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 ·燕歌行二首 ·其二

2022-05-26 可可诗词网-建安诗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仰看星月观云间。飞鸧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这首诗的内容与第一首相似,抒发妻子对长期在外客游的丈夫的痛切思念之情。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二句,开篇点题,直抒其情。离别是多么容易,而相会却是难上难。因为丈夫远隔万里,山重水复,长路漫漫。这里,“别日”是思妇对当时与丈夫离别时情景的回忆。“会日”是思妇对与丈夫相会的想往。“别日”并不易,“相见时难别亦难”,然而,诗人却用 “别日”的“易”与“会日”的“难”相对比来写,主要是为了衬托思妇与丈夫离别之后的相思之苦。“山川悠远路漫漫”一句,便是对“会日难”原因的进一步叙写。山高路遥,天各一方,重逢怎能不“难”! 诗人开篇就从离别、相会写起,一下子使诗篇笼罩在悲切哀怨的气氛之中。接下来的二句继续写相会无期的苦闷:“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郁陶”,是写忧思积聚; “未敢言”是说不敢提起,表明郁积之深。由于久别离居,苦苦相思,满腹愁肠,往事不堪提起。忧思之深、之苦,可以想见。“寄声浮云往不还”则是对“郁陶”原因的叙写,久别本来就够悲苦的,再加上音讯不通,寄去书信如同浮云一样,一去不返。相会无期,这就更悲上加悲了:“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涕零雨面”,形容思妇苦痛的程度,“寄声”如同浮云一去不返,丈夫归期无望,她再也控制不住感情的闸门,眼泪像雨水似地倾泻下来,淋湿了面容。“毁容颜”三字暗示久别与长期相思之苦。丈夫客游在外,常年不归,音讯皆无,怎能不使她忧叹不已!青春的面颜怎能不受摧残。这一句,把思妇悲苦的情感逼真地描绘了出来。“谁能怀忧独不叹”,这一反诘的句式,则是承接前一句,继续抒发情感,同时,也自然地引起下文。

“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思妇要排遣满腹的忧伤,便“展诗清歌”,使自己暂且得到宽慰,可是欢乐过后悲哀接着袭来,痛苦摧裂了肺肝。“展诗清歌”非但未能排除哀愁,反而勾起往事,越发使她跌入悲苦的境地而不能自拔。

接着写思妇更深的悲苦:“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仰看星月观云间。”耿耿,即炯炯,不安的样子。由于思念而炯炯不安。空闺独处,心境凄凉,辗转反侧,伏枕难眠,为了进一步排除哀伤,于是她披衣走出门户,独自东西徘徊,抬头望见在云间的星星和月亮。正当思妇徘徊不已、观星望月、凝思遐想之时,忽然听到 “飞鸧晨鸣”,“可怜”之声又触动了她的心房,再度引起她的哀伤,更加使她 “留连顾怀不能存”。不能存,即无法忘怀。对丈夫的深沉眷恋,使思妇限入了更深的思念之中,最后一句,把思妇对丈夫的刻骨相思、真挚情怀,维妙维肖地表达了出来,并在感情高潮之中收束了全篇。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也是极为突出的。诗歌的情节是按照思妇的情感发展来展开的,因而情节显得合理自然,感情的抒发符合情理。思妇与丈夫离别日久,想到山川阻隔、音讯不通,因而 “涕零雨面”,悲伤不已,便 “展诗清歌”,借酒以宽解,结果却是“乐往哀来”,肺肝摧裂。由于极度的思念,使之惴惴不安,伏枕难眠,于是“披衣出户”,想再度排遣哀伤,不想,“飞鸧晨鸣”之声,使她 “留连顾怀不能存。”全诗就是这样,把少妇思夫的情感步步推向高潮,情节随之展开。读者感情的波涛,也随之起伏,为之感动。

描写细腻,情感真挚。如诗中为了表现 “会日难”,则用 “山川悠远路漫漫”、“寄声浮云往不还”来形容。千山万水相隔,书信难寄的情景既夸张,又符合情理。对思妇心理及外部表情的描写,则更是细致入微。如“涕零雨面毁容颜”、“展诗清歌聊自宽”、“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等等。由于刻画细腻,抒发出的情感也更加真挚动人。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