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

元代帝王从吐蕃请来喇嘛充当的一种最高神职。元代各帝师都是乌思藏(西藏)佛教流派之一萨斯迦派的高僧,忽必烈即位,封八思巴为国师,立总制院管辖全国佛教和西藏地方僧俗,任命八思巴领之。至元六年(1269年),八思巴升号为帝师,称“皇天之下,一人之上”,意思是比皇...

扎鲁忽赤

蒙古建国初期的最高行政官,元代发展为司法长官。扎鲁忽赤是蒙古语断事官的音译。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政权之初,国家机构非常简单,所谓“惟以万户统军旅,以断事官治政刑”。成吉思汗曾任命他义弟失吉忽秃忽为大扎鲁忽赤,负责被征服民族的分配和罪犯的判决,后来...

达鲁花赤

蒙古和元朝的官名,为所在地方、军队和官衙的最大监治长官。达鲁花赤是蒙古语镇守者的音译。蒙古统治者为了保证对各被征服地区的控制,又无力单独进行统治,在委任当地官员治理之后,都派出达鲁花赤监临,掌握最后的裁定权力。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以后,达鲁花赤作为定...

夷离堇

契丹族各部的军事首领称夷离堇,其后权力逐渐增大,成为部族的政治,军事首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赞元年(922年)分迭剌部为五院部、六院部两部,各部设置夷离堇一人。辽太宗(耶律德光)时,夷离堇为大王,分领北大王院(五部院)和南大王院(六部院)。同时,改乙室部夷...

三司使

北宋前期主管全国财政的最高长官。唐代中期以后,由于财务行政渐趋繁杂,就在户部尚书之外,特设户部、度支和盐铁等使,分别管理租赋、财政收支和盐铁专卖等事务。五代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合并为一使,称三司使。宋初沿袭此制,掌管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成为...

勃极烈

金初官名,金景祖乌古迺时开始设官,官长都称为勃极烈,女真语勃极烈是治理众人之意。最高总治官称都勃极烈,类似中原地区汉制中的冢宰。以下有谙版(女真语尊贵之意)勃极烈;国论(女真语贵的意思)勃极烈;有时左、右并置,就是国相。此外还有胡鲁(统领官),移赉(第三...

参知政事

唐初宰相的一种加衔,即在中书令、侍中和尚书令共议朝政称为宰相以外,其他参预议政的官,则加“参知政事”之类的名目。唐高宗以后,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并另设参知政事,为宰相的副职。宋初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此后,参知政事可以在政事堂与宰相同议政事,通常...

留守

古代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留守京城,综理军事、行政、民事、财政的高级官员,称京城留守。在陪都或军事重镇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留守本无固定名称,或称留台、居守,隋代开始以留守为官名。唐太宗伐高丽,就以房玄龄为京城留守。武则天长驻洛...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朝宰相称号。唐初在名义上虽然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但实际上皇帝又指令其他官员参预朝政机密,因官阶品较低,故用“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实也是宰相。“平章”原意为商量处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意即为同中书省,门下省的长官共同商...

枢密使

唐代后期由宦官充任的要职,五代至宋改用朝臣,成为与宰相分权的执政大臣。安史之乱后,唐代宗以宦官充任枢密使,掌管中枢机密,传达皇帝诏旨。此后,宦官权势日渐膨胀,多以“枢密使”名义干预朝政,甚至拥立皇帝,任免宰相,处理军国要务,有时成为朝廷的实际决策者。...

转运使

唐、宋时期主管全国米粮、钱币和物资的转运,以供应京师需要的重要官员。唐代开始设置,起初称为水陆发运使,管理洛阳、长安之间的粮食运输任务。后设江淮转运使,掌管东南各道的水陆转运;诸道转运使,负责掌管全国谷物、盐铁和财货的转输、储藏和出纳。唐代转运使...

度支使

唐后期主管财政收支的重要官职。“度支”一词原意为量入为出。魏晋南北朝时,设度支尚书主管国家财政收支。唐代度支改称户部,下属有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其中度支司掌握军国用度的收支,筹划财源,调拨物资,量入为出,掌管经费,是十分重要的部门。安史之乱...

防御使

唐代开始设置的地方军事长官。防御使初在西北边镇设置,安史之乱时,又在中原军事重地设置,负责一州或数州的军事,因常由地方刺史兼任,所以,实际上成为唐后期一个州或一个方镇的军政长官。宋代设置防御使无职掌、无定员,仅为武将的寄禄官。辽、金以防御使为防御...

安抚使

地方军事长官。隋代以安抚大使为行军主帅的兼职。唐代前期派员巡视经过战乱或受灾的地区,以安定社会秩序,称之为安抚使。宋代安抚使为掌管一方军事和民政的官员,多由知州、知府兼任。宋真宗以后,凡诸路遇有天灾或边境用兵,一般派安抚使“体量安抚”,事毕即罢。...

节度使

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授职时朝廷赐给双旌双节,故有此称。节度一词出现甚早,意为节制调度。唐代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持节都督出征时为一军统帅,驻屯时是军区首脑,对于所统率的将领或地方州郡长吏均有节制与生杀之权。唐睿宗时,开始有节度...

都督

汉末三国时形成的军事职称,后又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代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汉献帝建安二年(197年)以袁绍为大将军,赐弓矢节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从此开始有都督称号。魏晋南北朝以都督中外诸军事或大都督的权位最重,是全国最高军事统帅。都督作为地...

仆射

魏晋南北朝至宋代尚书省的长官。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以善射者主持管理,因此,诸官之长谓之仆射。仆射起源较早,秦代已出现,汉代兼用士人或宦官为仆射。东汉时,主管全国机要政务的尚书台称中台,仆射与尚书令同为台中长官。仆射初为一人,汉献帝时分置左...

使持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节”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信物。皇帝所遣使者规定持“旌节”,使命完成后再归还。旌节,简称节,“以毛为之,上下相重,取象竹节”,持节者为钦差,权力极大;朝廷派将去地方,也是以节为信物,可以指挥军队。苏武持节...

北周六官

北周王朝中央政府的主要组织形式。所谓六官,系指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府机构。这是宇文泰仿照《周礼》官制,实行的带有复古色彩的六官制度,以此取得中原地区汉族大地主的拥护和归向,至隋初废除。天官府,设大冢宰卿一人为长,小冢宰上大夫二人为...

大司农

秦汉时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后来逐渐演变为专管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的官。秦及汉初,本名为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为大司农。大司农掌管多种租税赋敛的收取,把收来的粮食、布帛输送到国家诸仓贮存,货币则储于都内。据史载,西汉...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