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声声慢》 - 李清照

2024-01-29 可可诗词网-中华宋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鉴赏《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忺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①将息,休养。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许多情况。

这首词作者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的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晨景来写孤寂、凄凉之境。开篇连用七组叠词,这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它极富音乐美,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之人在低声倾诉,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秋日,寒意袭来,只能借酒养神,借酒浇愁,正值此时,一群征雁掠过高空,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蓦然闯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但这感觉,不是喜悦,却是“伤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可雁能够回到北方,自己却只能客寄江南。天涯沦落之感,使本来已经浓得都化不开的愁情又增添了一层。

词的下片由残秋之景,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不忍看花落,可如今又有谁可以摘花送给自己呢?丈夫不在了,只能看着它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作者的感情融入落花之中,不由又黯然神伤。独守窗前,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况自是令作者甚感凄凉、惨淡和愁苦,这境地怎么挨到天黑呢?屋漏偏遭连阴雨。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震颤着作者的心扉。这情形,怎能用一个愁字写得尽呢!全词至此,戛然而止,可谓言尽而意无穷,个中滋味只有读者慢慢咀嚼了。

综观全词,作者将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层次清晰,语言通俗自然,抒情含蓄曲折,全词没有一滴泪,然而给读者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堪称千古绝唱!

黄花作为一种意象,寄寓词人丰富的内心情感。王实甫的《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李清照《醉花阴》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作者借黄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境遇与哀愁。

●声声慢,原名胜胜慢。以后蒋捷用此调咏秋声,全词都以“声”字押韵,改为声声慢。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按《词谱》所说,平韵体以晁补之、吴文英词为正体,晁补之词九十九字,前片九句四平韵,后片八句四平韵;吴文英词九十七字,前片十句四平韵,后片八句四平韵。仄韵体以高观国词为正体,九十七字,句读与吴文英词相同。李清照词则为前后片各五仄韵。

●这天下午,秋风瑟瑟,经过几年的辛勤工作,李清照将赵明诚研究金石的遗稿又作了些增补,全部用细宣工楷誊写,终于竣工。李清照亲手在素绢封面上恭楷写下:《金石录》(三十卷)宋秘阁修撰,知湖州事,东武赵明诚撰。

写完后叫丫环把酒和菜上好,文房四宝预备好,摆到院子里菊花畦边。李清照披了件外衣,把素笺用镇纸压着,端起酒杯,前尘往事,蓦地升上心头,她把三杯酒倾在地上,告慰丈夫。然后将《金石录后序》完成。此时已是黄昏时分,她独自倚着窗儿,恰见一群归雁,掠过长空:一只孤雁,远远尾随在后。不多时,淅淅沥沥,又下起小雨来,无限孤寂、悲凄、痛楚,抑郁之情从心头涌出,于是她奋笔疾书,千古佳作《声声慢》由此诞生。

李清照听雨打芭蕉——愁,看黄花堆积——愁,看雨打梧桐——愁。雨打梧桐也勾起了另一位词人的愁绪。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这首词主要是抒发思妇的哀伤之情。

词的上片主要写寒冷的秋夜,思妇倍感寒冷与孤独。静静的秋夜,静静的闺房,玉炉香烟袅袅,红烛泪滴点点。画堂之中,主人孤独。亲人不在身边,佳人无心梳妆,夜长衾寒,对于心有牵挂的思妇来说更为难挨。下片作者用梧桐更兼细雨表达自己的离情别绪。三更时分,雨打梧桐,无尽的离愁别苦在其中。一声声秋雨敲打着一片片梧桐,仿佛是在敲打着她的敏感而脆弱的心。雨到天明,佳人的思愁也无尽无休。这萧瑟凄凉的意境,使读者感到了思妇浓浓的愁思,同时对李清照的创作也有很深的影响。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