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2023-01-06 可可诗词网-刘长卿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这是一篇登临怀古凭吊之作。诗人登台,临风远眺,远近景物尽收眼底,往 事历历具浮心头,能不感慨万千?此诗前三联写景:首联点出登台的地点、季节,呼应 诗题。借“摇落”的典故写所见秋日之萧瑟衰败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一个“望” 字,抒发了秋风入怀的思乡之情。颔联上句写寺庙,一个“野”字,写出寺庙的破败、荒 凉;一个“少”字,则写出它的空阔、寂寥。下句写山峰,一个“隔”字,就把山峰显得烟云 缭绕、迷蒙幽深的景象写出来了。颈联出句写夕照依残垒,更见出古战场冷寂、荒凉; 对句写薄暮寒气,融入寺中的钟磬之声,在山林回荡,则更显出山林的空旷、寂静。上 面写秋景,写秋意,写乡心,将古台、野寺、云峰、夕阳、旧垒、寒磬、空林等景物,组合成 一幅苍凉、萧疏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失意怅惘之情。结联照应起句,抒发感慨。 回忆南朝那些往事,无比惆怅,唯有长江依然波涛滚滚,奔腾至今。此诗结句意谓长江 之永恒,东流不息,将历史的烟云洗涤淘尽,已了无痕迹矣。此诗,情景交融,对仗工稳, 含蓄蕴藉,极有神韵。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 《 qiū rì dēnɡ wú ɡōnɡ tái shànɡ sì yuǎn tiào 》 
    《 秋  日 登   吴 公   台  上    寺 远   眺   》 
    .[ tánɡ ]. liú zhǎnɡ qīnɡ.
    .[ 唐   ]. 刘  长    卿  .
    ɡǔ tái yáo luò hòu , qiū rì wànɡ xiānɡ xīn 。 
    古 台  摇  落  后  , 秋  日 望   乡    心  。 
    yě sì lái rén shǎo , yún duān ɡé shuǐ shēn 。 
    野 寺 来  人  少   , 云  端   隔 水   深   。 
    xī yánɡ yī jiù lěi , hán qìnɡ mǎn kōnɡ lín 。 
    夕 阳   依 旧  垒  , 寒  磬   满  空   林  。 
    chóu chànɡ nán cháo shì , chánɡ jiānɡ dú zì jīn 。 
    惆   怅    南  朝   事  , 长    江    独 自 今  。 
  • 《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唐].劉長卿.
    古臺搖落后,秋日望鄉心。
    野寺來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
    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古台摇落后,高耸的古老弩台已颓败零落,
    秋入望乡心。秋天的凉风吹入我望乡之心。
    野寺来人少,山野荒凉的寺庙来游客稀少,
    云峰隔水深。山峰烟云缭绕隔水更显幽深。
    夕阳依旧垒,夕阳斜照像依恋残存的壁垒,
    寒磬满空林。暮寒融入钟磬声回荡在空林。
    惆怅南朝事,回忆南朝那些往事无比惆怅,
    长江独至今。唯有长江波涛滚滚奔腾至今。
  • ①吴公台:旧址在今江苏扬州市北,原为南朝宋沈庆之攻竟陵王诞时所筑 之弩台,后陈将吴明彻围攻北齐敬子猷,增筑以射城内,故名。(见《太平寰宇记·扬 州》)
     
    ②摇落:凋谢,零落。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③磬:佛寺中敲击以集僧众的鸣器或钵形的铜乐器。
  • 【笺释】
    [吴公台] 《元和郡县图志逸文·淮南道》扬州江都县:“吴公台,在县北四里。宋沈庆之攻竟陵王诞所筑弩台也。后陈将吴明彻围北齐东广州刺史敬子猷,曾筑之以射城内,因号吴公台。”《陈书》卷九《吴明彻传》:“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天嘉三年,授安西将军。及周迪反临川,诏以明彻为安南将军、江州刺史,领豫章太守,总督众军,以讨迪。”此诗当作于刘长卿驻扬州时,约在大历三四年间。

