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

2019-07-19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生 小客,回首苍茫无际。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 是平生意? 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 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何 处觅,渺渺予怀孤寄。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 样销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据吴昌绶编《定庵先生年谱》考 定,这首词作于嘉庆十七年壬申 (公 元1812),当时作者年仅二十岁,词 中倾泻出了风发云逝、不可一世之概 的少年豪情与愁愤,是龚词的代表作 品。

一别十年,词人回到故乡杭州, 重游西子湖,述怀填词。但词篇不作 泛泛叙述,而是凭空突喝,如狂飙骤 起: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 清丽。”发端措想怪奇,动人耳目, 表现出少年龚自珍踔厉高扬的才情与 意度。接着,自述情怀壮志: “曾是 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 东 华,指北京,因紫禁城东门曰东华 门,故用作指代。生小即幼小。《古 诗》: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客,作客或客居。二句谓自己从小就 离开故乡,客居京城,回首往事已茫 然不可追及。“屠狗功名,雕龙文 卷,岂是平生意。”这里引用两个历 史典故,将作者恃才傲物、狂放不羁 的心态透发了出来。“屠狗功名”谓 屠狗者得功名,用汉初樊哙的典故。 《史记·樊哙列传》: “舞阳侯樊哙 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 “雕龙 文卷”,谓对文章精雕细琢,用战国驺 奭典故。战国时,齐人驺衍迂大而闳 辩,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又有 驺奭,采纳驺衍的学说以作为文章。 齐人称赞他们,有“谈天衍,雕龙 奭”的话。刘向《别录》有云: “驺 奭修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曰雕 龙。”刘勰作《文心雕龙》,其书之 名称即由此而来。三句说,建功立 业,著书立说,都不是作者的平生志 愿。《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 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 之谓不朽。”然而龚自珍在词中对不 朽的立功、立言都不予理会,大声镗 鞳,宣言自己的平生志向並不是为了 赢得功名与文名而已。于此,词人年 少才富、心比天高的形象宛然如见。 “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苏小 小(也省作“苏小”)是南齐时的钱 塘名歌妓。见郭茂倩《乐府诗集》卷 八五《苏小小歌序》。据说苏小小死 后葬于西湖西泠桥旁。词人重游西湖, 睹墓思人,因之随笔倾吐。唐代诗人 对苏小小多有歌咏。李贺: “钱塘苏 小小,更值一年秋。” (《七夕》) 韩翃: “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 是乡亲。” (《送王少府归杭州》) 龚自珍为钱塘人,故词中也以乡亲称 之。二句意谓: 乡亲苏小小见我对立 功、立言都不以为意,一定会笑我这 个人平生没有打算。言下之意,自己 的心志过高,难为世人理解,不仅现 实中觅不到知音,连历史故人中也难 以觅到知音。词人情怀之孤寂可以想 见。

下片承“湖山一角”写西湖所见 的“清丽”景色。对于西湖,词人不 使用过多笔墨,只写了天上的“一抹 斜阳”,地上的“半堤香草”。然 而,由斜阳曰“一抹”,香草曰“半 堤”,便见出词人的情肠意匠,轻轻两 笔点染,便流露出内心深潜的慊慊意 绪。“顿惹清愁起”一句,点醒了上 述蕴含的“清愁”,又直贯下面二 句,点出惹起清愁的缘由是理想之难 觅,孤怀之无托: “罗袜音尘何处 觅,渺渺予怀孤寄。”“罗袜音尘”出 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 袜生尘。”谓美人步履的轻盈。此处 是用洛神指代自己所追求的理想。 “渺渺予怀”出自苏轼《赤壁赋》: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极写自己追求无望,悠悠情怀孤寂难 托的幽恨。“怨去吹箫,狂来说剑, 两样消魂味。”吹箫可以抒发胸中幽 怨之情,说剑可以寄托心中狂放之气 (《庄子》 “杂篇”中有《说剑》一 篇),吹箫、说剑二者都能令人感情 激荡,神魂离散,而箫与剑这两种美 的事物所触发的感受情味颇不相同。 作者曾写有《又忏心一首》诗,意致 与《湘月》词很相近: “经济文章磨 白昼,幽光狂慧复中宵。来何汹涌须 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细加琢 磨,吹箫犹如“幽光”,是缠绵婉曲 之“味”; 说剑犹如“狂慧”,是汹 涌慷慨之“味”。结韵“两般春梦, 橹声荡入云水”二句,谓功名与文名 都像春梦一样,随着摇橹之声,荡入 云水之中,飘然逝去。空蒙淡宕,令 人荡气回肠,留连不已。

在这首词的后面,作者写有自 记: “是词出,歙洪子骏题词序曰: ‘龚子璱近词有曰: 怨去吹箫,狂来 说剑二语,是难兼得,未曾有也,爰 填《金缕曲》赠之。’其佳句云:‘结 客从军双绝技,不在古人之下,更 生小会骑飞马。如此燕邯轻侠子,岂 吴头楚尾行吟者?’ 其下半阕佳句 云: ‘一棹兰舟回细雨,中有词腔姚 冶,忽顿挫淋漓如话。侠骨幽情箫与 剑,问箫声剑态谁能画?且付与,山 灵诧。’ 越十年,吴山人文徵为作 《箫心剑态图》。牵连记。”

这段自记中有一处很值得注意。 即洪子骏的题词序对《湘月》 “怨去 吹箫,狂来说剑”二语大加赞赏,並 颇中肯綮地提出“是难兼得,未曾有 也”这两句评语。诚然,龚自珍诗词 中有着两种美的事物—— “剑气”与 “箫心”。剑气指的是“高吟肺腑走 风雷”的豪情壮志,箫心指的是“歌 泣无端字字真”的深思幽怨。从美学 范畴说,剑与箫这两个独特的艺术意 象,各自代表着“壮美”与“优美” 的不同意境和风格,然而标举“一箫 一剑平生意”的龚自珍“兼得”剑与 箫,他将双方矛盾对立的事物剑与箫 浑融和谐地结合起来,熔铸为亦剑亦 箫、壮优兼美的“侠骨幽情”,顿挫 淋漓地表现出词人独具个性的、雄奇 哀艳的总体艺术风格。这可说是在词 史上前“未曾有”。

《湘月》词即是兼得剑箫之美的 生动例证。此词既有郁勃磊落的剑 气,又有凄切绵邈的箫心,词格瑰 异,奇光烨炫,下意命辞不作常语, 务求出人想象之外。词人以高手名笔 将自然界的天风、湖山、斜阳、香草、云 水与历史人物樊哙、驺奭、苏小小以及 神话中的洛水女神交织进现实与历史 的图景之中,融汇为一种扣人心弦的 意境,以寄托自己的“剑气箫心”。 还应提及的是,作者在写出此词的二 十七年之后,即道光十九年(1839) , 辞官南归,作《己亥杂诗》三百零五 首,其中有一首写道: “少年击剑 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知苍凉 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作者此 时四十七岁,但心境苍凉,“狂” “怨”俱消,似与二十岁时的心高气 傲、狂放不羁判若两人。其实不然, 作者的“剑气” “箫心”即 “狂” “怨”情志並没消失。他所走的人生 道路始终是“高吟肺腑走风雷”。龚 自珍的词在晚清词坛既不依傍朱彝尊 的浙派,也不依傍张惠言的常州派, 而是独树异帜,以其绵丽飞扬的奇情 壮采,绝艳惊才,赢得人们的激赏。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