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2024-05-12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别拟西洲曲,有佳人、高楼窈窕,靓妆幽独。楼 上春云千万叠, 楼底春波如縠。 梳洗罢、卷帘游 目。采采芙蓉愁日暮,又天涯芳草江南绿。看对 对、文鸳浴。

侍儿料理裙腰幅,道带围、近 日宽尽,眉峰长蹙。欲解明珰聊寄远,将解又还 重束。须不羡、陈娇金屋。一霎长门辞翠辇,怨 君王已失苕华玉。为此意,更踯躅。

这首词托意美人香草,以寄其系 心君国的悃怀,写得忠爱缠绵,极为 感人。

文廷式以高才卓识,列名清流, 深得光绪倚重,为帝党重要人物。因 不满慈禧之专横误国,累上封事,直 言极谏,获重谴革职逐出。戊戌变 起,光绪被幽囚,廷式祸且不测,远 走日本。及其渡海归来,国事愈不可 收拾。光绪避乱西行,珍妃为慈禧处 死,其姊瑾妃亦迭遭贬斥。本词盖为 此而发,伤时念乱,行复自悼,语婉 而意深,读来令人凄断。

这首词集中塑造了一个“佳人” 的形象,写她的“幽独”,她的“憔 悴”和她的“踯躅”。如此高秀出 尘、意蕴丰富的女性形象,词作中至 少是不多的,如果不是仅见的话。以 女子之事夫来比喻臣子之事君,这是 从楚辞开始的象征性技法。曹植的 《七哀》诗:“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 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也 是这方面的显例。本词也是如此。这 里所刻画的窈窕佳人,实际上乃是作 者的自画像。它取譬于近,而托旨幽 远,寄情悱恻,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艺 术形象。《贺新郎》本是声情激烈的 长调,此处则出之以绵渺忧悱之笔, 色色生新,不同凡响,可以见出作者 迥不犹人的艺术追求。词的上片着重 表现“佳人”的幽独与高秀。“别拟 西洲曲”,以扫为生,起得斩绝。 《西洲曲》是有名的乐府歌词,写一 个家住西洲(地当武昌附近)的女子 思念她那旅食江北的郎君的。这里以 “别拟”二字冠之,表示它不同于一 般的儿女柔情,而是深于寄托的别调 了。“有佳人、高楼窈窕,靓妆幽 独。”这是一种为了平仄谐协而加以 倒装的句式。意谓有窈窕的佳人,在 高楼之上独自扮妆。靓(jìng静) 妆: 以脂粉化妆。浓妆的佳丽,人所 共慕,今乃块然独处,岂非怪事?这 是故意用具有强烈对比反差的铺垫技 法,来突出岑寂的分量。“楼上”二 句,写居处环境: 上有万叠春云,下 有如縠(绉纱曰縠)春波,好一派高华 韶秀,缥缈清幽的气象。所居如此, 其人可知,可谓工于烘托。“梳洗 罢”以下六句,写佳人所见所感,把 题旨推向了更深的层次。由扮妆到妆 罢,时间紧相承接,章法非常缜 密。妆罢卷帘,放眼望去: 无数的荷 花,向晚愁生;江南芳草,绿遍天 涯; 对对鸳鸯,嬉戏水中。可谓诗情 浓郁的画面。不过却存在着明显的矛 盾: 夏日的芙蓉,怎么会与江南春草 同时出现呢?这里有一个真境与造 境,写实与象征的问题。“采采芙蓉 愁日暮”,这是用典。是从《离骚》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 暮”脱胎而出,以表达其恐“时不我 与”的忧心的。“采采”,盛多貌。 明白了这一层,我们就可以准确地把 握词人的心曲了。当我们读到下句 “又天涯芳草江南绿”的时候,就会 感觉到一个“又”字的分量了。唉,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幽独处高楼, 怎不令人戚然以悲呢?眼前成双作对 的文鸳,不是更加重了她——这位曾 伴君王的佳人的孤独之苦怀吗?

下片写她的相思与踌躇,真是千 回百转,魂凄心折了。过片三句,从 “侍儿”眼中着笔,取影于侧面,笔墨 一换,虚活有神。如何表现她凄苦的心 绪呢?词里没有用浮泛的形容,而是 抓住了带围宽尽、眉峰长蹙这两点。 既然衣裙都变肥了,腰带都用到最小 的孔了,那末其形销骨立之态,也就 不言而喻了。“欲解”三句为另一 层,直写“佳人”的心态,却有一波 三折之妙。“明珰”,用明月之珠作 的耳珰,是一种名贵的饰物。想摘下 明珰寄给君王吧,刚解下重又戴上。因 为那种金屋藏娇的命运,并不值得羡 慕。“金屋”是一个典故,“若得阿娇 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出《汉武故 事》,指汉武帝娶陈阿娇为后事。然 而年老色衰,却退处长门宫,过着孤 独的生活。虽作了帝王之妇,也难免 凄凉的下场。这就是主人公将解又 束,欲行且止的原因。接下去“一霎 长门辞翠辇,怨君王已失苕华玉。”两 句,则将古与今、虚与实化为一片, 以打通后壁的手段,对主题作了更深 一步的开拓。如果说前此的“佳人” 不过是词人的自我投影的话,那末这 里所说的辞别翠辇的女子——苕华之 玉,就不同了。而是喻指刚发生不久 的宫掖的惨变: 即慈禧处死珍妃、压 制瑾妃的暴行。“苕华玉”指美女。 《敦煌纪年》 “桀伐岷山,岷山庄王 献二女曰琬、曰琰。桀受二女。天子 斫其名于苕华之玉。”这里借指瑾、珍 二姐妹。词人是以曲折的笔法表现他 对珍妃的不幸遭遇的深切的哀悼,同 时也是对施暴者的一种控诉。珍妃辅 佐光绪推行变法,为慈禧所深忌,卒 被处死。而文廷式则是珍妃少年时的 教师,相知既深,又同为光绪推行新 政的臂膀,于其不幸,故有切肤之哀 痛。结拍两句“为此意,更踯躅。” 点明自己踌躇不前的原因,就在于风 云险恶,虽得信用,亦难保祸殃。词 作于晚年,他以一个罪臣的身分,处 于慈禧的淫威之下,许多话难以直 指,便迷离其趣,宛转其词地通过词 曲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取譬妙,工 于寄托,言近而旨远,语浅而意深。 以儿女之分合,喻政局之废兴,颖妙 浑成,令人有无穷的感慨,不愧为此 道巨擘。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