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天运) 引喻很辛苦的工作,而没有效率,如同把船推到陆地上,那是舍其可用而致于不可用,必将徒劳而无功。...
(外篇 天运) 处理事情的时候,不要拘泥于常例,要因机而变,才能因应事理之推移。 “故常”是和往常一样,就是常例的意思。...
(外篇 天运) 愚虽然不为世人所欢迎,不过,愚的里面没有人为的聪明揉矫,所以反而符合自然之道。...
(外篇 天运) 要使天下的人能忘记自己的存在,但自己却无法忘记天下。这也是老庄的思想。 “兼”就是天下与我的意思。...
(外篇 天运) 虎和狼也是具有仁性的动物。 虎狼一类的动物虽然很凶猛,不过在母子之间是有情爱存在的,所以虎狼也有仁心。而人则必须更上一层,如果人只有情爱,仍不能算是具有仁心仁性。 虎狼一类的猛兽,也有舐犊的情爱,由此可见,宇宙间,万物都是有仁性...
(外篇 天运) 敬和爱都是孝顺父母的要义。而以恭敬作为孝顺父母的基础,是较为明显而容易实行的。若用真的情爱来孝顺父母,则较不易做到。因为,以爱为孝敬父母的基础,先必出自于诚,有诚,才能养志而格天。 因为恭敬的行动只是外在的表现,而情爱必须本于内...
(外篇 天运) 父母对儿女的顾念,远比儿女对父母的情要深挚得多。所以说,人忘其亲,事之偶有,而使亲忘其子,则为情之所难。天道是如此赋予人性的。...
(外篇 天运) 想要学习道理,最重要的就是书本。 书中记载着前人所说的话,而话是从人的思维中产生出来的。但思维有时不能全用言语表达清楚,故不能不用文字。...
(外篇 天道) 击着鼓而去找寻离家的儿子,这样的话,小孩就会因害怕而继续逃跑,更加找不到了。 孔子勉励自己,推行仁义,以教化天下白姓,有如击鼓寻找离失的儿子,鼓声愈大,小孩逃得愈远。仁义难彰而去道弥远,是说教化不以其道,则永远无法显扬。...
(外篇 天道) 晚辈和长辈在一起走路时,要像雁的飞行一样,雁飞斜向,侧身以避影。不但不能飞到长辈前面去,也不能遮住长辈的影子。应该缓缓的跟在后面,小心谨慎,这是晚辈和长辈一起走路时应遵行的礼貌。...
(外篇 天道) 地位有尊卑高低之分,事物有先后之别,这是天地自然运行的常理。 “天地之行”是指春夏先,秋冬后,四时有序的运行。 天地虽大,事物均有尊卑;何况乎人伦!所以圣人观察四时自然运行,而方君臣大义,正父子伦常。...
(外篇 天道) 天高高在上,非常尊贵。虽处低下,这是因为自然律所定的位置,不容变易,故曰神明之位。...
(外篇 天道) 圣人的心就好像明镜止水那样的不易动...
(外篇 天道) 轻率的调动三军而妄用干戈,就是道德的没落。圣明之世,为使四方百姓,安居乐业,必须止武事而修治文治。只有在道德衰微国家动乱的时候,才能用武事以弥平祸乱。 “五兵”是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运”是调动军队的意思。...
(外篇 天地) 居于上位的君王,内心恬淡,虚心放怀,就好像树上伸出的树枝一样,虽然高高在上,也无心炫其尊荣,与民争利。另一方面,老百姓居于下位就好像在草原上游玩的野鹿一样,一点也没有抱不平的怨言,悠哉游哉的生活着。这是因为在上位的人下严厉细苛...
(外篇 天地) 本性被迷惑的庸俗人,心智愚昧,一遇新的环境就生迷惑,像这般凡俗的人,是一辈子都没有办法领悟真理的。...
(外篇 天地) 为了方便而制成机械,因而产生了使用机械的工作。机械是一种开关枢键,所以从事这种工作时,不知不觉反而为机械操纵。因此又产生出机变之心。所以,有机关之器,必有机动之事,有机动之事,必有机变之心。 这就是说,机械的发达虽是值得欣喜,可...
(外篇 天地) 只知道事情的一面,而不知事情的另一面,这就是知识不够完全,自然会产生以偏概全的弊害。 “识其一”是说只知向古人学习,固执不移。“不知其二”是说不能顺应时代变迁而适宜变化。亦食古不化之意。...
(外篇 天地) 圣人于生死事能通达变化,所以能享天年,而过着自适的生活。即使如此,仍有厌浊世而想离尘寰而仙去,乘白云往帝乡的想法。帝乡就是理想之乡。(这是在华地守封缰的封人,所说的话)。...
(外篇 天地) 螳螂盛怒中就不禁挥着双臂,向车辙抵抗。如此以小抗大,如何能有功效呢? “轶”通辙,音辙,就是车辙的意思。 “螳臂当车。”源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