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池上纳凉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 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这首小令是词人的早期作品。夏 日酷热,晚间纳凉,本是生活中很普 通的事情,然而在诗人心中,却有着 独特的感受。譬如宋葛天民有“独坐 观群动,闲销夏日长”之诗句,唐陆 龟蒙则直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遗 名复避世,销夏还销忧。”而项廷纪 这首词的高妙之处在于不仅细致描绘 出夏夜的幽谧,景物的静美,而且朦 胧地表达了内心的淡淡哀愁,可谓貌 似悠闲,心则内伤,于清宕之中贯穿 着凄迷。
上半阕描写夏夜的景色。起句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 ,突出
“清”、“静”二字,奠定全词的基
调,垫起下句“蜡炬风摇帘不下,竹
影半墙如画”。词人静观物动,细细
玩味,一阵晚风吹拂过来,堂内烛光
的闪动跳跃,墙上竹影的婆娑舞动,
蓦然想到一幅写竹的画面。清人郑板
桥有《竹》之题画,辞曰: “夏日新
篁初发,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
甚凉适也。……于时一片竹影零乱,
岂非天然图画乎! 凡吾画竹,无所师
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画家郑板桥的彼时彼情也正是词人项
廷纪的此时此情。然而词人的兴趣不
是在竹,而是在荷,他选择了荷塘之
畔做为乘凉的设榻处。下半阕首句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
重写纳凉,拍合题面。“桃笙”,即
用四川阆中产的桃笙竹做成的竹簟;
“熟罗”乃练过的丝罗。词人小醉微
睡,被侍人扶至凉爽的竹席上。手摇
着轻罗纨扇,观赏夏日荷塘的优雅景
致。正当他兴致盎然时,天气突变,结
句“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情绪陡然落下。词人看到雨水无情地
荡涤着荷塘,黯然心伤,明天的荷塘
将是“菡萏香销翠叶残”的败落景象
了! ” “秋声”二字,纯属虚写,是
词人内心哀怨的婉曲表露。作者怜
花,实隐含着自怜,以及对“明朝”
不可名状的焦虑和忧惧。结合词人当
时的遭遇,年华正茂而进士不第,自
然会对荷塘遭雨的景象发出触目伤心
的感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