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观文殿前有多间书室,每三间开一门,门外垂有锦慢,上有二飞仙,门外地中装有机括,每当炀帝来书室时,宫人执香炉走在前面,脚一旦触动机括、则二飞仙冉冉而下,收起锦幔,房门、书厨门均自动打开,当炀帝离开后,门自动关闭,锦幔自动落下。...
北魏官吏。字幼驎,荥阳开封(今属河南)人,出身士族。有文学,弱冠举秀才。文成帝时,拜中书博士。献文帝时,南朝宋司州刺史常珍奇据汝南(今属河南)投降北魏,殿中尚书元石统兵援助,郑羲为其参军,助元石平息叛乱之隐患,又助元石克汝阴(今安徽阜阳一带),因功迁中书侍...
观风行殿是一座可活动殿堂,可以拆卸,同时很快便可装好,下有轮子,转动自如,上可容几百人,是专为炀帝巡行边境时特制的,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动房屋。...
是隋初著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刘焯所制定的,是当时最好的历法。皇极历中采用了定朔的方法,代替平朔,并创立了二次等间距内插法,用以推定五星位置和日、月食起讫(初亏和复圆)时刻及食分等,还采用定气的方法,来计算日行度数和交令时刻。唐朝僧一行以刘焯的皇极历为...
北魏大臣。字思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出身士族,沉雅有大量,不妄交游。幼年丧父,由长兄荥阳太守李承抚养。献文帝拓跋弘时,为中书学生。孝文帝初,为秘书中散,迁秘书令、给事中。李冲针对豪强广泛荫庇民户的现象,于太和十年(486),上疏建议实行三长制,五家为...
北魏大臣。字元盛,小名真奴,范阳(今属河北)人。初为中书学生,聪敏机辩,强记明察,深受太武帝赏识,为中书助教博士。文成帝即位后,迁仪曹尚书,领中秘书,赐爵扶风公。出为安南将军、相州刺史,为政清简,明断刑狱。献文帝在位时,建议设立学校。李訢在相州刺史任上,...
雕板印刷术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其由刻碑演变而来。开皇十三年,隋文帝敕令雕板印行遗经佛像,开中国印刷术之先河。雕本印刷始于隋,行于唐朝,扩于五代,精于宋,遂出现毕升活字印刷。...
北魏皇帝。公元465年至471年在位,所用年号依次为天安(466年始)、皇兴(467年始),谥号献文帝,庙号显祖。公元466年9月,他首次设立乡学,每郡设博士两人,助教两人和学生六十人。公元470年,亲征柔然,大败之。同年,为整顿史治,颁布诏令:官吏受贿羊一口、酒一斛者处死...
隋朝已具备高度发达的造船技术。开皇七年(587),杨素准备攻陈,在永安造大战舰。舰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拍竿六枝,高五十尺,用以拍击敌船,舰上可容战士八百人。隋炀帝时造龙舟,高四十五尺,长二百尺,起楼四层,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两层有一百...
北魏名将。字继长,小名继伯,顿丘(今河南浚县北)人。年十四时,召拜为主文中散,袭爵为陈留公。孝文帝时,历仕梁州、荆州、兖州刺史,有治绩,且多次镇压氐、蛮等族人民起义。宣武帝时,任侍中、车骑将军、都督江西诸军事、扬州刺史,镇守寿春(今安徽寿县)十年,屡破南...
隋开皇四年(584),开广通渠,引渭水从大兴城至潼关,与黄河相接,以解物资西运关中之困难,但洛阳以西因水势险阻,水道仍不通,为此炀帝决定在洛阳建一新都,使大部物资无须运往关中。于是大业元年(605)三月,命宇文恺修筑东都洛阳。每月征集二百万劳力昼夜施工,用一年...
开皇二年(582)六月;隋文帝鉴于汉长安城狭小,下令兴建大兴城。全城由郭城、皇城、宫城构成,面积达84平方公里,相当于明清时所新建长安城的7倍多。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开凿三条渠道分别从城南、城东引水入城。三渠分别经宫苑再注入渭水,渠两岸植柳,景致宜人。宫城...
北魏官僚。字道固,顿丘卫国(今山东章丘县西南)人,家世寒微,少孤贫,有大志,笃学不倦,于高悦家抄书诵读,废寝忘食。举为孝廉,至京师受业,颇受大臣李冲知遇。孝文帝初,为中书教学博士。后假员外散骑常侍,出使南齐。迁秘书丞,参与著史,改崔浩、高允所著国史之编年...
北魏官僚。赵郡平棘(今河北赵县南)人,出身儒学世家,自幼聪敏,年十一时,即为中书学生。献文帝拓跋弘时,拜为中散大夫。累迁主客给事中。孝文帝拓跋宏即位时,百姓困饥流散,豪强广泛占田,于是,李安世于太和九年(485)上疏孝文帝,建议均分田地,以使“雄擅之家不独膏...
大业十二年(616),瓦岗军与隋军战于荥阳。全歼隋将张须陀部。从大业八年(612)起,张须陀曾先后镇压郭方预、卢明月,左孝友等多支农民起义军,曾任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为隋朝镇压农民起义的主力军之一。大业十二年,炀帝命张须陀击瓦岗军。战前李密和翟让分析...
北魏杰出后妃。文成帝拓跋浚皇后。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秦州、雍州刺史、西郡公冯朗女。十四岁时,被文成帝选为贵人,后立为皇后。和平六年(465),文成帝长子拓跋弘即位(即献文帝),时年十二岁。丞相乙浑谋反,她密定计策,捕杀乙浑,临朝辅政。献文帝诛杀其内宠...
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原是活跃在河南一带的小股农民起义军,为首的有翟让、单雄信、徐世勣等人。他们借炀帝南巡,“东都空虚,兵不素练”之机,拦截水路官府与富商财物,因此“资用丰富”,队伍发展到万余人。不久曾参加过杨玄感起兵反隋的李密投奔瓦岗军,他劝说...
杜伏威,章丘人,出身穷苦,十六岁参加起义,勇敢善战,身先士卒,倍受拥护,后被推为首领。大业九年(613),他与辅公祏率军向淮南进发,而后合并了几支义军,势力日益雄厚。大兴十三年,隋炀帝派老将陈棱进攻杜伏威军,陈棱老奸巨滑,坚守不战,与之相持。伏威派人送去妇人...
北魏官僚。字世玉,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南)人。少好学,性清俭。其女胡充华(即胡太后)入选为宣武帝元恪贵嫔,生元诩。元诩即位后(即孝明帝),拜胡国珍为光禄大夫。胡太后临朝辅政后,封其为安定郡公,出入禁中,参决万机。不久,进位中书监、仪同三司。迁司徒公。笃信...
河北义军主要有张金称、高士达、杨公卿、郝孝德、格谦、孙宣雅部,他们经常与隋军作战。大业十二年(616)隋炀帝命杨义臣进攻河北义军、首先张金称战败被俘牺牲、高士达也因不听窦建德缓兵之计大败而死。建德收编张金称、高士达余部,安葬阵亡将士,士气大振,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