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2024-01-08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唐·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 霞明灭或可睹。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 城。②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③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④湖月照我 影,送我至剡溪。⑤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 啼。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⑦半壁见海日,空中闻 天鸡。⑧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⑨熊咆龙 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⑩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 兮生烟。(11)列缺霹雳,丘峦崩摧。(12)洞天石扉,訇然中 开。(13)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14)霓为衣兮 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15)虎鼓瑟兮鸾回车,仙 之人兮列如麻。(16)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17)惟 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18)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19)别君去兮 何时还?(20)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21)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2)
 
【注释】①海客:航海的人。瀛(yíng)洲:古代传说中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 外两座叫蓬莱、方丈。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云雾笼罩的样子。微茫: 景象模糊不清。信:的确,确实。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浙江一带属古 越国,故称。天姥(mǔ):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 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明灭:忽明忽暗。②连天:与天相 连。向天横:横向天边,遮断天空。横,遮断。势:山势。拔:超出。五 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赤城:山名,在 今浙江天台县北,出土赤红,状类云霞,故称。③天台(tāi):山名,在今浙 江,位于天台县东南。一万八千丈:一作“四万八千丈”。此:指天姥山。 欲:若,好像。倒:拜倒。指天台山比天姥山低得多。④因:依据,凭借。 之:代词,指前段越人的话。镜湖:又叫“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南面。⑤ 剡(shàn)溪:水名,在今浙江嵊(shèng)州南面。因晋朝王徽之雪夜访戴 逵于此,故又名“戴溪”。⑥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喜游山水,在游 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过。渌(lù):清澈。清:凄清。⑦谢公屐(jī):谢 灵运穿的那种木屐。《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时,备有一种 特制的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木屐,以木板作底,上 面有带子,形状像拖鞋。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⑧半壁:半山腰。 天鸡: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树叫桃都,树枝绵延三千里, 树上栖有天鸡,太阳初升照此树,天鸡啼鸣,天下的鸡也随着叫。⑨千 岩:重叠的山岩。万转:山路弯曲不断。迷花:被花迷住。暝(míng):天 黑,夜晚。⑩殷(yǐn)岩泉:即“岩泉殷”。殷,用作动词,震响。栗:使动用 法,使……战栗。惊:使动用法,使……震惊。(11)青青:黑沉沉。澹(dàn) 澹:水波摇动的样子。(12)列缺:指闪电。列,通“裂”,分裂。缺,指云的缝 隙。电闪从云中央裂缝而出,故称“列缺”。霹雳:疾雷声。丘峦:山丘。 摧:断裂。(13)洞天:道家称神仙所居之地,多在名山洞府,洞中别有天地, 故称“洞天”。扉:门扇。訇(hōng)然:形容声音巨大。(14)青冥:天空。浩 荡:形容广大。金银台:金银筑成的宫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15)霓:虹 的一种。雨天产生的虹分为两种:主虹和副虹。主虹外红内紫;副虹在 主虹的外边,内红外紫,称为“霓”。云之君:本指云神,这里泛指神仙。 (16)鼓:弹奏。瑟:古代弦乐器的一种。鸾回车:鸾鸟驾着车。鸾,传说中 的神鸟。回,回旋,运转。(17)悸:心惊。恍:恍然,猛然醒来的样子。嗟 (jiē):感叹。(18)觉时:醒时。向来:原来,先前。烟霞:指梦中的仙境。(19) 此:指作者梦游天姥山。古来:自古以来。东流水: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 不复返。(20)君:指东鲁的朋友们。(21)且:暂且。白鹿:传说隐者或神仙多 骑白鹿。青崖:山崖。须:通“需”。(22)安:怎么。摧眉折腰:低头弯腰,即 卑躬屈膝。摧眉,即低眉。事:伺候。开心颜:心情愉快,露出笑容。
 
【大意】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越地的人谈起天姥 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直插云霄横向天边,山 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高达一万八千丈,面对天姥山也仿佛 要倾倒在东南。
 
   我想凭借越人的话梦游吴越地区,一夜之间就飞过月光映照下的镜 湖。湖光月色映照我的身影,一直伴送我到达剡溪。谢灵运住宿的地方 现在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我脚穿谢 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上云霄的天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 升起的太阳,半空中还听到天鸡报晓的啼鸣。山石间的道路千回万转, 迷恋花草倚着山石,不觉天色已经昏暗。熊的怒吼龙的长吟在岩泉间震 响,使深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动荡啊 升起阵阵烟雾。电闪雷鸣,使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 打开。青色的天空广阔无边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楼台。穿着 彩虹做的衣裳啊驾着清风,云中的神仙们降落下来。老虎弹着瑟啊鸾鸟 拉着车,排列的仙人啊像麻一样数不清。忽然睡梦中魂魄受到惊动,恍 然惊醒站起身来又长叹不已。醒来时见到的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中 的烟雾云霞都消失了。
 
    人世间行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 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 青的山崖间,想要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 贵,使我不能喜笑颜开!
 
