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扬州诗意——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深度解读

2019-02-09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扬州,古称广陵,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那么扬州因何而 有盛名呢? 扬州可以据而有盛名者,有吴王夫差之筑邗城,有隋 炀帝杨广开大运河之至江都,有唐代 “扬一益二” 的繁荣,有康 熙、乾隆之六下江南,有徽商之斗富扬州,有曹雪芹 《红楼梦》 之本于扬州,等等。自禹贡列九州后,几千年来,“扬州” 这一 称谓就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和浩如烟海的文献中不停地闪 烁着。离开了扬州,中国历史中很大一部分就无法写就。

      不过,这只是学者理解的扬州盛名。而对于普通人来讲,扬 州能够进入平民百姓耳目之中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城,实则与唐诗 相关联。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唐代扬州是当时仅 次于长安的大都市之一,唐代文人墨客流连于扬州并歌咏扬州的 诗篇很多,博友好逑有文称,有诗为证到过扬州的唐代诗人,知 名者有骆宾王、张若虚、孟浩然、祖咏、王昌龄、李颀、李白、 高适、刘长卿、韦应物、丁仙芝、李端、孟郊、卢仝、张籍、王 播、权德舆、陈羽、刘禹锡、白居易、李绅、徐凝、李德裕、张 祜、杜牧、许浑、赵嘏、温庭筠、姚合、方干、郑谷、韦庄,等 等,几乎占了唐诗名家的半数以上。[1]而这么多诗人想到扬州, 到过扬州,却是与扬州这座繁华都市对众多仕途无望的诗人疲惫 身心的包容是分不开的。杜牡在扬州任官,唯以宴游为乐事,临 走还留下了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的流连之句。 可见唐代扬州这个温柔富贵之乡,对众多文人骚客的失意之心, 确实具有慰藉包容之魅力。[1]
 
     不过,扬州的盛名,我以为贡献最大者当是大诗人李白那首 千古流传的七绝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首几乎每一位学童妇孺都会传诵的诗篇。它辑入了 《千家诗》 ,是各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 中最不可少的名篇, 到了近现代,它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本必选的唐诗名 篇! 因此,“烟花三月下扬州” 就成了古往今来众多游客梦寐以 求的 “下扬州” 的信由之源。
 
        一、李白的扬州诗意
 
       李白是我国伟大而传奇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伴随着 中国传统文化穿越了一千多年的时空,滋养孕育了一代代勤劳质 朴的中华儿女。李白曾数次来扬州,他曾有文说: “曩昔东游维 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 白之轻财好施也。” 而李白为扬州留下的最著名的诗章就是 《黄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据 《唐诗三百首》记载,这首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 (732 年) 前后,是李白离开扬州又居安陆时所作,诗人在此结识了长 他20岁的孟浩然。此时的孟浩然,经历过游京师 “被放还山” 的 失意,而李白亦有开元年间游走京师不遇,“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的失意。此时的李白正 “酒隐安陆,蹉跎十 年” 。两位大诗人一见如故。失意的孟浩然想到了扬州这处温柔 富贵之乡。在阳春三月,长江之滨,黄鹄矶上,李白送孟浩然东 下扬州,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杰作。
 
          意境阔大、形势涌动、情感真挚是此诗最突出的特点。素 有 “天下江山第一楼” 美誉的黄鹤楼踞山临江,得形势之要,处 地理之险,登楼八面来风,凭栏远眺,“远影” 、“碧空” 、 “天际” ,阔达雄浑,极视观之限。黄鹤楼地处三楚腹地与其 最长支流汉水的交汇处,此处的长江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 水,地势的险阔造就了这段长江的气势汹涌,“辞” 、“下” 、 “尽” 、“流” ,形势之律动不可谓不激烈。而且,诗人此前刚 去过扬州城,对三月份扬州的草长莺飞、柳絮烟花、鸟语花香依 旧是如在眼前、如在耳际,诗人面对长江两岸楚地雄阔壮观的风 光与远在吴越的旖旎扬州的秀美温柔的富贵之乡形成了鲜明的对 照,诗人对在扬州曾经 “散金三十余万” 的奢靡潇洒生活记忆犹 新,不禁勾起对扬州生活的思念与再游扬州的冲动。[1]而此际, 孟浩然将入扬州去享受扬州那 “夜市千灯照碧云” 、“月明桥上 看神仙” 的繁华风光,怎不令李白感慨交集。于是,长江川流不 息的气势,幻化出了绵绵不尽的憧憬、怅然、流连的离绪别愁, 这种愁绪又被 “烟花三月” 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深挚、怅 然与落寞的情感都汇与了那绵绵不尽的天际之水。
 
         以上特点共同构织出李白在诗中所营造出的意境,那是一个 纯美的诗境: 阳光和煦的三月,大地正沐浴着春的温暖,田野上 弥漫着迷茫的雾气,浸润着盛开的鲜花。好友正在离我远去,载 着一路两岸犹如人间幻境的美景东去扬州,在碧水蓝天之际那一 叶孤帆飘渺的远影正在消尽,我现在只能看到那浩荡的长江正向 着天的尽头奔流而去,承载着我对故人的情谊走向遥远的他乡。 这是一个多么魂牵梦绕的唯美诗境啊!
 
        李白此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唯美寥廓的景致与怅惘流 连的情感相互交织,触动着古往今来多少伟大的诗人,也触动着 诸多的画家运用手中的妙笔浸蘸着文化的墨迹描绘这一主题。在 众多表现李白这一诗意的画作当中,唯有一千年后的山水画大宗 师石涛和现代的山水画大家陆俨少最具代表性,他们各自以不同 的方式在画面中呈现出了李白那绝美的诗境,并且构建出独具魅 力的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