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

2018-04-10 可可诗词网-王维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终南山距西安约40公里。其西起陇山,东至商洛,绵延千余里,包括翠华山、南五台、圭峰山、骊山等。终南山山高林茂,岭秀景奇,主峰在长安县南,上有说经台、翠微寺等名胜。唐代终南山多隐逸之士,作者也曾建于终南别业,或隐居其中,或半官半隐。诗写为终南山秀色所吸引,移步换景,观赏入迷。《唐宋诗举要》谓此诗:“‘近天都’言其高。‘到海隅’言其远,‘分野’两句言其大,四十字中无所不包。”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 zhōnɡ nán shān 》 
    《 终    南  山   》 
    [ tánɡ ]. wánɡ wéi.
    [ 唐   ]. 王   维 .
    tài yǐ jìn tiān dōu , lián shān dào hǎi yú 。 
    太  乙 近  天   都  , 连   山   到  海  隅 。 
    bái yún huí wànɡ hé , qīnɡ ǎi rù kàn wú 。 
    白  云  回  望   合 , 青   霭 入 看  无 。 
    fēn yě zhōnɡ fēnɡ biàn , yīn qínɡ zhònɡ hè shū 。 
    分  野 中    峰   变   , 阴  晴   众    壑 殊  。 
    yù tóu rén chù sù , ɡé shuǐ wèn qiáo fū 。 
    欲 投  人  处  宿 , 隔 水   问  樵   夫 。 
    ǒu rán zhí lín sǒu , tán xiào wú hái qī 。 
    偶 然  值  林  叟  , 谈  笑   无 还  期 。 
     
  • 《終南山》
    [唐].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终南山那高峻的峰顶,
    巍然直抵青天,
    气势恢弘的秦岭山脉,
    连绵直达海边。
    仰望时白云朵朵飘荡在山间,
    俯瞰时却又云气弥漫。
    远看时青霭氤氲,
    近看时却又什么也不见。
    站在太乙主峰远瞰,
    巨大的山脉正对应着天上的星宿,
    同一座山中却有阴晴多变。
    不觉间,已是傍晚,
    欲寻找可以歇宿的地方,
    隔着一条深涧,
    向远处的樵夫呼喊,
    声音绕着万壑千岩……
     

  • ①太乙:本为终南山的主峰之一,《五经要义》谓“太乙一名终南山,在扶风武功县”,则太乙又可指终南山,此诗即用其意。天都:天帝所居之所,一说此指唐京都长安。
     
    ②海隅:海边,海角。终南既不能高接天府,亦不到海边,皆夸张语。
     
    ③“白云”两句描写山中云霭变化:适才分散的白云,回头再看时已合拢;山中青色云气飘浮,近前却看不见了。青霭:山中呈青色的云雾之气。
     
    ④“分野”两句写终南山大:一峰之隔便属不同分野;一时之间,群谷间阴晴明暗各异。分野:古人以二十八宿星座的位置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叫“分野”。
  •           一名中南山,又称太乙山。位于唐都长安(即今西安市)南八十里,是秦岭山脉自武功到蓝田县境的总称,包括翠华山、南五台、圭峰山、骊山等。山中物产丰富,有茂密的森林,众多的矿藏。唐代曾于山麓修造漕渠,直抵京师长安,用以转运南山的木材和木炭。山峰峻峭秀丽,如锦绣的画屏,屹立在古长安之南。唐代大诗人王维有《终南山诗》云:“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谷,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山问樵夫。”唐太宗也曾作有《望终南山》一诗: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叠松朝若夜,复岫缺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又据《新唐书·卢藏用传》载:唐人卢藏用想入朝作官,即隐居终南山中,以冀征召,时人称之为“随驾隐士”。后果被召入仕。司马承祯也尝隐此山,亦被征召作官。藏用指终南山说: “此中大有嘉处。”承祯说: “仕宦之捷境耳。”后遂以“终南捷境”专指求名利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是诗人一首十分著名的写景名篇,在唐诗中描写山水景色气象之大,莫过此篇。
     
           诗的前三联直接写终南山景色。首联描写山之高大: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太乙,又称太一、太白,终南山的主峰,在眉县南,佛坪北。这里代指终南山。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横亘八百余里。
     
              诗人站在山上,抬头看,说它“近天都”,言其高;远望山的尽头“连海隅”,言其远。看似夸张,实是诗人亲眼所见所感。颔联写近景,写诗人的感同身受。“回望”与“入看”交互为用,诗人置身白云缭绕的山中,回头望,分向两旁的白云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继续前行,雾霭又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即。十个字极写山峰高峻,烟云变幻,移步换形,极富含蕴。如清张谦宜所云: “看山得三昧,尽此十字中。”
     
        (《斋诗谈》)颈联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山势之状尽收眼底。由于山间之阳光的强弱有无的变化,显现出千岩万壑的千姿万态,可谓尺幅具万里之势。“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前二句承“近天都”写山之高,后二句承“接海隅”写山之大,极尽山势变幻之妙,“四十字中,无所不包”
     
           (沈德潜语),凡登山之人,此乃人人所见之景,却道不出,而由王维笔端画出。末联写见山远而人寡,诗人运用笔断而意连的国画技法,点缀出一个振衣千仞的人物与一个淳朴的樵子的对话,进行点染,使整篇境界全出。从而使前三联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升华为人与大自然相融合的妙境。正如沈德潜所云: “今玩其语言”,“非寻常写景可比”,“手笔不在杜陵下” (《唐诗别裁集》)。
  •         终南山在唐代都城长安的南面,其主峰名太乙。诗的开首二句先由山下遥望,用夸张的写法,一下子就把终南山的雄伟气势写了出来。三、四句由入山观望,写终南山的云雾奇景。这两句是互文句式,上下句交错为用,互相补充。非亲身经历者不能领略个中奥妙,非王维又难以用寥寥数字写得如此真切,令人回味无穷。五、六句由中峰俯瞰,展现终南山千山万谷的奇妙姿态。只见四面的山峰各属不同的分野,而这辽阔众多的山峰,由于所受太阳光线的差异和远近高低的不同,又有明有暗,气象万千。
     
         最后两句写诗人与樵夫的问答,但由“人处”、“隔水”也可以想象出那深山的茅屋炊烟和清清的溪水。此诗随着诗人的活动和游踪,由山下、山中、山顶和远、近、高、低各种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终南山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景色,既有壮阔之美,又有朦胧悠远之境。作品形象鲜明,诗中有画,但诗中角度的变换和人物动态的描写,都又为图画所不及。全诗仅四十个字,却把终南山写得如此传神,意蕴无穷,使我们不能不惊叹诗人语言的精炼、准确和高度的艺术表现力。
     
  •  
             位于西安以南30公里处,是秦岭西自武功县东至蓝田以西一段的总称。又名中南山、太乙山、南山。包括翠华山、南五台、圭峰山、骊山等。峻峭秀丽的山峰屹立在古长安之南,高2500米,千山横亘,涧道回旋,奇峰胜迹,不可胜数。唐代大诗人王维有《终南山》诗:“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唐代文人孟郊《游终南山》云:“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汉书》载:“夫南山,天下之阻也……其山出玉石、金、银、铜、铁、檀、枯,异类之物,不可胜厚,此百工所取给,万民所仰足也。”秦汉时,专修一条河渠为长安城运送山中出产的漆。唐代也修造漕渠转运南山的木材和木炭。终南山在古代有两条通往南方的大道:一条叫子午道,通往汉中,另一条叫武关道,经商洛去楚、豫。古代这些谷口乃兵家必争之地。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