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文...
【出典】 旧题东汉·班固《汉武帝内传》:“(上元)夫人年可二十余,天姿精耀,灵眸绝朗,服青霜之袍,云彩乱色,非锦非绣,不可名字,头作三角髻,余发散垂至腰。” 【释义】 “三角梳”即“三角髻”,传说为上元夫人的发髻式样。后世用作咏女仙的典故。 【例句】 七尺...
【出典】 《玉台新咏》卷一东汉·繁钦《定情诗》:“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何以答欢悦,纨素三条裙。”《乐府诗集》卷七十六《乐府解题》:“《定情诗》,汉繁钦所作也。言妇人不能以礼从人,而自相悦媚。乃解衣服玩好致之,以结倜缪之志,若臂环致拳拳,……自以为...
【出典】 《梁书》卷五十《文学传下·何思澄传》:“思澄与宗人逊及子朗俱擅文名,时人语曰:‘东海三何,子朗最多。’思澄闻之,曰:‘此言误耳。如其不然,故当归逊。’思澄意谓宜在己也。”参见“何水部”条。 【释义】 南朝梁人何思澄、何逊、何子朗被时人并称为...
【出典】 《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暮又至,亦如之。” 【释义】 周文王为世子时,每日早、中、晚三次向父亲问安。后世以三...
【出典】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蒯通曰:‘……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亮曰:‘……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释义】 汉时人用...
【出典】 《史记》卷一二八《龟策传》:“孔子闻之曰:‘神龟知吉凶,而骨直空枯。日为德而君于天下,辱于三足之乌。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
【出典】 见“五里仙雾”条。 【释义】 东汉时,关西人裴优据说能用道术造雾,笼罩三里。后世常用以表现迷雾难辨。 【例句】 ①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李商隐《圣女祠》6184)这里用裴优事,明咏自己为雾所迷,难辨圣女真容。暗指自己难以见到所拜访的贵...
【出典】 见“猿鸣泪沾裳”条。 【释义】 见“猿鸣泪沾裳”条。 【例句】 ①悲鸣五里无人问,肠断三声谁为续。(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837)这里借以表现郭氏悲痛欲绝。②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杜甫《秋兴八首》其二2509)这里用“三声猿”典写...
【出典】 《史记》卷六十二《管仲列传》:管仲曰:“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释义】 春秋时管仲说自己曾“三战三走”,即三次作战,三次败逃。后世以“三走”喻受挫。 【例句】 吾闻...
【出典】 见“典坟”条。 【释义】 “三坟”相传为古代书名,后世用以泛指古籍。 【例句】 如何孤窆里,犹自读三坟。(陆龟蒙《次幽独君韵》其一7128)这里以“三坟”代指古书,借喻幽独君好学。...
【出典】 《诗经·鲁颂·閟宫》:“三寿作朋,如冈如陵。”《左传·昭公三年》:“三老冻馁。”晋·杜预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不见养遇。” 【释义】 古代将八十岁以上的高寿分为三等,上寿一百二十岁,中寿一百岁,下寿八十岁,合称“三寿”,也...
【出典】 《左传·定公十三年》:“齐高疆曰:‘三折肱知为良医。’” 【释义】 春秋时,高疆曾以“三折肱知为良医”(久病成良医)比喻从挫折中增长经验。后世沿用为典。 【例句】 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人生不失意,焉能慕己知。(刘禹锡《学阮公体三首》其一397...
【出典】 《尚书·虞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旧题汉·孔安国传:“三危,西裔。” 【释义】 三危是位于极西之山,舜曾驱逐三苗于三危,后因用以比喻流放罪人的边远地方。 【例句】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2430)这里以“三危逐臣...
【出典】 见“孔伋缊袍”条。 【释义】 孔子之孙孔伋生活贫困,居卫时曾三旬只吃上九顿饭。后世用作贫困缺食的典故。 【例句】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孟郊《长安羁旅行》4177)这里化用孔伋事,自叹生活贫困。...
【出典】 汉·贾谊《新书》卷七《退让》:“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饗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 【释义】 春秋时,楚王陪客人登章华台,休息三次才能到顶。后世以“三休”作为登临高台、高阁的典故。 【例句】 ①独此三休上,还伤千岁心。(褚亮...
【出典】 《论语·子路》:“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释义】 孔子说假如由他主持政务,三年就会很有成绩。 【例句】 期月终迷化,三年讵有成。(李绅《到宣武三十韵》5490)这里反用孔子语意,感叹自己没有做出政绩。...
【出典】 见“一鸣”条。 【释义】 见“一鸣”条。 【例句】 迹类三年鸟,心驰五达庄。(陈去疾《赋得骐骥长鸣》5552)这里以“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大鸟之鸣比拟骐骥长鸣。...
【出典】 见“献玉”条。 【释义】 三刖,指卞和三次献玉被楚王连续处刑砍掉左右脚事。 【例句】 ①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5946)这里以卞和献玉自比,抒写怀才不遇的心情。②价轻犹有二,足刖已过三。(罗隐《寄洪正师》7612)这里用刖足...
【出典】 见“怀袖三年”条。 【释义】 古诗以“三岁字不灭”形容心爱的人的来信。唐诗中常用以借指友人的来信或赠诗。 【例句】 ①近看三岁字,遥见百年心。(张谓《寄李侍御》2017)这里以“三岁字”代指友人的书信。②辞后读君怀县作,定知三岁字犹新。(独孤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