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道于往古,垂德于万世

明主之道忠法,其法忠心,故临之而法,去之而思。尧无胶漆之约于当世而道行,舜无置锥之地于后世而德结。能立道于往古,而垂德于万世者之谓明主。(《韩非子·安危》) 【注释】 忠:通“衷”,适合。胶漆:胶漆,比喻牢靠。约:盟约。 【译文】 圣明君主的治国原则是适合...

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不能胜。故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有乌获之劲而不得人助,不能自举;有贲、育之强而无法术,不得长生。故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韩非子·观行》) 【注释】 信数:定数,必然的规律。乌获:...

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

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义也;必行其私,信于朋友,不可为赏劝,不可为罚沮,人臣之私义也。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故公私有分。(《韩非子·饰邪》) 【注释】 私恩:指不符合法制的私人恩惠。公义:指符合国家利益的原则和...

号令数下者,可亡也

好以智矫法,时以行杂公,法禁变易,号令数下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征》) 【注释】 矫:改变。时:时常。行:私行。杂:扰乱。 【译文】 喜欢用个人的智谋改变法制,经常用自己的私行来扰乱国家事务,法律和禁令随意改变,政令前后矛盾频繁更改,这种君主可能会亡国。...

不明察不能烛私,不劲直不能矫奸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非谓重人也。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为重人也。……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韩非子·孤愤...

物有所宜,材有所施

天有大命,人有大命。……左右既立,开门而当。勿变勿易,与二俱行,行之不已,是谓履理也。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韩非子·扬权》) 【注释】 天:自然界。大命:指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和法则。当:受...

明主使法择人,使法量功

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故主雠法则可也。(《韩非子·有度》) 【注释】 量:衡量。度(duó):估量,推测。弊:通“蔽”,掩盖,埋没。败者:指败乱事情的人。饰:文过饰非。誉者...

去私曲就公法,民安而国治

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韩非子·有...

为政犹沐

古者有谚曰:“为政犹沐也,虽有弃发,必为之。”爱弃发之费而忘长发之利,不知权者也。夫弹痤者痛,饮药者苦,为苦惫之故不弹痤饮药,则身不活,病不已矣。(《韩非子·六反》) 【注释】 爱:吝惜,舍不得。权:权衡。弹(tán):古代一种治病的方法,用石针割刺。痤(cuó):...

明于臣之所言,则别贤不肖如黑白

往世之主,有得人而身安国存者,有得人而身危国亡者。得人之名一也,而利害相千万也,故人主左右不可不慎也。为人主者诚明于臣之所言,则别贤不肖如黑白矣。(《韩非子·说疑》) 【注释】 得人:得到人才。相千万:相差千万,相差悬殊。 【译文】 回顾历代的君主,有得...

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谓之衣食孰急于人,则是不可一无也,皆养生之具也。今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

不惮乱主暗上之患祸,必思以齐民萌之资利

夫治天下之柄,齐民萌之度,甚未易处也。然所以废先王之教而行贱臣之所取者,窃以为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故不惮乱主暗上之患祸,而必思以齐民萌之资利者,仁智之行也。惮乱主暗上之患祸,而避乎死亡之害,知明夫身而不见民萌之资利者,贪鄙之为也。...

设利害之道以示天下

圣人之治国也,固有使人不得不爱我之道,而不恃人之以爱为我也。恃人之以爱为我者危矣,恃吾不可不为者安矣。夫君臣非有骨肉之亲,正直之道可以得利,则臣尽力以事主;正直之道不可以得安,则臣行私以干上。明主知之,故设利害之道以示天下而已矣。(《韩非子·奸劫弑...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绳直而枉木斫,准夷而高科削,权衡县而重益轻,斗石设而多益少。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注释】...

危死以其罪,安利以其功

忠臣之所以危死而不以其罪,则良臣伏矣;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韩非子·有度》) 【注释】 伏:藏匿,潜伏。进:进用,选拔。本:根源。是:这样。重:权势。 【译文】 如果忠臣身处危难甚至罹遭杀身之祸的...

疏贱必赏,近爱必诛

明君无偷赏,无赦罚。赏偷,则功臣堕其业;赦罚,则奸臣易为非。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疏贱必赏,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韩非子·主道》) 【注释】 偷:苟且,随便。堕:通“惰”,懈...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在焉,从而举之;非在焉,从而罚之。是以贤良遂进而奸邪并退,故一举而能服诸侯。(《韩非子·说疑》) 【注释】 是:合法,正确。非:不合法,错误。并:通“摒”,排除。 【译文】 选拔人才时,对内不因关系密切而有意地回避自己的亲属,对外不...

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

孔子曰:“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概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治国者,不可失平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释】 树:树立,培植。概:古代量取粮食时用来刮平量器的短木。 【译文】 孔子说:“善于做官的人树立恩德,不会做官的人培植怨恨。刮尺,...

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得于好恶、怵于淫物,而后变乱。所以然者,引于外物、乱于玩好也。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韩非子·解老》) 【注释】 趋舍:取舍,指追求和抛弃。怵(chù):害怕,恐惧。淫物:指珍贵的奢侈品。义:准...

大奸作则小盗随,大奸唱则小盗和

大奸作则小盗随,大奸唱则小盗和。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今大奸作则俗之民唱,俗之民唱则小盗必和。(《韩非子·解老》) 【注释】 作:兴起,产生。竽(yú):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这里比喻倡导者。五声:宫、商、角、徵(zhǐ)、羽五...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