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古诗,张九龄“感遇”) 有时穿了太华丽的衣服,免不了要受旁人的指责。而位居高官,住于华屋中的,更因逼近神明,行为举止如不合理,难免为神所厌弃。 此二句是说一个人即使位居高官,跻身富贵,却未必是幸福无忧的。言下之意颇因己身的清高自守、逍遥...
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怀念钦慕古时英雄的英勇风貌。 诗中英雄指张子房,即汉高祖军师张良。曾为韩国臣子,后来韩国为秦所灭,他与力士于博浪沙谋刺秦始皇以报韩仇,可惜事败而逃。正藏身于圯桥(土桥)旁时,遇一老人过桥,老人故意将自己所穿的鞋子...
(五言古诗魏征“述怀”) 季布一旦承诺某一件事,绝对不会反悔(绝对不作二诺);侯嬴一言既出,必定实践。充分描写二人重然诺、贵一言的气概。 季布,楚人,是项羽笔下名将,项羽自刎后,汉高祖以千金购之,季布不愿出而匿藏于鲁朱家,后得高祖赦免并召为郎。季...
(五言古诗魏征“述怀”) 人生在世,只要能怀抱慷慨报国志气,其他俗世功名已无足轻重,又何必再苛求争论呢?即只要有意气在,功名逐否,不复关注。...
(五言古诗 魏征“述怀”) 指争夺政治统治权。 “中原”即国家中央;古时针对边境蛮夷而指河南及山东西部、直属山西南部、陕西东部为中原之地。 “鹿”指霸权;争夺政权称为“逐鹿”。史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即以鹿比喻天子之位。后人逐将政治界称为...
(五言古诗魏征“述怀”) 统一天下的策略虽未实现,仍有满怀忠贞报国的慷慨志气。(咏出叹愤世事的心情与志士的气概) “纵横”指合纵连横,即合南北为纵,连东西为横,战国时代有纵横家苏秦,主张贯通中国南北,联合六国以对抗强秦,称为“合纵”;又有张仪主张...
(治兵) 尽量在自己国家的附近地方布阵,以引诱远来的敌人;让自己的军队好好休息,以迎战精疲力尽的敌兵。换言之,也就是要用饱腹强壮之兵,来迎战饥饿困顿的敌军,这乃是每战必胜的用兵之道。...
(治兵) 人们经常为了勉强去做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事,因此而丢掉了生命,也会因为做出对自己不便的事情而遭遇失败。因此,凡是身为统帅的人,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必须事先好好训练部下才行。...
(治兵) 全军最大的灾祸,往往发生在不知进退的时候。因此凡是决定采取行动之役,一定要勇往直前,确实去做才好。...
(料敌) 敌人开始渡河来犯时,只要他们到河心,就可趁此机会予以痛击。...
(治兵) 心里早已打算要牺牲生命而去作战的人,反而能保全生命回来。相反的,心中存有希望徼幸生还的人,反而会战死沙...
(料敌) 作战用兵的时候,必须仔细探察敌人的各种虚实情况之后,首先攻击他们的弱点。...
(料敌) 虽然不需占卜以断吉凶,但能够避免战争的情况有六种: 一、敌人的土地广大,人民众多而且国力富足时。 二、敌人的领导者受护百姓,而且恩泽广布时。 三、敌人纪律严明,信赏必罚得宜时。 四、敌人任用贤者,而且又具备许多有才之士时。 五、敌人的军...
(料敌) 在可能得胜的条件下可以出兵进击,如果觉得难以战胜时,就得撤兵。千万不能因为只有万分之一的胜利机会,而片面采取行动。...
(图国) 要打胜仗是很容易的事,但要想保守胜利的成果是很难的。因为必须使军队有条不紊,共同一致的协力才行。...
(图国) 开战的名目有: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等五种。进一步的说法是:禁止别国的暴戾,解救别国的动乱而战者,就是义兵。靠着本国的优势而外征他国者,就是强兵。如果动怒而引起军事行动者,叫做刚兵。放弃礼节,只为求利而战者,叫做暴兵。国力混乱...
(图国) 战争之道即所谓军队之道,可是最后还是要根据人的本性和人的最初本意来作战。这里所谓人的根本就是义、谋、礼、仁四字。 (对考)……。义者所以行事立功,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者所以保业守成。若行不合道,举不合义,而处大居贵,患必及之。是以圣人...
《吴子》一书是后世学者,把战国时代吴起的思想整理编纂而成。吴起出生在魏,从小就立志到鲁国去和曾子学习儒学。他曾下决心,如果学未有成,就绝不回故乡,所以母亲去世,他也没有回去服丧;所以讲求孝道的曾子乃弃绝排除他。到了后来,吴起因研究兵法而被鲁...
(图国) 国家还没有完全统一的时候,就不可以出兵作战。 又,军队内部如有不和,不可以出阵,上了战场各将领的意见不一致,也不能和敌人交战。交战之际兵士之间如有不和,也不可能得胜。 (参考)……。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出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
(行军篇) 敌军逼近但很安静,而没采取行动的话,是依靠他占有地形的险要。敌军相隔很远,而向我挑战,是想诱我前进攻击,对于敌方占有地利时,攻击要特别留意。掉以轻心,将徒劳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