 
【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于天宝五载(746),是年李白四十六岁。
 
     赏析此诗之前,需要回顾一下李白二入长安的经历。天宝元年四月,李白登泰山, 自夏至秋, 在泰山做了几个月神仙梦, 有 《游泰山》六首。就在这年八月, 他奉诏入京, 是为二入长安。他以为辅佐天子 “济苍生, 安社稷”的宏愿从此就可以实现了, 因此, 他在 《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中写道: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到了长安, 玄宗亲自在金銮殿召见了他, 颇加礼遇,并命待诏翰林。待诏翰林初期, 他多次陪着皇帝宴游,多次奉命制作诗赋,多次得到玄宗赏赐,王公大人们也都来趋奉他。可谓极一世之荣, 人间的赏心乐事恐怕无过于此了。但李白不久就厌倦起来,因为他看到玄宗所作所为并不是原来想象中的圣明天子,他之待诏翰林也不过是“倡优蓄之”,借以装点太平。李白对玄宗有所进谏而又未被采纳,更使他感到失望和忧惧。于是他便常常跑到长安市上去买醉遣愁,甚至醉得人事不省,还可能有借酒装疯, 拒不奉诏的事。这样自然招来了群小的谗谤,玄宗也就日益疏远了他。李白自知不为朝廷所容, 便于天宝三载春上书请求 “还山”, 玄宗也以其 “非廊庙器”, 把他打发了。李白流着悲愤的眼泪,离开了长安。回到山东后,便从高天师受道,遁入方外;又自构筑酒楼一座,每日沉醉其上,少有醒时。二入长安的遭遇使李白如同从天上跌落地下, 沉重的打击, 使他在天宝四载大病一场。
 
          天宝五载病愈后, 李白有越中之行。就在越中之行的前夕,李白写了这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 告别东鲁友人。
 
       《梦游天姥吟留别》和 《蜀道难》一样,也是比兴言志。它表面上写的是梦游天姥山,实际上是借此象征他二入长安的经历,并抒发他心中的愤懑。正如清代评论家陈沆《诗比兴笺》所云: “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 恍若梦游, 故托天姥以寄意。”
 
         开头四句,除了它们的表面意思外,实际上象征着摆在李白面前的两条人生道路:一条是出世求仙,一条是入朝从政。究竟此生是出世求仙呢?还是入朝从政呢? 比较之下, 他觉得前者毕竟虚无飘渺,难以实现;后者比较现实, 或可成功。
 
         接着,他因越人之语而幻想天姥。天姥本来是越中的一座小山,其高不及天台。诗中用高度夸张描写天姥山,正因为它是朝廷的象征。天姥山只能在这种象征意义上才是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才是“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特别是 “天姥连天向天横”一句连用了三个天字, 不是李白不知避复,而是有意重复。在封建社会中,谁都知道 “天”是指什么。
 
          再接着,他就因越人之语和自己的幻想而入梦。入梦显然是象征入朝。李白二入长安,确是象 “一夜飞度”, “身登青云”,至于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显然就是召见金銮, 待诏翰林的景象了。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这里,在梦游过程中是一转折,它恰好反映了李白在待诏翰林中期思想情绪上的转折:入朝以后不久,李白就发现朝中的某些阴暗面而感到迷惑, 感到失望。从 “熊咆龙吟”到“丘峦崩摧”诸句,虽然很难说确指何事,但它们反映的是朝廷中某些可惊可怖的景象则是显然可见的。
 
         天姥山中的神仙洞府显然是象征皇宫内院, 那一大群自空而降的神仙, 显然是写贵族出游。场面十分富丽堂皇,而这富丽堂皇,却使人感到可怕, 竟至使梦中人 “魂悸”、“魄动”, 其揭露、讽刺之意自在言外。
 
     范传正《李白新墓碑序》有这样几句话: “既而上疏请还旧山,玄宗甚爱其才,或虑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恐掇后患;惜而遂之。”这意思是说,玄宗担心李白发现他们见不得人的内幕, 因此打发了他。诗中这些怳恍迷离的笔墨写的正是宫廷内幕。身为唐王朝臣民的李白要揭露宫廷内幕也只能出之以这样怳恍迷离的笔墨。
 
         既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借天姥象征朝廷,借梦游象征二入长安,则梦醒就是象征李白对朝廷幻想的破灭。所以醒来以后嗟叹不已,否则一梦之失何须大发感慨?入朝从政毕竟是他一生的梦想,所以既感慨惋惜,又觉无可奈何,只好自我排遣。在这里,诗人特地点醒: “世间行乐亦如此”,这等于说, 我奉诏入朝的经历也是象这样啊!
 
        经过一番矛盾以后,李白终于下定决心要走了,他不仅是将要出发去漫游,而且此行是象征着他和朝廷在思想感情上实行决裂。所以在诗的最后出现了全诗的最强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们读到这里,好象看到荆轲刺秦王,“图穷而匕首见”。李白此诗正是用的这种手法。这样一来,这脍炙人口的名句就和全诗血肉相连,而且起着画龙点晴的作用。
 
      总而言之,《梦游天姥吟留别》不是山水诗,不是游仙诗,不是留别诗,而是一首寓意深刻的政治抒情诗。
 
        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