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治者不专注其大而但事节目, 则安危否泰之大端失之目睫矣;用人者不务取其大而专取小知,则卓荦(luo落)俊
治理国家的人不去专心一意地抓大事而只去做那些琐细小事, 那么国家的安危兴衰大事就要坏在眼前了; 使用人才......
终身所行, 自此五者而外无事,仁民、爱物、制礼、作乐,全此五者而已。 五者豫立, 则推行万事, 不无安利
一生所从事的, 除了君臣、 父子、 昆弟、 夫妇、 朋友这 “五常”之外没有别的事了, 仁爱百姓、 热爱万物、......
乐闻警戒,不喜导谀,则听言用人之要也。
乐于听取忠告劝戒的话, 不喜欢听附势讨好的话,是听取意见和任用人才的关键。......
强者力制其妄,敦行其节,动无非礼,则立身固矣。
坚强的人能够努力克制自己荒诞越轨的做法, 行为敦厚、 遵守法规,所有的行动都符合礼义,那么他树立己身必然......
博文约礼, 复礼之实功也。 以礼治非礼, 犹谋国者固本自强而外患自辑,治病者调养元气而客邪自散。
通晓古代遗文、 用礼节约束自己, 是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实在的功夫。 用礼来治理不合乎礼的, 就好象治理......
主刑者,民之司命也,任用可不慎乎?
主管刑罚的官吏, 手中掌握着老百姓的性命,任用这些官吏能不慎重吗?......
天下善人恒少, 不善人恒多。詖 (bi必) 而淫, 邪而遁。 私欲私意,不出于颎(jiong迥)而迭为日新,喜其新而
天下的好人往往很少, 而不好的人往往很多。 因此邪恶的事物或者得以放纵, 或者得以隐藏。 要让自私的念头在......
资格为用人之害。
过于看重资格是使用人才的大害。......
于天理达人欲, 更无转折; 于人欲见天理, 须有安排, 只此为仁恕之别。
由天性来通达人的欲望, 再不会有什么曲折; 从人的欲望中去发现天性, 必须要有一些措施, 这就要用仁爱宽容去......
自古圣帝无过唐虞,然皆劳于求贤,佚(逸)于任使。惟经国大事,宜出裁断, 自余细务,责成所司。
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没有能超过唐虞的, 但都在求取贤才上不辞劳苦, 而在任使贤才时则很轻松了。 治理国家的......
强而可使服事: 辩以辩辞, 智以招请(情), 廉以摽 (biao鳔) 人。
精明强干的人才可以让他们为国效力, 比如能言善辩的人就让他做外交辞令工作, 足智多谋的人就让他做侦查性工......
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 则心有所主, 非虚空以治之也。
君子用仁德来修养身心, 用礼义来修养身心, 那么内心就有一定的主张, 不用道家虚空的宇宙观来治理它。......
用人之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
使用人的智慧而消除其狡诈,使用人的勇健而消除其暴怒,使用人的仁爱而消除其贪婪。......
圣人之官人,犹大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圣明的人启用他人做官吏,就好像杰出的木匠使用木材一样,必须取用他的长处, 去掉他的短处。......
人若不真心存仁,将言行尽无著 (着)落处矣, 任有多少议论著述,都成“巧言”; 任有多少威仪周旋,都成“
人如果不真心保全仁义, 那么他的一言一行都没有依据, 任凭有多少议论著述, 都是“虚伪的语言”, 任凭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