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渔家傲》 - 范仲淹

2022-07-01 可可诗词网-中华宋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鉴赏《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塞下,边地。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②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文。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③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角,军中的号角。  ④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⑤长烟,荒漠上的烟。  ⑥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⑦羌管,羌笛。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范仲淹戍边四年,作《渔家傲》歌数阕,本首是唯一传世之作。词中描写了边塞的风光,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更充满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迈精神。

词的上片写塞外风光。作者从大处落笔,通过“塞下秋来风景异”勾勒出一幅塞外风光图。“塞下”交代了地点,“秋来”点明了时间,“异”更是意味深长,极为精当。它不仅统领了下文,写出了塞下风景与江南的迥然不同——萧索、凄凉而又不失壮阔,而且也让我们隐隐感到了一颗思乡之心在跳动,巧妙地为下片抒发思乡之情做好了铺垫。“衡阳雁去无留意”,归鸿南飞,长空鼓翼,毫无羁留之意。“四面边声连角起”,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军号声声四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数不清的山峰犹如屏障一般耸立,斜阳西沉,烟雾弥漫,一座孤城紧闭。“异”存在于比较之中,通过作者对塞下与家乡风景的比较,透过作者对塞外风景的独特感受,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心绪,同时全片的思乡之情也由此绵绵而出。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之情、思乡之苦、思乡之痛,跃然纸上。万里之遥,归家无计,只能是借酒浇愁,但“借酒消愁愁更愁”。然而,作者所抒之情不只于此,不能家归的原因也不单是“万里”之遥,还有更为重要的情与因——“燕然未勒”,不能家归。作者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与拳拳的爱国之心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了矛盾。此时的悠悠羌管,似雪寒霜,更让作者难以入眠,而且由己推人,“将军白发征夫泪”,再次让我们领略到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

综观全词,作者以秋思为主线,以苍凉悲壮为基调,谱写了一曲思小家更不忘大家的高歌。作为一位有理想的封建士大夫,具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迈精神,而现在事与愿违,失意坎坷之际,又不免“浊酒一杯”。这样就构成了他内心矛盾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离家万里归无计,燕然未勒无以归。两种相互排斥因素的对立统一,形成了范词的独特风格。同时,《渔家傲》的沉雄苍凉,也为豪放词派之先声。

明月、雪霜、鸿雁等构成一组思乡的意象。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钱起的《送征雁》:“秋空万里净,嘹唳独南征。风急翻霜冷,云开见月惊。塞长怯去翼,影灭有馀声。怅望遥天外,乡愁满目生。”明月、雪霜、鸿雁等自然景物,只不过是按照自然规律以及生活习性运转着,然而在作家的笔下,它们蕴含了浓浓的乡思。

●渔家傲,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词,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燕然未勒”是个典故,说的是汉和帝永元元年(89),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的事。在窦宪之前,已有卫青、霍去病两位汉朝大将征剿匈奴多年,他们虽有一定的战绩,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匈奴对大汉江山的觊觎和骚扰一直未停止过。窦宪一战平定匈奴,解除了汉天子的心腹之患。《渔家傲》引用这一典故,是要表达功业未成,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边塞生活被历代作家所关注,盛唐时期还形成了边塞诗派。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七绝首联在我们眼前展现一幅边塞风景图: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三四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让我们知道:戍边时间漫长,战事频繁,战斗艰苦,敌军强悍,边地荒凉……尽管如此,将士们为了祖国的安宁,却是“不破楼兰终不还”。条件与态度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战争是艰苦的,但将士们的意志是坚定的。

全诗格调高昂雄壮,这是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在不回避战争艰苦的同时,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与之相比,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似乎就多了一些悲凉,少了一些激昂。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