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肯替别人想, 是第一等学问。

    凡事肯替别人着想, 是比什么学问都重要的。......

  • 或问: 傲为凶德, 则谦为吉德矣。 曰: 谦真是吉, 然谦不中礼, 所损亦多。 在上者为非礼之谦, 则乱名分,

    有人问: 傲慢是丑恶的品德, 那么谦虚则是美好的品德了。(吕坤)说:谦虚确实是很美好的,可是谦虚得不合乎礼义......

  • 用之当, 则一人能周数人之用; 用之不当, 则数人不能成一人之功。

    用人得当, 一个人就能起到好多人的作用; 用人不当, 好多人也顶不上一个人的功效。......

  • 人有材不益是用,则如无材;有文不垂世教,则如弗文。

    人有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就如同没有才一样; 有文章但不能流传于世以教育后人, 就如同没有文章。......

  • 礼以治身,仁在其中矣;礼以为国,法在其中矣。

    用礼来修身, 仁义已经包含在这中间了; 用礼来治国, 法规已经包含在这中间了。......

  • 仁与义,合焉之为德,离焉之为贼。不义之仁,尤于不仁;不仁之义, 尤于不义。

    仁和义, 符合它的就是美德, 背离它的就是邪恶。没有义的仁, 更甚于不仁; 没有仁的义, 更甚于不义。......

  • 才犹兵也,用之伐罪吊民,则为仁义之师。用之暴寡凌弱,则为劫夺之盗。 是故君子非无才之患, 患不善用才耳

    人才犹如军队一样, 用来讨伐有罪的统治者或慰问被压迫的百姓, 就是仁义的军队。 用来欺负伤害弱小者, 就成......

  • 忠信之礼无繁, 文惟辅质; 仁义之资不匮, 俭以成廉

    忠诚守信的礼仪没有什么繁难的, 只要注意文采只是辅助资质的; 仁爱义气的品质不缺乏,再加上平时节俭就能养......

  • 天下未尝无人,而患于不用;又患于用之而徙。

    天下不是没有人才, 让人忧虑的在于不善于使用人才; 又坏在任用了人才又随便调动他、 干涉他。......

  • 义协, 则礼皆可以经世, 不必出于先王。理达, 则言皆可以喻物,不必授之故典。

    义礼协合,那么用礼都可以治理人世,不一定非要出自先王。道理通达, 那么话语都可以说明白事物, 不一定非要借......

  • 国家当危乱之日,未尝无能任事之人,而尝患于不用;用矣,患不专;用之专且效矣,患于轻徙其官,使之有才不

    国家处在危乱的时候, 不是没有能够担当国事的人才, 而常常是毁在不会使用人才上; 用了, 又毁在不信任; 任用......

  • 顺心理而直行,和于人心而己心适矣;安而利,孰得而挠之!退让为节,直清为守, 合斯二者而后可以言礼。

    只要合乎内心的情理, 就径直去做, 这样既适合人心, 而且自己内心也很安适;如此既安适又有益的事,谁能够阻止......

  • 聪明不足贵, 只用工夫人可敬; 善言不足凭, 只能办事人可用。

    聪明不值得称赞, 只有勤奋用功, 别人才能敬佩; 能说会道不值得依靠, 只有能办事, 别人才会任用。......

  • 人不办天下事, 皆可为无弊之论, 若身当天下事, 虽圣人不能保所用之无佥 (qian千) 邪。盖办事只以得才为

    人不承办国家大事, 都可以当作没有什么过错来评论, 如果亲身担当了国家大事, 即使是圣人也不能保证所用的人......

  • 敛情自约以顺爱敬之节, 心之不容己而礼行焉; 不崇己以替天下, 仁爱之心至矣。故复礼为为仁之极致, 心之

    通过节制情绪、自我约束来顺应爱敬的礼节, 自己的心里虽然不觉得舒服,但是礼却得到推行; 不因过分推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