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列传》:“毛先生(遂)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释义】 三寸舌原指人的舌头,后多以“三寸舌”表示能言善辩、能以言语胜人。 【例句】 三寸陆贾舌,万里汉山川。(于濆《南越谣》6926)这...
【出典】 见“刀州”条。 【释义】 因有晋王濬梦三刀事,后人遂以“三刀”喻指益州,有时也以“三刀梦”借指官职升迁。 【例句】 ①古郡三刀夜,春桥万里心。(卢纶《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3126)这里以“三刀”点明从舅归成都。②三刀君入梦,九折我回輈(武元衡《...
【出典】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三国魏·何晏《集解》:(而立)“有所立也。” 【释义】 孔子有“三十而立”语,自谓到三十岁于学识道德有所树立。后世用作咏功名成就的典故。 【例句】 ①三十名未立...
【出典】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七《广动植·鳞介篇》:“鲤,脊中鳞一道,每鳞有小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 【释义】 鲤鱼脊中鳞有三十六片,唐诗中因以“三十六鳞”代称鲤鱼。 【例句】 三十六鳞充使时,数番犹得裹相思。(段成式《寄温飞卿笺纸》6767)...
【出典】 《史记》卷一○六《吴王濞列传》:“七国反书闻天子,天子乃遣太尉条侯周亚夫将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 【释义】 汉初,诸侯国吴、楚等七国反叛,汉景帝派周勃帅“三十六将军”平叛。后世用作咏王师伐叛的典故。 【例句】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
【出典】 《文...
【出典】 《智度论》卷九:“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 【释义】 三十三天为梵语的译文,在须弥山顶,中央为释天帝所居之地;唐诗中因用以咏佛门圣地。 【例句】 一百八句在贝叶,三十三天长雨花。(李商隐《安平公诗》6254)这里用以表现庙中的佛教...
【出典】 见“尚平婚嫁毕”条。 【释义】 见“尚平婚嫁毕”条。 【例句】 待我休官了婚嫁,桃源洞里觅仙兄。(张仲方《赠毛仙翁》5301)这里用尚平事,自述他日将追寻毛仙翁学道的愿望。...
【出典】 《政和证类本草》卷一引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凡散药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 【释义】 刀圭为古代称药的量具,诗文中常用作药的代称。 【例句】 ①九转琅玕必有余,愿乞刀圭救生死。(杨嗣复《赠毛仙翁》5278)这里以“刀...
【出典】 《晋书》卷四十二《王濬传》:“濬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濬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濬为益州刺史。”【释义】 晋王濬出任益州刺史前曾梦见三刀又益一刀,...
【出典】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传》:李陵字少卿,将兵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昭帝立,“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皆侍坐。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
【出典】 晋直臣李含,官秦国郎中令,因不谄事权臣受到尚书赵浚、大中正傅祗、中正庞腾的挟嫌陷害。中丞傅咸为此上表:“(臣)见含为腾所侮,谨表以闻,乞朝廷以时博议,无令腾得妄弄刀尺。”见《晋书》卷六十《李含传》。 【释义】 晋庞腾假借名义陷害直臣,傅咸指斥...
【出典】 《史记》卷一《五帝纪》:“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南朝宋·裴駰《史记集解》:“班固曰:‘力牧,黄帝相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帝寤而叹曰:‘……夫千钧...
【出典】 见“苍梧”条。 【释义】 相传舜死于南巡之中,葬于九嶷山。后世用作哀挽舜的典故。 【例句】 ①愁如湘灵哭湘浦,咽咽哀音隔云雾。九嶷深翠转巍峨,仙骨寒消不知处。(僧鸾《赠李粲秀才》9282)这里用湘灵哭舜事,形容李粲诗歌表现愁思之深。②渺渺烟波接...
【出典】 《楚辞·九歌》东汉·王逸《序》:“《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 【释义】...
【出典】 《楚辞》战国楚·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东汉·王逸注:“十二亩曰畹,或曰田之长为畹也。” 【释义】 《离骚》有“滋兰之九畹”语,以九畹形容兰花种得很多。后世用作咏种兰的典故。 【例句】 树兰盈九畹,栽竹逾万个。(韩愈...
【出典】 《史记》卷十二《武帝纪》:“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鬺烹上帝鬼神。遭圣则兴,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伏而不见。” 【释义】 九鼎是夏、商、周的传国之宝,后因用以象征国家政权或帝位。 【例句】 ①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李白...
【出典】 《尚书·周书·洪范》:“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释义】 九畴为传说中上天赐禹治理...
【出典】 《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东汉·郑玄注:“树棘以为立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 【释义】 九棘为古代群臣外朝时站位的标帜,后用作...
【出典】 《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汉·毛氏传:“皋,泽也。言身隐而名著也。” 【释义】 对于鹤鸣九皋,古人有“身隐名著”的解释,后因用来比喻声名远扬。 【例句】 ①九皋千里,其声不忒。(元希声《赠皇甫侍御赴都八首》其三1080)这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