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干 ·室思

2023-03-03 可可诗词网-建安诗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沉阴结愁忧,愁忧为谁兴?念与君相别,各在天一方。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不聊忧飧食,慊慊常饥空。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

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飘飖不可寄,徙倚徒相思。人离皆复会,君独无反期。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惨惨时节尽,兰华凋复零。喟然长叹息,君期慰我情。展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

思君见巾栉,以益我劳勤。安得鸿鸾羽,觏此心中人。诚心亮不遂,搔首立悁悁。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故如比目鱼,今隔如参辰。

人靡不有初,想君能终之。别来历年岁,旧恩何可期?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

在我国文学史上,以“思妇”为题材的作品是不乏其例的。历代文人用不同的形式,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不同的思妇形象,表现出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徐干的 《室思》,就是一首思妇诗,通过对《室思》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徐干在这一题材的创作上所做出的贡献。

徐干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现存的诗歌有四首。其中优秀的篇章就是《室思》。“室思”犹言“闺情”,古人称妻子曰妻室,家室。《室思》是一首抒情诗,一共六章。诗中委婉细腻地描绘了一位妇女对身在远方的丈夫的深切思念,真实生动地刻画了她那凄切孤寂的心境。形象鲜明,意境优美隽永,情感真挚,缠绵悱恻,感人至深。

“沉阴结愁忧,愁忧为谁兴?念与君相别,各在天一方。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不聊忧飧食,慊慊常饥空。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

这是首章。诗人开始就用一个起兴的句子:“沉阴结愁忧。”沉阴灰蒙的天空,会使人有一种沉闷抑郁之感,尤其是对这位空守闺房的思妇,则更容易触景生情,心情越发感到孤寂凄凉,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这时,“沉阴”这一客观环境与思妇的主观情感天衣无缝地融合为一,使思妇的思念之情更加增长、蔓延。她为谁而愁忧呢?接着用“愁忧为谁兴”这一提问的形式来点题。为此,后面引起思妇直抒哀怨。想到与丈夫相别之后,天各一方,“良会”又是遥遥无期,只能一个人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怎能不使她悲伤不已、中肠摧切!由于长时间的无休止的思念,望眼欲穿,所以产生了一种“慊慊饥空”之感。这种饥空之感不是饥饿所造成的,而是由于见不到远在天涯的丈夫所致。这里用饥饿来比相思之情,形容思妇每天都在如饥似渴地盼望着丈夫归来。最后两句是描写思妇的神情。由于过度的思念,使她无心做事,成天只能端坐,凝神思想,丈夫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这是由于思妇的刻骨思念而产生的幻觉,使她的精神上与丈夫相会。作者写思妇的思念之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进逼,感人肺腑。

第二章则着重描写思妇热切盼望丈夫归来的复杂情感。

“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 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峨峨,形容山之高。悠悠,形容路之遥。思妇登上峨峨高山之巅,举首翘望,祈盼丈夫的还归。可是,长路漫漫,悠悠万里,云水相阻,天各一方。望君不见,燃烧的希望之火熄灭了,思妇陷入更深的悲苦之中。“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进一步写久别相思之苦。由于丈夫离去时间很久,她日思夜想,菜饭难进,悲苦不已。怎能不使人憔悴衰老?一个 “老”字,把思妇的苦苦思念的神态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这四句,是思妇痛定思痛后的自我安慰。人生在世,时间短促,如同一秋草木,过去的时间不可能再重新得到。自己又何必自寻愁闷;苦恼!这是思妇热切盼望变成失望之后而产生的心理活动,以此来自我宽慰,想从无端的忧愁中解脱出来。可是,尽管如此,她对丈夫的思念又怎能忘却! “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每每想到丈夫的大恩厚意,无法遏制的悲痛和忧愁又涌上心头。思妇想要消除忧愁,结果是陷入了更深的忧愁之中。第三章则进一步写思妇的思念之苦: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飘飖不可寄,徙倚徒相思。人离皆复会,君独无反期。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开端四句是写相思难寄,借浮云起兴。思妇与丈夫天各一方,相隔万里,山高路遥,望不见、盼不到,于是她仰望天空中舒卷自如的浮云,想托浮云传话给远方的丈夫,寄去她的一片衷情。片片浮云飘摇而去,她仍是孤苦凄凉地思念着。此处,诗人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自己相思难寄、无处宣泄的思想感情寄托在片片浮动的白云上,使自然景物也附上了感情色彩,用以映衬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了思妇的无法忍受的长久离别之痛。难怪清人张玉榖评论这几句写得“奇甚”。“人离皆复会,君独无反期”两句是由前面的诗句发展而来。他人离别都有重逢的欢乐,唯独 “君”无返回的日期,使“我”每天都空守闺房,享受不到相会的欢乐和幸福,充分表现了思妇的怀想爱恋之情及其对“良会”的盼望。这两句用“皆复会”与“无反期”相对比,将君离去之久、思妇思念之深、热切盼望与丈夫团聚的心情描绘了出来。最后四句是思妇自诉。自从丈夫远出之后,自己再也不注意容颜、无心打扮了。因为丈夫不在,“谁适为容”!故明镜不拭,积满灰尘,但对“君”的思念如同不绝的流水一样,没有片刻停息的时候。这几句,自然是宣泄无遗地表现了思妇对丈夫感情之深厚,思念之深切。但同时也隐约地表现出思妇心中的疑虑,即丈夫是否对自己也如此的思念?而这种疑虑,正是由于思妇相思之深而产生的,又是通过隐而不露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读之觉含蓄有余味。这四句自然流畅、亲切动人,是世代相传的名句,后人有截取拟作。宋武帝拟之曰:“自君之出矣,金翠暗无精。思君如明月,回环昼夜生。”可见此诗对后世的影响。这一章较之前二章写得更为细腻。故陈祚明称赞说:“缥缈虚园,文情生动,独绝之笔。”(《采菽堂古诗选》)第四章是用时节的变化、花草的荣衰,来描写思妇对丈夫的痛苦思念:

