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兴八首》全赏析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下来的以想望长安、感慨国事为主题的七言律诗,它是杜集中七律的代表作。 这八首律诗是组诗。它从夔州的秋天景物说起,抒写了诗人想望长安往事的种种心情。 第一首为全诗的领起。它的开头四句是因秋发兴。...

杜甫《秋兴八首·其五》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其五忆长安大明宫,及往日献赋、宿省等事,是故国之思一。 首句写大明宫旧貌。高宗龙朔二年(662)修旧大明宫,改称蓬莱宫,天晴日朗,望终南山如指掌(《唐会要》三十),故云蓬莱宫殿对南山。汉武帝好神仙,造通天台,以金盘承露、和玉屑服之以求长生...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全诗】 《 秋兴八首其三 》 .[唐].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释】 ①山郭:山城,指夔州。翠微:指青翠的山色。 ②信宿:一宿为...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解题】 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咏物诗。雨是物,喜是情。诗在托雨之物,抒喜之情。诗的四联写了春雨、雨状、雨势、雨后四个可喜。一可喜由感雨而来,二可喜由听雨而来,三可喜由看雨而来,四可喜由想雨而来。诗中深切地体雨之情,细致地描雨之态,情溶物中,处...

杜甫《春夜喜雨》,一首绝佳的写春天的雨的诗词

【解题】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时杜甫闲居成都草堂,生活较安定。诗中写春夜细雨润物的喜悦心情。通篇未着喜字,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首联用拟人手法,颔联从听觉写,颈联从视觉写,尾联写翌晨繁花以补叙润物作用,层次井然。诗...

杜甫《春夜喜雨》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解题】 杜甫作。这首诗通过对春雨的热烈赞美,表现诗人的高尚品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人把春雨写得非常生动、细致、传神。开头两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赋予春雨以知觉和感情,赞叹它当春而发,下得及时。接着的四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

杜甫《新安吏》、《石壕吏》和《新婚别》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 丁?府贴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 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 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 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

杜甫《石壕吏》,揭示了战乱带给人民的无尽灾难和深刻的社会危机。

【解题】 安史之乱持续日久,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唐王朝为补充兵力,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乾元二年(759)春,从洛阳返华州,途经石壕村,亲身经历了官差夜捕丁役之事,便写出了这首《石壕吏》。诗中叙写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

杜甫《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解题】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春。乾元元年六月,杜甫因上疏救房琯,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冬晚曾回洛阳,次年春由洛阳返华州(今陕西华阴),时郭子仪等九节度数十万大军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全线溃败,李光弼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并四处抽丁以补...

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解题】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大军20万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

杜甫《石壕吏》,杜甫有名的“三吏”诗之一

【解题】 这首诗是杜甫有名的三吏之一,约作于肃宗乾元二年(759)。这年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的六十万唐军在相州被史思明打败,退守河阳,为补充兵力,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兵,至老弱妇孺亦不能幸免,这首诗便反映了这一惨酷史实。诗篇纯为叙事,不着...

杜甫《石壕吏》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杜甫有名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一篇。这首诗充分地表现出杜甫叙事诗的现实主义特色。首先,诗人很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典型的艺术概括。他通过石壕镇老妇人和她一家的悲惨遭遇,集中地概括了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深重苦难,歌颂了人民隐忍负重、挺身卫国的...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解题】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甘肃天水市),又辗转经同谷(现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受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解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描写杜甫的草堂被大风吹去屋顶上的茅草 , 又赶上秋雨绵绵, 一家人长夜难眠的困苦情形。 作者具体地描绘了自己生活的困苦, 这也应看做是现实主义的写法。 但作者并未停留在表现自己的困苦上, 而是进一步想到战乱中的贫苦人...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解题】 诗人通过描写风卷屋顶茅草,茅屋漏雨给自己一家带来的灾难,联想到广大人民的苦难;进而想到如果人民能够安居,即使自己献身也心甘情愿,表现出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全诗按事件顺序一一写来,开始写秋风怒号渲染了灾难的突然降临,气氛...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题】 此诗作于肃宗上元二年(761)秋,时杜甫居成都西郊浣花溪草堂。诗中写狂风破屋,儿童抱茅入竹,夜雨侵迫,诗人从自己苦况推想到天下寒士,写出伟大的理想和胸襟,震撼千古人心。白居易《新制布裘》、王安石《子美画像》并受此诗影响。全诗前三节叙事...

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这首诗约作于肃宗上元二年(761)秋,以十分凄苦的笔调,逐层刻画了茅屋为秋风所破给诗人所造成的窘状和痛苦。结尾数句,以九言变换七言,句句蝉联而下,传达出一种奔放的气势和火热的激情,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伟大人格、博大胸襟和崇高...

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题解】 西岭:指四川成都市崇州境内的西岭雪山。一说指成都西北方远处的岷山群峰。东吴:泛指三峡以东的地方。 写景明快,风格含蓄,表达诗人盼归情感的名作。 这首诗大概作于广德二年(764),这一年诗人53岁,寓居四川成都西郊的草堂。 前两句写景,集中写...

杜甫《绝句》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1】 这首七绝历来为世人称道,在于构思与对仗之精巧。描写春日景物风光,色彩清丽,幽美如画,于恬静中有动态,于适意中而面千秋、见万里。《杜臆》曰:草堂多竹树,境亦超旷,故鸟鸣鹭飞、与物俱适;面对西山,古雪相映,对之不厌,此与拄笏看爽气者同...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题解】 这是作者写景抒情、脍炙人口的一首名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翠柳之中,两个美丽的黄鹂相向而鸣, 翠绿之中透出两点娇黄,天然搭配,色彩鲜艳。一行白鹭从水面掠起划破长空,直 上青天,碧空白点静中有动,更显蓝天寥廓无垠。白鹭与...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