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哲”。 《尚书·皋陶谟》:“知人则哲。”清钱坫《十经文字通正书》云:“《史记》作‘则智’。是又与‘哲’通。”...
通“知”,知道,知识,认识。 《墨子·经说(下)》:“逃臣不智其处,吠狗不智其名。”《管子·法法》:“得此六者,而君父不智也。六者在臣,则主蔽焉。”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案:尹读‘智’为智慧之智,非也。‘智’与‘知’同。《小问篇》:‘恃不信之人而求以外...
通“僭”。 《尚书·大诰》:“不敢朁上帝。”魏三体百石经“朁”作“僭”。《汉书·翟方进传》载王莽《大诰》作“予不敢僭上帝”。...
1.通“幜”,衣名,即罩衣,古代贵族妇女,出门禦尘的外衣。 《仪礼·士昏礼》:“妇乘以几,姆加景,乃驱。”注:“景之制,盖如明衣,加之以为行道禦尘,令衣鲜明也。景亦明也。今文‘景’作‘幜’。”按:《隋书·礼仪志(四)》作“姆加幜”。 2.通“憬”。 《诗经·邶...
通“影”,影子,阴影;形影。按:景,《音韵阐微》倚警切,上声,梗韵;今音“ying”。按:朱起凤《辞通》卷十五:“‘影’字古作‘景’。《一切经音义》:‘景,葛洪《字苑》加彡作“影”。’是在晋以前有‘景’无‘影’也。”按:《颜氏家训·书证》:“《尚书》曰:‘惟...
1.通“精”。 清许承钦《登报恩寺浮图》诗:“门户洞开秋铎晓,晶灵游戏夜珠还。” 2.通“清”。 《宋之问集·明河篇》:“八月凉风天气晶,万里无雲河汉明。”...
1.通“晰”,白。 《诗经·鄘风·君子偕老》:“扬且之晰也。”按:唐石经作“晳”。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人间好妙年,不必须白晳。”《韵会举要》:“曾点字晰,本从白,《论语》、《孟子》、《史记》皆从日作‘晳’。” 2.通“晰”,清晰。 汉王充《论衡·...
1.通“辰”,日月星的总称;星辰;北极星。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论约》:“日月星辰有数,天地之纪也。”晋葛洪《抱朴子·勗学》:“登阆风,扪晨极,然後知井谷之闇隘也。” 2.通“辰”,时辰。 晋陶潜《祭从弟敬远文》:“死生异方,存亡有域,候晨永归,指塗载陟...
通“哲”,明智。 《尚书·洪范》:“从作 ,明作哲,聰作谋。”(按:沈集传作“哲”。)疏:“视能明,则所见照晢也。”清阮元《校勘记》:“哲,智也。宋版嘉本、闽本同。毛本‘哲’作‘悊’。”《文...
通“朝”,早晨。 战国楚屈原《九章·哀郢》:“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晁吾以行。”《汉书·严助传》:“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晁不及夕,臣窃为陛下重之。”《文...
通“幌”。晃子,即“幌子”,招牌。 元李寿卿《度柳翠》剧楔子行者白:“正是个风魔和尚,挑着这个不知是什么东西,恰似个烧饼的晃子。”...
通“旰”,晚上;天色已晚。今吴语“晚”音与“晏”近。 《仪礼·士相见礼》:“问日之蚤(早)晏。”《论语·子路》:“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墨子·尚贤(中)》:“蚤(早)朝晏退,听狱治政。”战国楚屈原《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黄帝内...
通“暗”。 《韩非子·难(三)》:“晏室独处,曾、史之所僊也。”...
通“宴”,饮宴。 《南齐书·江斅传》:“(袁粲)数与晏赏,留连日夜。”《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杀猪草,羞玉馔,屈命亲情恣欢晏。”明徐渭《登秦望山》诗:“素情忻晏游,硕人事永久。”...
通“安”,安定,安逸,安谧,平静。按:《说文》谓“晏”指天气晴朗无雲。按: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晏言安也。古‘晏’、‘安’通用。” 《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毛传:“晏晏,和柔也。”《庄子·山木》:“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史记·...
通“盛”,兴盛,旺盛。按:晟,《广韵》谓明谓炽。按:《正字通·日部》“晟,日光充盛。古通借‘盛’。” 《尔雅·释言》:“炽晠,盛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盛”作“晠”,云:本作‘盛’。”《楚辞》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内厚质正兮,大人所晠。”(按:...
通“鐏”,戈柄下端圆锥形的金属套,可以插入地中。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坤部》:“晋,叚(假)借为‘鐏’。” 《周礼·考工记·庐人》:“参分其围,去一以为晋围。”汉郑玄注引郑司农云:“晋,谓矛戟下铜铸也。”...
通“箭”。按:杨树达《释‘晋’》:“‘晋’字上象二矢,下为插矢之器。”又:“二矢插器,其义为‘箭’。”又:“自小篆变二矢之形为‘臸’,变器形为‘日’,形与义略不相关,于是说字者遂不得其正解。”按:杨说甚是,“晋”之本义当为“箭”。按:清段玉裁《说文解字...
1.通“搢”,插。按:《说文新附》:“搢,插也。” 《周礼·春官·典瑞》:“王晋大圭,执镇圭。”汉郑玄注引郑众曰:“晋,读为‘搢绅’之‘搢’,谓插于绅带之间,若带剑也。” 2.通“进”,前进(参见《尔雅》《广雅》)。按:《说文·日部》:“(晋),进也,日出万物进。...
通“暒”,晴。按:今吴语仍有读“晴天”为“星天”者,可见“星”“晴”古音同,故可通假。或曰:“星”通“暒”(又称“星”为“暒”之省),而“暒”即“晴”。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引《韩诗...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