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卜算子》 - 李之仪

2024-04-26 可可诗词网-中华宋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鉴赏《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①卜算子,词牌名。  ②长江头,指长江上游四川一带。  ③长江尾,指长江下游江苏一带。  ④休,停止。  ⑤已,完结。  ⑥只愿二句,五代后蜀顾夤(yín)《诉衷情》词:“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作者受此启发,翻用其意。

此词风格质朴晶美,深挚婉曲,简约含蓄;虽属直抒胸臆之笔,却亦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全词托为女子声口,发为民歌风调,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敷粉不着色,而自成高致。全词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怀春女子的形象,上片描绘这个女子面江而思,下片表现这个女子内心的愿望。

上片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一句说“我”,一句说“君”,构成文句上的重叠复沓,诗意上的相对相映。一住江头,一住江尾,既显空间距之远,又蕴相思情之长。两句两叹,我们仿佛感触到了主人公深情的思念和伤感,而一个在遥隔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也在此江水悠悠,千山重障的背景下呼之欲出了。词人这里所指的“江水”也许是一种隐晦,男女主人公也可能并不是阻于山水,而是被其他的因素所阻,如父母的反对,身份地位的不相称,家族势力或世仇等等。虽然彼此不相见但想到同住长江之滨,“共饮长江水”,女主人公的内心又感到了一点安慰。这“共饮”一词,反映了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下片以“此水几时休”呼应上片的“长江头”“长江尾”“长江水”,“此恨何时已”呼应上片的“思君”的句子,过片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何时已”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是感情的深化与升华,也是一种理智的反思和顿悟。

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卜算子,参见第82页相关介绍。

词寄相思,李之仪《卜算子》是流传最广的千古绝唱,此前白居易一首《长相思》也广为传诵。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这首词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味深的特点。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指出此词若“晴空冰柱”,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情无际。

借水的意象寄情,始于建安诗人徐幹的《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水,或平静,或急湍,或涓涓,或滔滔,或柔美,或雄奇,或一泻千里,或直下九霄,或浮花映月,或惊涛拍雪,行行态态,意蕴丰富,可谓歌者见歌,隐者见隐,喜者见喜,愁者见愁。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