气,也没出息,他把他自己跟那些明星比在一起,真没意思。
         论题链接 ①特点②个性
        [自我补充]
        


        

互动园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上海松江二中学生韩寒,在《萌芽》杂志社等单位举办的新概念作文竞赛中脱颖而出,后又因陆续出版长篇小说《三重门》以及《零下一度》而蜚声教育界内外。但他的数理化等六门功课不及格。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不久传出消息:韩寒退学了,他要靠写稿生活。一时成为热门话题,进而成为一种现象。
        请以 “韩寒现象”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实战演示]
        精彩范文
        

为韩寒让出一条道


        

杭丽丽


        韩寒,上海松江二中的一名高一学生,两次参加 “新概念” 作文大赛,获得一次一等奖,一次二等奖。其作文思想深刻,文笔老到,对人生和社会的穿透力极强,深受评委好评。然而非常可惜,他却恰恰是个 “偏才”。其学习成绩除语文外,其他都特差,就在他参加 “新概念” 作文大赛获奖后没几天,就因为五科成绩 “挂红灯” 而被迫留级一年。
        “韩寒现象” 引起了极为广泛的关注和思考。大学教授、中学教师、家长、学生们眼光全聚集到韩寒身上:有人支持他,为他叫好;最常见的却是对这样旁逸斜出的学生 “感到很惋惜”“不要去学他”。
        难道人生这份答卷的答案非得是唯一不变的吗?难道高考这份答卷的答案就不可以是丰富多彩的?难道教育制度就只是为了造就全面平庸而不肯适应某些真正的人才吗?俗语说得好:只见别人眉毛短,不见别人头发长。
        就说数学吧。掌握一点基本的数学常识当然是必须的,但是,一个高中生,一个将来学一辈子甚至子孙后代都用不着的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不学好是不能上大学的。有人说,学数学是训练逻辑思维的好方法,韩寒对此反驳道:“要训练逻辑思维,我看侦探小说更胜一筹,为什么学校不开设侦探小说课?”
        任何时代都是没有全才的。你们数理化成绩顶呱呱,不见得你们作文就不是稀里糊涂瞎写一气;你的笔杆子撅得山响,并不表明你一定知道 “Computer” 是个啥玩意儿。苏格拉底、歌德、叔本华这些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有谁是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知的全才?钱钟书年轻时数学得 “0” 分,后来却成了学贯中西的集大成者。吴晗报考北大时由于数学不及格而不被录取,后转报清华,开创清华文社,此事至今令北大人遗憾。高考既然是选拔人才,总得选那些各方面最优秀的学生吧!然而事实却是拒绝了那些在某些方面具有特长不能全面发展的学生,录进去一批各方面并不算优秀但却能凭总分跻身大学殿堂的 “人才”,终于造就了一帮 “全面平庸”。社会需要的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而不是要求某人既会写文章,又会观天象、搞勘探,还要精通Internet,做一名网络管理师吧?
        韩寒写了一部20万字的长篇小说《三重门》,其自称 “此书文字游戏,五十年之内无人能及”,并不为过,他打算用出书赚的稿费绕全国各地游历一圈,也能更深刻地认识社会,体味人生。正如李白曾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我并不是要否定我们目前的这套教育体制和高考制度,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还得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步一步成才。而人生的答卷肯定不应只有唯一的答案,韩寒交上了一份与众不同的答案。面对这样才华横溢的学生,我想,我们的教育制度总该为他们让出一条道路来吧。
        祝韩寒一路走好,祝人生的答卷能出现更多丰富多彩的答案,更期待着那些精彩的答案能为社会所接受和承认。
        这不仅是为韩寒,也是为中国的未来。
        经典点评 
        本文是一篇谈特长与人才的议论文,关注的是社会上正在热烈讨论的韩寒问题。作者首先运用了韩寒的出现来解读我们的教育制度,并直接接触到了背后的深层问题。接着引用了很多实例,如钱钟书、吴晗等的故事,呼吁我们的教育体制必须要进行适当调整。这些都是运用反面的事例来衬托,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作者站在国家的角度考虑,必须要为特长生打开绿色通道,我们的社会给予具有特长的人才发展的机会,社会才能取得进步。要全社会发动起来,关注教育,关注我们的人才培养。
        全文论证严密,例证合适,理由充分,语言平实。
        [实战演练]
        请按题目要求另写一篇议论文。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