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栏目
  • 通假字
  • “橢”·通假字

    通“墮”。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老子·道经》:“或强或挫,或坏或椭。”按:今本《老子》“椭”作“堕”。...

    “橝”·通假字

    通“覃”,延,长。(按:一说通“寻”,义同前)。按:橝,《集韵》徐心切,平声,侵韵;今音“xun”。按:橝,木名。《说文》:“覃,长味也。”清段玉裁注:“引申之长皆曰覃。” 《楚辞》汉严忌《哀时命》:“擥瑶木之橝枝兮,望阆风之板桐。”...

    “樹(二)”·通假字

    通“莳”。按:今吴语仍有读“树”与“莳”音近者,当是古音遗存。 《晏子春秋·谏》:“民尽得种时。”注:“‘时’读为‘莳’。”按:《说苑·辨物》引“时”作“树”,“树”亦殖。...

    “樹(一)”·通假字

    通“竖”。 《汉书·扬雄传》载其《长杨赋》:“皆稽首树颔,扶服蛾伏。”唐颜师古注:“树,竖也。”...

    “橈(二)”·通假字

    通“燿(耀)”,荣耀。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小部》:“桡,叚(假)借为‘燿’。” 汉扬雄《法言·重黎》:“仕无妄之国,食无妄之粟,分无妄之桡,自令之间而不达,可谓曲矣。”...

    “橈(一)”·通假字

    1.通“撓”,曲折,弯曲;喻指挫败、屈从。 《周易·大过》:“栋桡,本末弱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曲折也。”《周礼·冬官·輈人》:“唯辕直,且无桡也。”《左传》成公二年:“畏君之震,师徒桡败。”晋杜预注:“桡,曲也。”《荀子·荣辱》:“垂死,持义而不...

    “檖”·通假字

    1.通“遂”,顺。 《淮南子·齐俗训》:“伐楩柟豫樟而剖棃(剺)之,或为棺椁,或为柱梁,披断拨檖,所用万方,然一本之朴也。”注:“檖,顺也。” 2.通“邃”,深邃。 《荀子·礼论》:“疏房檖须(庙)越席床笫几筵,所以养体也。”(须,古“貌”字,此通“庙”。)唐杨倞注:...

    “樽”·通假字

    通“撙”,抑止;节...

    “橦”·通假字

    通“”,古代衝锋车。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丰部》:“橦,叚(假)借为‘’。” 《晋书·宣帝纪》:“起士山地道,楯橹鉤橦,发矢石雨下,昼夜攻之。”《宋书·索虏传》:“虏以橦攻城,夔募人力,於城上係大磨石堆之。”《旧唐书·李光弼传》:“恃众直逼其城,以车...

    “檮”·通假字

    通“轉”。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自齐献书于燕王章》:“王苟有所善而欲用之,臣请为王事之;王若欲剸舍臣而榑任所善,臣请归释事。”...

    “樔(三)”·通假字

    通“罺”,鱼网。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丞丞汕汕”汉毛亨传:“汕汕,樔也。”汉郑玄笺:“樔者,今之拭罟也。”...

    “樔(二)”·通假字

    通“剿”,绝灭,断绝。按:《说文》:“樔,泽中守望楼。”按:“樔,《正韵》子了切,今音“jiao”。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小部》:“樔,叚(假)借为劋(剿)。”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载武帝自作赋:“美连娟以脩嫮兮,命樔绝而不长。”唐颜师古注:...

    “樔(一)”·通假字

    通“巢”。 《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樔。”《文...

    “樅(二)”·通假字

    通“耸”,耸峙,隆起貌。 《诗经·大雅·灵台》:“业维枞,贲鼓维镛。”毛传:“枞,崇牙也。”疏:“县(悬)钟磬之处,又以彩色为大牙,其状隆然,谓之崇牙,言崇牙之状枞枞然。”...

    “樅(一)”·通假字

    通“摐”,撞击;击打。 南朝 梁武帝《移檄京邑》:“枞金沸地,鸣鞞聒天。”元揭傒斯《大信晚泊呈舟中诸公》诗:“连檣大舰集日昏,枞金伐鼓海上闻。”明梅鼎祚《玉合记·奏凯》:“枞金太社,著帛旂常。”...

    “槮”·通假字

    通“罧”,积柴水中以诱捕鱼。按:槮,《广韵》桑感切,上声,感韵;今音san。 《尔雅·释器》:“槮谓之涔。”注:“今之作槮者,聚积柴於水中,鱼得寒,入其裹藏隐,因以簿围捕取之。”宋王安石《临川集》十四《次韵昌叔岁暮》诗:“槮密鱼虽暖,巢危鹤更阴。”...

    “概(四)”·通假字

    通“格”,扞格。按:一说“概”通“格(ge)”,击(训见《说文》)。 《史记·韩非列传》:“自多其力,则无(毋)以难概之。”唐司马贞索隐:“概,犹格也。刘氏云:‘秦昭王决欲攻赵,白起苦说其难,遂己之心,拒格君上,故致杜邮之僇也。’”按:格,通“挌”。...

    “概(三)”·通假字

    通“关”。概心,即“关心”。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三:“今部寿堂上官,遇事不概心者,必别摺陈奏,始免会同画押。”...

    “概(二)”·通假字

    1.通“溉”,洗涤。 汉枚乘《七发》:“于是澡(概)胸中,洒练五藏。”唐李善注:“毛苌《诗传》曰:‘溉也。’‘(概)’与‘溉’同。” 2.通“盖”,遮盖;引申为超越,压倒。 南朝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王书》:“槊动风霜,弩穿金石,高楼大舰,概日凌雲。...

    “概(一)”·通假字

    通“慨”,感慨。 《庄子·至乐》:“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司马云:‘,感也。’”陈鼓应注:“概,即“慨’,感触哀伤。”《史记·季布传》:“婢妾贱人感概而自杀,非能勇也。”南朝宋裴骃《集解》引徐广曰:“或作‘慨’字,音义同。...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