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吹曲辞 陇头吟

2018-10-02 可可诗词网-王维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唐王维的乐府诗。《陇头吟》,乐府古题。题一作《边情》。诗曰: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一、二两句写长安的游侠少年夜观主兵象的太白 (金星),表现他们立边功的愿望。三、四两句写服役陇上的军人夜吹笛,大约在抒发思乡行役之苦。以下四句写关西老将,身经百战,部下副将都封了万户侯,而他却忧愁,流泪。显然,他未得到应有的封赏。末二句以苏武才做了个典属国的官职为喻,说明赏不当功。这里表现了有功老将得不到封赏的愤慨。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横吹曲辞 陇头吟》
    .[唐].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 《 hénɡ chuī qǔ cí   lǒnɡ tóu yín 》 
    《 横   吹   曲 辞   陇   头  吟  》 
    .[ tánɡ ]. wánɡ wéi.
    .[ 唐   ]. 王   维 .
    chánɡ ān shào nián yóu xiá kè , yè shànɡ shù lóu kàn tài bái 。 
    长    安 少   年   游  侠  客 , 夜 上    戍  楼  看  太  白  。 
    lǒnɡ tóu mínɡ yuè jiǒnɡ lín ɡuān , lǒnɡ shànɡ xínɡ rén yè chuī dí 。 
    陇   头  明   月  迥    临  关   , 陇   上    行   人  夜 吹   笛 。 
    ɡuān xī lǎo jiānɡ bú shènɡ chóu , zhù mǎ tīnɡ zhī shuānɡ lèi liú 。 
    关   西 老  将    不 胜    愁   , 驻  马 听   之  双     泪  流  。 
    shēn jīnɡ dà xiǎo bǎi yú zhàn , huī xià piān pí wàn hù hóu 。 
    身   经   大 小   百  余 战   , 麾  下  偏   裨 万  户 侯  。 
    sū wǔ cái wéi diǎn shǔ ɡuó , jié máo luò jìn hǎi xī tóu 。 
    苏 武 才  为  典   属  国  , 节  旄  落  尽  海  西 头  。 
     
  •  
    《橫吹曲辭 隴頭吟》
    .[唐].王維.
    長安少年游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
    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
    身經大小百余戰,麾下偏裨萬戶侯。
    蘇武才為典屬國,節旄落盡海西頭。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刘辰翁的评语,主要是肯定这首七言古诗在章法结构上很有特点,它跌宕起伏,虽有多次转折,但却非常自然,较好地表现出诗中主人公“关西老将”的无限惆怅、怨恨之意。下面作些具体分析。
     
    诗题《陇头吟》为汉乐府旧题。“陇头”,即陇山。《通典》云:“天水郡有大阪,名曰陇坻,亦曰陇山,即汉陇关也。”陇山一带,是古代边塞战争经常发生的地方,所以此诗乃是首边塞诗。首两句“长城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是说居住在长城脚下的 “幽并游侠儿”(曹植《白马篇》)夜登戍楼观看天空中太白星的动静以占兵象,言下之意便是,他们颇有飞赴陇山杀敌立功的雄心大志。这两句诗不直承题面径写陇山一带的边关情事,却从“长城少年”说起,笔法便有些蹊跷,故而清代王士祯称之为“空际振奇”(《七言诗三昧举隅》)。其作用,是要反衬下文的内容。以下两句“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便切入本题,转写“陇上行人”。在长城少年夜观太白的同时,驻守陇关的士兵又在干些什么呢?原来他们面对着明月高临边关的凄凉景象,禁不住触发起思乡的念头,正在借吹笛以排遣乡愁呢。“陇上行人夜吹笛”这个意象及其内蕴,源自古代的边塞诗,如南朝宋鲍照的“箫鼓流汉思”(《代出自蓟北门行》),北齐虞羲的 “胡笳关下思,羌笛陇头鸣” (《咏霍将军北伐》)。

    接着的“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两句,把笔触从“陇上行人”转到他们的首领“关西老将”身上。陇上行人因思乡而吹笛,关西老将因闻笛而泣下,情绪的悲苦怨愁当然要更深一层。关西老将闻笛而流泪的原因,下面两句诗作了交代:“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原来关西老将的命运与汉代的飞将军李广有着惊人的相似。他虽然身经百战,功绩卓著,却始终不过是一员普通的战将,到了老朽之年还得在边关苦撑。而曾在他麾下听命的偏将、校尉等都官运亨通,一个个成了权势煊赫、安富尊荣的万户侯。最后两句,笔势又作腾挪,转写诗人自己因关西老将的遭遇而生出的感慨。“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关西老将也不必过分伤心了,试看汉代大名鼎鼎的苏武,他出使匈奴被扣19年,牧羊北海节旄尽落,吃尽千辛万苦,对朝廷是多么忠诚,到头来也不过被委任了 “典属国” (掌管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位在九卿之下) 之职。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的每两句自成一个层次,全诗先后写了长城少年、陇上行人、关西老将、老将心理、诗人感喟等方面的内容,“亮相”人物较多,地域跨度和时间跨度较大,并含有对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总结(朝廷赏罚不明)。它同长篇古诗惯常以四句为一个层次的章法结构相比,就要精练得多,所以刘辰翁要说: “非长篇可及”了。而且,各层次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转折自然妥帖。开头两句似与诗题无关,其实是在暗示长城少年向往“陇头”的戍边生活,所以以下两句便转写陇头明月临关、行人吹笛的景象。五、六两句描写关西老将的外部表现,乃是承行人吹笛事来。“身经”一联,由老将的外部表现转写其心理活动,说明其“双泪流”的原因,也是顺理成章的事。结尾两句,诗人直接出面说话,暗讽封建时代的赏罚不公乃是普遍现象,对关西老将当然是个劝慰,对长城少年立功陇头的梦想也无疑是一帖清醒剂。因此,结尾两句既有总结全篇之意,又有悠远不尽的余味,收转自然有力,足称“豹尾”。
     
    清人方东树对此诗评价曰:“起势翩然,‘关西’ 句转收,浑脱沉转,有远势,有厚气,此短篇之极则。”(《昭昧詹言》)其中“浑脱沉转”一语,与刘辰翁所说的“次第转折”意思非常接近,指出此诗结构圆整,层次之间的转折巧妙自然,不露痕迹。元代杨载认为,七言古诗的章法“须是波澜开合,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诗法家数》)他强调要有出人意表的变化,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无变化则易陷入单调和沉闷。但变化也应讲究前后筋脉之贯通,讲究呼应回照,否则便易造成“有开而无合,有呼而无应,有后前而无操纵顿挫,不散则乱”(汪琬《答陈霭公书》)的后果。王维的这首《陇头吟》,既不平直、呆板,又避免了变化突兀、脉络不清的毛病,所以是首好诗。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