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菩萨蛮》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2024-01-01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解】
        关于这首词的作者归属问题,是一桩聚讼的公案。发端于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菩萨蛮》之名,当起于晚唐也。按《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其国人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南部新书》所载与此亦同,则太白之世,尚未有斯调,何得预制其曲耶?”后人大多据此而认为非李白作。其实,《教坊记·曲名表》及敦煌曲均有此调名。《教坊记》作者崔令钦乃盛唐时人,书成于安史之乱后,所记乃开元时调名。可见盛唐时已有《菩萨蛮》曲,胡氏之说为非。此外,据北宋释文莹所著《湘山野录》载:“‘平林漠漠烟如织’云云,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风集》于曾子宣内翰家,乃知太白所作。”文中所云曾子宣其人,即曾巩弟曾布。曾巩是李白集子的整理者,曾布家藏《古风集》载《菩萨蛮》一词为李白作,应是比较可信的。我们仍将此词归为李白所作。
 
【全诗】
 
菩萨蛮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注释】
 
1.漠漠:烟雾弥漫的样子。小谢《游东田》:“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碧:青绿色。
 
2.暝色:暮色。人:游子自指。
 
3.玉阶:白石台阶,以其光洁细腻似玉,故径称之。空:徒然,白白地。伫立:久久地站着。
 
4.亭:古时修设在路边供人歇息的亭舍,各亭间距离不等,一般说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更:连接不断。
 
【翻译】
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短亭。
 
【赏析】
 
      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 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主观心理的描绘又糅合在客观景物之中。因而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
 
      这首词选择的时间是一个暮色苍茫、烟云暧暧的黄昏,季节是秋冬之交。词的起句“平林漠漠烟如织”便传达出一种空寞惆怅的情绪,它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如烟如织,扯也扯不开,割也割不断。就连那远处 碧绿的山色也使人着恼,叫人伤感。这似乎是静态的写生,是一种冷色的画面,但静态之中又夹杂着主观 的感受,给人一种潜在的骚动感,撩人意绪。接着,这种骚动感由潜在到表面化了。你看,“暝色人高楼”,一个“人”字使整个画面波动起来,由远及近、由潜在到表面化。看起来是客观景物感染了其人,实际上是此 人内心感受在不断深化。至“有人楼上愁”句,这个由客观到主观、由物到人的过渡完成了。这个“愁”字把整个上片惆怅空寞的情绪全部绾结在一起,同时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 承上启下,臻于绝妙。
 
      下片立足于主观的感受上。在暮霭沉沉之中,主人公久久地站立在石阶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 “空”也是上片所勾画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结果。主观情绪并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立刻又融人了景物之 中——“宿鸟归飞急”。这一句插得很巧妙。作者用急飞的宿鸟与久立之人形成强烈的对照。一方面,由宿鸟急归反衬出人的落拓无依;另一方面,宿鸟急归无疑地使抒情主人公的内心骚动更加剧烈。于是,整个情绪波动起来。如果说上片的“愁”字还只是处于一种泛泛的心理感受状态,那么,现在那种朦胧泛泛的意 识逐渐明朗化了。它是由宿鸟急归导发的。所以下面就自然道出了:“何处是归程?”主人公此刻也急于寻求自己的归宿,来挣脱无限的愁绪。可是归程在何处呢?只不过是“长亭连短亭”,并没有一个实在的答案。有的仍然是连绵不断的落拓、惆怅和空寞,在那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间。短短的一首词中,掇取了密 集的景物:平林、烟霭、寒山、暝色、高楼、宿鸟、长亭、短亭,借此移情、寓情、传情,手法极为娴熟,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活动,反映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