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侠客行》与游侠剑法

2018-08-29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疯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侠客行》中有一套极高明的剑法,隐藏在李自《侠客行》的这一首诗中。侠客岛上众多才华过人的武林高人,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来破解其中的天大秘密,却全都劳而无功,毫无所得,谁也想不到竟是石破天这个目不识丁、朴素随缘、毫无机心的旁观者却在无意中领会了《侠客行》诗中的这一套极高明的剑法。
 
《侠客行》书中描写众多武林高人为《侠客行》的这一首诗中的玄机秘密争论不休:
 
这第一句是“赵客缦胡缨”,其中对这个“胡”字的注解说:“胡者,西域之人也。新唐书承乾传云:数百人习音声学胡人,椎髻剪采为舞衣……”可图中是个青年书生,左手执扇,右手飞掌,神态甚是优雅潇洒,绝非燕赵悲歌慷慨的豪杰之士,不知却何以称之为“赵客”?而且图中人儒雅风流,本该是阴柔之象,注解中却说:“须从威猛刚硬处着手,”那当然说的是阴柔为体、阳刚为用,这倒不难明白。但如何为“体”,如何为“用”,实在是让人费解。壁上又有注解:“庄子说剑篇云:‘太子曰:吾主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缦胡之缨,短后之衣。’”
 
司马注云:“缦胡之缨,谓粗缨无文理也。”白自在认为,“缦胡”二字应当连在一起解释,“缦胡”就是粗糙简陋,“缦胡缨”是说他头上所带之缨并不精致,并非说他带了胡人之缨。这个“胡”字,是胡里胡涂之胡,非西域胡人之胡。
 
左思魏者赋云:缦胡之缨。注:铣曰,缦胡,武士缨名。这是一种武士所戴之缨,可以粗陋,也可精致。
 
侠客行第二句“吴钩霜雪明”,是使剑的招数。有人认为这一路剑法的总纲,乃是“吴钩霜雪明”五字。吴钩者,弯刀也,出剑之时,总须念念不忘“弯刀”二字,否则不免失了本意。以刀法运剑,那并不难,但当使直剑如弯刀,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方是“吴钩霜雪明”这五个字的宗旨。
 
壁上的注解说:鲍照乐府“锦带佩吴钩”,又李贺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这个“佩”字,这个“带”字,才是诗中最要紧的关键所在。吴钩虽是弯刀,却是佩带在身,并非拿出来使用。那是说剑法之中当隐含吴钩之势,圆转如意,却不是真的弯曲。有人认为,“吴钩霜雪明”,精光闪亮,就非入鞘之吴钩,利器佩带在身而不入鞘,岂不是没有道理?
 
壁上的注解说道:白居易诗云:“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有人认为直折之剑,方合石壁注文原意。另有人认为“吴钩霜雪明”是主,“犹胜曲全钩”是宾。喧宾夺主,必非正道。
 
壁上注解:“吴钩者,吴王阖庐之宝刀也。”
 
壁上注解道:“吴越春秋云:阖庐既宝莫邪,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吴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血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庐。”有人认为,“残忍”二字,多半是这一招的要诀,须当下手不留余地,纵然是亲生儿子,也要杀了。
 
在侠客岛石壁上刻写的《侠客行》诗句,石破天一点也看不懂,他却能在壁上密密麻麻的刻满的千百文字之中,胡乱看出那些笔划宛然便是一把长剑,共有二三十把。这些剑形或横或直,或撇或捺,在识字之人眼中,只是一个字中的一笔,但石破天既不识字,见到的却是一把把长长短短的剑,有的剑尖朝上,有的向下,有的斜起欲飞,有的横掠欲坠。石破天一把剑一把剑地瞧将下来,无意中就在热闹中看出了门道来。当他瞧到第十二柄剑时,突然间右肩“巨骨穴”间一热,有一股热气蠢蠢欲动,再看第十三柄剑时,热气顺着经脉,到了“五里穴”中,再看第十四柄剑时,热气跟着到了“曲池穴”中。热气越来越盛,从丹田中不断涌将上来。
 