“惨惨时节尽,兰华凋复零。喟然长叹息,君期慰我情。展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

读诗至此,不禁使人油然而生一种悲凉之感。思妇看到时光不断地流逝,只见春去秋来,花开花又落,却不见远方的丈夫归来,怎能不使她喟然长叹?面对凋零的兰花,心情越发感到孤寂和悲凉,更加倍地思念远在天涯的丈夫。其中“复”字的运用极为精当,极为巧妙地托出思妇与丈夫离别之久,思念之深切。此时此刻,思妇又怎能摆脱精神上的痛苦?她空守闺房,长夜难眠,辗转反侧,忧伤绵绵不断,由此顺势引出“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两句。三星,即参星。《诗经·唐风·绸缪》云“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这原是一首描写结婚的诗。这里是说思妇走出房门,仰望星空中的三星,想到昔日结婚时的情景,越发感到目前的凄凉孤独,因此,再也无法抑止的眼泪潸然而下,泪如泉涌。“泣涕如涌泉”一句,把思妇无法遏制的思夫之苦,悲痛之情,一泻无遗地描绘了出来。至此,思妇的悲痛忧愁的感情达到了高峰。第五章进一步描写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思君见巾栉,以益我劳勤。安得鸿鸾羽,觏此心中人。诚心亮不遂,搔首立悁悁。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故如比目鱼,今隔如参辰。”

这里可以看到丈夫远离之别,思妇执着地思念。在想念之至,感情无以寄托的情况下,忽然看见丈夫在家时的梳洗用具。这并没有给思妇带来一点宽慰,而相反,更使她睹物思人,带来更大的忧伤,使她更清醒地意识到冷酷的现实,丈夫与自己之间,依然是“悠悠万里道”,忧伤之情有增无减。要是能像鸿雁那样,飞到丈夫身旁多好!这又是无法实现的。为此,使思妇陷入更深沉的眷念与难以排遣的忧伤之中。她反复思索,丈夫怎么就一去不返,我们怎就不能享受久别重逢的欢快?比目鱼,指鲽鱼和鲆鱼。因这两种鱼的眼睛一在身体的右面,一在身体的左面,只有并行才能游动,故古人常以此比喻恩爱夫妻。参辰,二星名。参在西方,辰在东方,两星出没互不相见。这里用来比喻分别,很难相遇,以往他们夫妻如同比目鱼一样,形影相随,寸步不离,如今却同参星和辰星一样,互不相见。这种比喻的运用极为恰切。这就不难看出作者的匠心和高超的表现艺术了。最后一章是:

“人靡不有初,想君能终之。别来历年岁,旧恩何可期?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 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

这一章是描写思妇在极度哀伤痛苦之中,希望丈夫能有始有终保持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意,永不变心。开头两句是借用《诗经·大雅·荡》里的句子。其诗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徐干则反其意而用之。是说人们办事情开头往往都不错,但很少有善始善终的。但我想你是能善始善终的,希望丈夫能恪守夫妻情义,永葆夫妻间的笃诚情好。在封建社会里,妇女被丈夫遗弃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那些负情郎当初也不是没有海誓山盟的,但他们随时都可能从旧日的情网里解脱出来,为此,思妇希望丈夫 “能终之”。希望总归是希望,长久见不到丈夫才使思妇心中产生恐惶和不安,于是,引出“别来历年岁,旧恩何可期”两句。离别已经好几年了,旧日的恩情还能有希望保持吗?并提醒、劝告丈夫 “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思妇一方面在劝告丈夫莫忘旧情,同时,也在诉说自己钟情守义,旧恩虽不可期,却不可须臾忘悼寄身于远方的丈夫。最后两句既是对丈夫的推测,也是思妇的苦苦相劝:当初,我们感情既然那么深厚,现在想来也不会淡薄,估计你还会常常想念我的。这里,委婉而深刻地表现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厚爱恋和忠贞。正如沈德潜评论的那样: “自处于厚而望君不薄,情极深致。”(《古诗源》)

《室思》诗,虽然篇幅较长,但脉络分明,首尾贯注。诗篇随着思妇感情的发展,层层深入地、循环反复地叙写。思妇的感情不断地升发,读来颇具一唱三叹的韵味。诗中对思妇的心理活动描写则是委婉细腻、跌宕多姿、错落有致,逼真地表现了一位感情笃挚的思妇形象。诗中以景托情,情因景生,景因情设。沉阴的天气,峨峨的高山,洋洋的浮云,凋零的兰花等等,无一不是为描写思妇的思念之情、悲痛之感而设,而面对这些景物,更引起了思妇的愁绪万端,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此外,语言浅显、朴实,而又意味深长,格调鲜明。全诗内容充实、丰富,艺术性强。它是建安艺苑中沁人心脾的一朵鲜花。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