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菩萨蛮》 - 辛弃疾

2023-02-15 可可诗词网-中华宋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鉴赏《菩萨蛮·辛弃疾》书江西造口壁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①词作于淳熙三年(1176),当时作者正在江西赣州任上,经行造口,作词书于壁。②郁孤台,在今江西省赣州市西南,也称望阙台。清江、赣江。  ③行人,指被金兵追赶逃难的人民。  ④可怜,可惜。⑤鹧鸪,鸟名,俗谓其啼声似“行不得也哥哥”。

这首词写作者登台望远,在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历史的回顾中,抒发了作者对北方山河的深切忆念,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痛苦心情,寄托了忧时忧国之思。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兴亡之感。郁孤台下,赣江之水滚滚流去。辛弃疾似乎从这江水中,看到了抗金志士悲愤的泪水和逃难百姓痛苦的泪水。词人把“清江水”和“行人泪”联系在一起,以水写泪,表达了几十年来国破家亡的深深悲痛和无比愤恨。此时此刻,词人年华流逝、壮志未酬的悲愤泪水,也流进浩浩的赣江里,汇入到“行人”的泪水中。词人禁不住在台上远望西北方向的故都,远望中原大地的故土,但自己哪有“长安”可望。作者借叹息北望京城被阻隔,暗喻恢复无望,“可叹”中有无限悲愤。

下片抒愁苦与不满之情。以江流烘托自己的思想活动,以自然现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感受和认识,形象生动。这里作者借水怨山有所暗喻,含义深厚。首先,抗金斗争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这是大势所趋;其次,词人的抗金意志和决心也是不可改变的,这是他的人生目标;最后,他看到赣江水冲决重山叠岭的阻碍,向东奔流,而自己正值有为之时,却只能留在后方,不能参加抗金战斗,万分无奈。江边暮色苍茫,鹧鸪声声,增添了词人的沮丧情绪,愁上加愁,更见词人的爱国情怀。

此词虽只有短短八句,却借山水表达了词人沉痛、激愤、向往、忧愁等多种感情,含蓄委婉,起伏跌宕,胜似长调。

●菩萨蛮,参见第71页相关介绍。

●辛弃疾在浙东为帅时,刘过慕名而来欲结交,门房见刘过只是一介布衣,坚决不让其入内。刘过愤然与门房争执,辛弃疾听见声音召门房问话,门房不免加油添醋地说刘过是非,辛弃疾大怒,本想将刘过逐走,幸而此时陆游与陈亮在侧,二人把刘过大大夸奖一番,说他是当世豪杰,善赋诗,不妨一见。辛弃疾这才让刘过进来,斜眼看他,冷冷问:“你能写诗么?”刘过说:“能。”这时席间正上羊腰肾羹,辛弃疾便命他以此为赋,刘过笑道:“天气太冷,我想先喝点酒。”辛弃疾赐酒,刘过接过,大口饮尽,一时手颤,有酒液沥流于怀,辛弃疾就让他以“流”字为韵。刘过随即吟道:“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酒伴风流。”辛弃疾闻之大喜,忙请他共尝羊羹,宴罢后还厚赠他不少财物。

满怀一腔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为了抗金复国,大丈夫死不足惜。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誓死明志之作。一、二句诗人回顾一生,但因为篇幅有限,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两件事以概其余。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像那雨打着的浮萍,凶吉难测。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

一生南宋初,一死南宋末,俱是真英雄,诗文照史册。正是这破碎的家国才塑造、考验了两个高贵的灵魂。

浮萍常常意味着漂泊、流浪、无依无靠、身无定处、不问归期等意象。当人们有一种不安全感时,总会用“浮萍”一词形容。文天祥的“身世浮沉雨打萍”是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的,这里面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国家破碎之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