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西汉 宣帝) 在地面划定界定界限定为牢狱,则人民单单听到它的名称,就不愿跨进去。雕刻木头,做出狱吏的形像,则人民单单听到它的名称,就不敢随便违抗它。 这是曾在秦代,饱受严苛政治迫害的百姓心声。...

声和则天地之和应矣。

(西汉 武帝) 在音律调和的时代中,天地万物均能互相调和,彼此呼应。此时若人们的声音也都非常温和、美好,那么此种温和优美的声音,必然能与和谐的天地相应和,而共同迎接太平盛世。(这是公孙弘所说的话)...

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西汉 武帝) 我们发言时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基础,绝不可曲解经义,以迎合世人的心意。(这是齐袁周生对公孙弘的劝戒)...

事在勉强而已。

(西汉 武帝) 不论任何事都必须下工夫努力探究之后,才能决定成败与否。(这是董仲舒所说的话) 汉武帝打算诏举贤良方正直言进谏之士,因此亲自策问群臣,董仲舒回答道:“不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下工夫努力探究之后,才能决定成败与否。对学问下工夫,则必然能...

为治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西汉 武帝) 治国之道绝不是滥发奢言,恣意唇舌,主要还是在于如何踏实地推行所厘定的政策的。(鲁的儒家申公向武帝的答辩之词)...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

(西汉 文帝) 军中一切士卒只能听从将军的号令,除了将军之外,任何人的命令都不可接受,甚至连皇帝的诏命也不例外。 这是文帝时的将军周亚夫对属下的训令。...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

(西汉 文帝) 虽然只有一尺的布匹,但是缝制出的衣服仍可以穿着。虽然只有一斗谷,但是舂好之后,仍然足够让两兄弟吃饱。因此兄弟间应当和好相处,互相帮助才对。 这是西汉文帝时,百姓对皇室经常传出儿墙之争的消息,所产生之不满的怨叹。...

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西汉 高祖) 攻城略地扩展疆土的事,不能以儒者为顾问。不过要治理天下且善保之。却是儒者为用最大。(这是博士叔孙通对汉高祖的进言)...

以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西汉 高祖) 陛下自战场上取得天下,难道还用战阵之术来治理天下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武力虽然能够取得天下,但是却不能用武力治理天下。(这是儒臣陛贾对汉高祖所说的话)...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西汉 高祖) 人们将行动灵敏的野兔,捕捉殆尽之后,追逐野兔的猎狗,就不再有存在的价值,它的最后命运总难免被人宰杀烹煮,而成为盘中之物。当人们将天上的飞鸟射猎尽净之后,猎鸟用的良弓利箭也失去了它的价值,最后亦必然会被收进库房,而被人保藏起来。...

逐杀兽者狗也,发纵指示者人也。

(西汉 高祖) 打猎时追逐咬杀猎物是狗的责任,但是指挥它追杀猎物的却是人。(这是汉高祖所说的话) 汉高祖将在战场上厮杀追逐的士兵,比喻为狗。而将指挥士兵,使战事获得胜利的萧何,比喻为纵狗的人。...

与长者期后何也。

(西汉 高祖) 你与长辈约定好时间,自己怎么可以迟到呢? 这是老人对张良所说的话。...

有德易以兴,无德易以亡。

(西汉 高祖) 天子有德,则国家容易兴盛。天子失德,则国家易致败亡。(这是齐人娄敬所说的话)...

孺子可教。

(西汉 高祖) 你这孩子值得教导,是块可造之材,将来一定会有前途。 张良年轻时曾在下邳地方的一座桥上,为一老人捡拾鞋子,这句话就是那位老人当时对他的赞美。 “孺子”即小子、小孩的意思。...

知其一,未知其二。

(西汉 高祖) 只知道其中一面,却不知道它的另一面。换言之,你根本还不知道事情的全盘实况。(这是汉高祖刘邦斥责那些对事情一知半解,却喜欢滥发言论的人时,所使用的言词。)...

四面皆楚歌。

(西汉 高祖) 表示孤立无援之意。项羽在被汉军重重包围的垓下,听到汉军阵营中传来阵阵楚地歌声,发觉自己的属下多已投降汉军,遂因而志气消沉,心灰意冷。 (参考) 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何楚人多也?”起饮帐中,命虞美人起舞。悲歌慷...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复见。

(西汉 高祖) 即使故乡江东地方的乡亲父老们,同情我,不计较我的失败,并愿意让我领导他们,做他们的君主,但是我又有何面目再见他们呢? (这是项羽在乌江渡口,刎颈自尽时所说的话。因为他当初率领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夺取天下,而此刻那些人则非死即降,无...

宁斗智,不斗力。

(西汉 高祖) 我宁可用脑力与你决定胜负,也不愿以武力相拼。 楚汉对峙期间,由于势力相当,僵持不下,拉锯时间过久,而使得百姓均苦于征战。项羽眼见天下生民为了自己。辗转沟壑,无以聊生,非常不忍,乃向刘邦挑战。希望能以一对一的争斗方式,解决双方的问...

养虎自遗患也。

(西汉 高祖) 若不尽早将势力强大的敌人迅速消灭,就如同词养老虎一样,将会为自己带来无穷的后患。 这是项羽接受汉王的提议,约定彼此中分天下和平共处,率众东去后,刘邦的谋臣张良与陈平向刘邦所做的谏言。后刘邦接受二人的建议,背信追击项羽,将其打败。...

背水而阵。

(西汉 高祖) 作战时紧靠河边布阵,而使军队背向河面。采取此种方法布阵,则正面与敌人相对时,将士绝对不会有退却之心,必然奋勇拼死与敌作战。因为,假如败阵下来,就只有死路一条。这是韩信攻打赵国时所采用的战略,即一般所谓的“背水之战”,与“破釜沉...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