就这样,石破天看石壁上所绘剑形,内力便自行按着经脉运行,腹中热气缓缓散之于周身穴道义,当下自第一柄剑从头看起,顺着剑形而观,心内存想,内力流动不息,如川之行。从第一柄剑看到第二十四柄时,内力也自“迎香穴”而到“商阳穴”运行了一周。
 
此后,石破天在第二室中观看二十四柄剑形,发觉长剑的方位指向,与体内经脉暗合,回到第一室,图中却只一个青年书生,并无其他图形。看了片刻,觉得图中人右袖挥出之势甚是飘逸好看,不禁多看了一会,突然间只觉得右肋下“渊液穴”上一动,一道热线沿着“足少阳胆经”,向着“日月”、“京门”二穴行去。他心中一喜,再细看图形,见构成图中人身上衣褶、面容、扇子的线条,一笔笔均有贯串之意,当下顺着气势一路观将下来,果然自己体内的内息也依照线路运行。当下寻到了图中笔法的源头,依势练了起来。这图形的笔法与世上书画大不相同,笔划顺逆颇异常法,好在他从来没学过写字,自不知不论写字画图,每一笔都该自上而下、自左而右,虽然钩挑是自下而上,曲撇是自左而右,然而均系斜行而非直笔。这图形中却是自下而上、自右向左的直笔其多,与画画笔意往往截然相反,拗拙非凡。他可丝毫不以为怪,照样习练。换作一个学写过几十天字的蒙童,便决计不会顺着如此的笔路存想了。图中笔画上下倒顺,共有八十一笔。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已将第一图中的八十一笔内功记得纯熟。
 
后来石破天又走到第三座石室之中。第三座石室壁上所刻图形,是一匹骏马,昂首奔行,脚下云气弥漫,便如是在天空飞行一般。石破天照着先前法子,看得内息翻涌,不由自主地拔足便奔。
 
第四室中,壁上绘的是“飒沓如流星”一句的图谱,石破天不理会别人,自去参悟修习。
 
“侠客行”一诗共二十四句,即有二十四间石室图解。石破天游行诸室,不识壁上文字,只从图画中去修习内功武术。那第五句“十步杀一人”,第十句“脱剑膝前横”,第十七句“救赵挥金锤”,每一句都是一套剑法。第六句“千里不留行”,第七句“事了拂衣去”,第八句“深藏身与名”,每一句都是一套轻身功夫;第九句“闲过信陵饮”,第十四句“五岳倒为轻”,第十六句“纵死侠骨香”,则各是一套拳掌之法。第十三句“三杯吐言诺”,第十八句“意气素霓生”,第二十句“烜赫大梁城”,则是吐纳呼吸的内功。
 
石破天有时学得极快,一天内学了两三套,有时却连续十七八天都未学全一套。一经潜心武学,浑忘了时光流转,也不知过了多少日子,终于修毕了二十三间石室中壁上的图谱。
 
最后石破天到了第二十四室,前面二十三座石室壁上均有图形,这最后一室却仅刻文字,并无图画。石破天目光向石壁瞧了一眼,突然之间,只觉壁上那些文字一个个似在盘旋飞舞,不由得感到一阵晕眩。
 
书中写到:
 
他定了定神,再看这些字迹时,脑中又是一阵晕眩。好奇心起,注目又看,只见字迹的一笔一划似乎都变成了一条条蝌蚪,在壁上蠕蠕欲动,但若凝目只看一笔,这蝌蚪却又不动了。
 
石破天幼时独居荒山,每逢春日,常在山溪中捉了许多蝌蚪,养在峰上积水而成的小池中,看它们生脚步脱尾,变成青蛙,跳出池塘,咯咯之声吵得满山皆响,解除了不少寂寞。此时便如重逢儿时的游伴,欣喜之下,细看一条条蝌蚪的情状,只见无数蝌蚪或上窜,或下跃,姿态各不相同,甚是有趣。他看了良久,陡觉背心“至阳穴”上内息一跳,知道了这些蝌蚪看似乱钻乱游,其实还是和内息有关。看另一条蝌蚪时,背心“悬枢穴”上又是一跳,然而从“至阳穴”至“悬枢穴”的一条内息却串连不起来;转目去看第三条蝌蚪,内息却全无动静。
 
