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愁、劳累。《荀子·王霸》:“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必自为之然后可,则劳苦耗顇莫甚焉。” 1.通“悴” cui 〔例〕 《三国志·魏书·于禁传》:“须发皓白,形容憔顇。”憔顇,即“憔悴”。《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颜色憔悴。”顇通“悴”。憔悴,瘦弱萎靡的样子。...
屡次,连续多次。《列子·黄帝》:“汝何去来之频?” 1.通“颦”pin 〔例〕 《孟子·滕文公》下:“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己频 曰: ‘恶用是鶃鶃者为哉?’”《玉篇》:“颦,毗宾切。颦蹙,忧愁不乐之状也。《易》本作‘频’,曰:‘频复,厉,无咎。’注谓‘频蹙之...
《说文》:“颊,面旁也。”颊,脸的两旁。《易·咸》:“上六,咸其辅、颊、舌。” 通“夾” jia 〔例一〕 《春秋公羊传·定公十年》:“颊谷之会,齐侯作侏儒之乐,欲以执定公。”。颊谷,《左传·定公十年》作“夹谷”。颊通“夹”。夹谷,春秋鲁国地名。 〔例二〕...
《说文》:“头,首也。”《礼记·玉藻》:“头容直。” 1.通“且” ju 〔例一〕 《史记·西南夷列传》:“会越已破,汉八校尉不下,即引兵还,行诛头兰。头兰,常隔滇道者也。”《索隐》:“即且兰也。”头通“且”。且兰,汉县名。 〔例二〕 《水经注·温水》:“且兰...
颉 ,井上用以汲水的辘轳。《墨子·备穴》:“冗且遇,以颉 冲之,疾鼓橐熏之,必令明习橐事者勿令离灶口。” 通“桔” jie 〔例一〕 《墨子·备穴》:“以颉 冲之。”颉 ,又作“桔橰” 。《庄子·天运》:“且子独不见夫桔橰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颉通“桔”。...
《说文》:“领,项也。”领,脖子。《诗·卫风·硕人》:“领如蝤蛴。”传:“领,颈也。” 1.通“令” ling 〔例一〕 《韩非子·初见秦》:“代四十六县,上党七十县,不用领甲,不苦一士民,此皆秦有也。”领甲,即“令甲”。《史记·景惠间侯者年表》:“长沙王者,著令...
偏。《左传·昭公十二年》:“书辞无颇。”注:“颇,偏也。” 1.通“陂” bi 〔例〕 《文...
頖宫,古代学校名。《礼记·王制》:“天子曰辟廱,诸侯曰頖宫。”注:“頖之言班也,所以班政教也。” 通“泮” pan 〔例一〕 《礼记·王制》:“天子曰辟廱,诸侯曰頖宫。”頖宫,又作“泮宫”。《史记·封禅书》:“天子曰明堂辟雍,诸侯曰泮宫。”《说苑·修文》:“...
修长的样子。《诗·齐风·猗嗟》:“猗嗟昌兮,颀而长兮。”传:“颀,长貌。” 1.通“懇” ken 〔例〕 《礼记·檀弓》上:“稽颡而后拜,颀乎其至也。”《释文》:“颀音恳,恻隐之貌。又音畿。”颀通“恳”,恳切。 颀,群母、文部;恳,溪母、文部。群、溪旁纽双声,文...
《说文》:“颁,大头也。”《诗·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有颁其首。” 1.通“斑” ban 〔例〕 《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礼记·祭义》:“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注:“斑白者,发杂色也。”...
颂扬。《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1.通“容” rong 〔例一〕 《汉书·儒林传》:“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而鲁徐生善为颂。”颂,《史记·儒林列传》作“容”:“而鲁徐生善为容。”《索隐》:“《汉书》作‘颂’,亦音容也。”颂通...
事先。《战国策·燕策》三:“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1.通“豫” yu 〔例一〕 《史记·鲁仲连列传》:“犹预未有所决。”犹预,《战国策·赵策》一作“犹豫”。预通“豫”。 〔例二〕 《文...
《说文》:“顿,下首也。”顿,头叩地。顿首,头叩地而拜。《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注:“稽首拜,头至地也;顿首拜,头叩地也。”疏:“二种拜俱头至地,但稽首至地多时,顿首至地则举,故以叩地言之,谓若以首叩物然。” 1.通“鈍” du...
愚鲁。《说文》:“顽,头也。”段注:“凡物之头浑全者,皆曰头。……故以为愚鲁之称。”《尚书·尧典》:“父顽,母嚚。”注:“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 1.通“忨” wan 〔例〕 《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顽通“忨”。《说文》:“忨...
《说文》:“须,面毛也。”俗作“鬚”。《汉书·高帝纪》上:“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注:“在颐曰须,在颊曰髯。” 1.通“”xu 〔例一〕 《诗·邶风·匏有苦叶》:“人涉卬否,卬须我友。”传:“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须通“”。《说文》:“...
《说文》:“顺,理也。”《通训定声》:“本训谓人面文理之顺。”引申为顺从。《易·革》:“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1.通“訓” xun 〔例一〕 《管子·版法》:“兼爱无遗,是谓君心必先顺教,万民乡风。”顺教,即“训教”。《吕氏春秋·执一》:“治四境之内,成训...
《说文》:“项,头后也。”项,脖子后部。《左传·成公十六年》:“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锜,中项,伏弢。” 通“穹” qiong 〔例〕 《诗·小雅·节南山》:“驾彼四牡,四牡项领。”传:“项,大也。”笺:“四牡者,人君所乘驾,今但养大其领,不肯为用,喻大臣自恣...
《说文》:“顷,头不正也。”引申为偏侧。《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1.通“倾” qing 〔例一〕 《吕氏春秋·过理》:“纣作为琁室,筑为顷宫。”《汉书·扬雄传》:“袭琁室与倾宫兮。”注:“服虔曰:‘桀作琁室,纣作倾宫。’”顷宫,即“倾宫”...
《玉篇》:“和也,鼓声也。”《吕氏春秋·谕大》注引《诗·大雅·灵台》:“鼉鼓韸韸。” 通“逢” peng 〔例〕 《吕氏春秋·谕大》注引《诗·大雅·灵台》:“鼉鼓韸韸。”毛诗作“鼉鼓逢逢”。传:“逢逢,和也。”韸通“逢”。 韸,並母、东部;逢,並母、东部。並...
《说文》:“音,声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上下其音。” 通“蔭” yin 〔例〕 《左传·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注:“音,所茠荫之处。古字声同皆相假借。”《洪武正韵》:“音,於禁切,与荫通。”《说文》:“荫,艸阴地。...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