    【辑评】
    《唐诗归·中唐一》:“长江独至今”,钟惺评:“独至今”,三字深极,悲感不觉。
    《诗境浅说》甲编:首句言荒台凭眺,秋士多悲,叙明作诗本意。三句言野寺游踪罕至,佳处不在寺中,宜于远眺。四句乃赋远景,见隔岸云白峰青,层层掩映,可知山之深远。五句写怀古之意,残营废垒,凭吊无人,惟有一抹斜阳,依依留照,用一“依”字觉无情而有情也。六句言平林叶脱,时闻磬声,用一“满”字,正以状秋林之空。此二句试曼声诵之,不仅善写荒寒之意,且神韵绝佳。末句归到吊吴公战场,六代英雄,都被浪花淘尽,惟词客怜君耳。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诗,作者旅居扬州时于秋日登吴公台而作。诗中以摇落飘零的秋景,衬托游子思乡的感情。在夕阳西下、寒磬声声中,作者看到南朝征战的残垒,面对滚滚逝去的长江水,不禁吊古伤今,惆怅不已。
     
       首联“古台摇落后,秋人望乡心”,写在一个秋风摇落树叶和百草的日子里,诗人登上南朝宋刘时沈庆之攻竟灵王刘诞所筑的弩台上的寺庙,顿生思乡的情感。颔联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接写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远望山峰,都在云雾缭绕之中。颈联“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写夕阳沿着旧日的堡垒缓缓落下,寺院中传出的钟磬之声慢慢向空林中弥漫。因时至秋日,秋风瑟瑟,这钟磬之声也似乎带有一股寒意。尾联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写南朝古迹尚存,人却早已不在,惟有浩浩荡荡的长江,在秋日的夕阳中独自流淌。
     
       这首诗写诗人登临眺览,中间四句描绘四周景物,深深地涂上了一层客游落泊,思乡吊古的情感色彩。“寒磬满空林” 句尤为传神。诗人利用静与响、空与满的辨正关系,以响显静,以满形空,在全诗空茫思远境界的构成中是点睛之笔。此诗将凭吊古迹和写景、思乡融成一体,对古代兴废的咏叹苍凉深邃,诗意含蓄温和,语句整饬。
     
  •  
          此诗作于刘长卿旅居扬州之时。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流 寓江南,秋日登临吴公台,写下这首吊古之作。吴公台本为南朝宋时沈庆 之攻竟陵王诞时所筑之弩台,后来陈朝名将吴明彻围攻北齐敬子猷,增筑 以射城内,因以得名。诗题所言“吴公台上寺”,当为绕台所建的寺庙。
     
         首联写景物所触发的情感。诗人在一个秋日来到吴公台,秋风萧瑟, 黄叶飘飞,不由得引起了思乡之情。“摇落”虽然接在“古台”之后,但并非 形容“古台”,而是形容树叶飘零,它和下句的“秋”字相呼应。秋景惹起诗 人的思乡之情,这个意思诗人用个“入”字表示,此字极为准确形象,既表 明触景生情之意,又将情景融成一片,仿佛诗人满心满腹之中无非秋风秋 叶,能不增人凄凉之思?
     
        中间两联描写登台所见。寺庙地处荒野,绝少行人;隔着深水,远处 云峰缥缈。夕阳依偎着旧台,将余晖洒满大地;磬声透着寒意,充满空寂 的山林。野寺人少而诗人独来,正可见其无处可去,并非单单为了表示寻 幽之情。“依”字用得讲究,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离地极近,仿佛和吴公台 连在一起,恋人一样依偎着吴公台,用“依”字不仅造型准确,而其情韵悠 长。可是夕阳尚且有物可依,自己又有谁可依呢?“寒”字形容磬声,是用 通感手法,以触觉形容听觉。通感虽然不合常理,但却忠于“诗心”,是写 心的艺术,能把作者内心细腻的感受艺术地传递出来。诗人流寓江南,置 身荒野,除了用这个“寒”字,还有什么能更好地表达其心境呢?在寂静的 空林中,忽然传来悠扬的钟声,打破空林的寂静,反而更让人觉其寂静了。 此为以声写静之法,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 曲同工之妙。
     
           末联抒发今昔之感。吴公台本为南朝旧台,登上吴公台,作者不由想 到南朝旧事,昔日多少风流人物、繁华景象,早已顺水东流,只有那滚滚江 水,依旧奔腾不息。这使作者不由涌起强烈的兴亡之感,心情“惆怅”不 已。联系时代背景,这其中或许还包含着对李唐王朝命运的担忧。
     
      整首诗,首尾抒情,中间写景,而能做到情景相生,兴象玲珑,融思乡 之情、兴亡之感、忧国之思为一体,感慨深沉,堪称佳作。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