转头再看壁上的蝌蚪时,小腹上的“中注穴”突然剧烈一跳,不禁全身为之震动,寻思:“这些小蝌蚪当真奇怪,还没变成青蛙,就能这么大跳而特跳。”不由得童心大盛,一条条蝌蚪的瞧去,遇到身上穴道猛烈跃动,觉得甚是好玩。壁上所绘小蝌蚪成千成万,有时碰巧,两处穴道的内息连在一起,便觉全身舒畅。他看得兴发,自行找寻合适的蝌蚪,将各处穴道中的内息串连起来。但壁上蝌蚪不计其数,要将全身数百处穴道串成一条内息,那是谈何容易?石室之中不见天日,惟有灯火,自是不知日夜,只是腹饥便去吃面,吃了八九餐后,串连的穴道渐多。但这些小蝌蚪似乎一条条的都移到了体内经脉穴道之中,又像变成了一只只小青蛙,在他四肢百骸间到处跳跃。他又觉有趣,又是害怕,只有将几处穴道连了起来,其中内息的动荡跳跃才稍为平息,然而一穴方平,一穴又动,他犹似着迷中魔一般,只是凝视石壁上的文字,直到倦累不堪,这才倚墙而睡,醒转之后,目光又被壁上千千万万小蝌蚪吸了过去。
 
如此痴痴迷迷地饥了便吃,倦了便睡,余下来的时光只是瞧着那些小蝌蚪,也不知是哪一天上,突然之间,猛觉内息汹涌澎湃,顷刻间冲破了七八个窒滞之处,竟如一条大川般急速流动起来,自丹田而至头顶,自头顶又至丹田,越流越快。他惊慌失措,一时之间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只觉四肢百骸之中都是无可发泄的力气,顺手便将“五岳倒为轻”这套掌法使将出来。掌法使完,精力愈盛,右手虚执空剑,便使“十步杀一人”的剑法,手中虽然无剑,剑招却源源而出。
 
“十步杀一人”的剑法尚未使完,全身肌肤如欲胀裂,内息不由自主地依着“赵客缦胡缨”那套经脉运行图谱转动,同时手舞足蹈,似是大欢喜,又似大苦恼。“赵客缦胡缨”既毕,接下去便是“吴钩霜雪明”,他更不思索,石壁上的图谱一幅幅在脑海中自然涌出,自“银鞍照白马”直到第二十三句“谁能书阁下”,一气呵成地使了出来,其时剑法、掌法、内功、轻功,尽皆合而为一,早已分不出是掌是剑。待得“谁能书阁下”这套功夫演完,只觉气息逆转,便自第二十二句“不惭世上英”倒使上去,直练至第一句“赵客缦胡缨”。
 
石破天情不自禁地纵声长啸,霎时之间,谢烟客所传的炎炎功,自木偶体上所学的内功,从雪山派群弟子练剑时所见到的雪山剑法,丁当所授的擒拿法,石清夫妇所授的上清观剑法,丁不四所授的诸般拳法掌法,史婆婆所授的金乌刀法,都纷至沓来,涌向心头。他随手挥舞,已是不按次序,但觉不论是“将炙啖朱亥”也好,是“脱剑膝前横”也好,皆能随心所欲,既不必存想内息,亦不须记忆招数,石壁上的千百种招式,自然而然地从心中传向手足。
 
至此,石破天的《侠客行》剑法武功,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