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为诗者,咏其所志也;升高能赋者,颂其所见也。美物者贵依其

【注释】 选自晋·左思《三都赋》序。 美:赞美。 宜:应。 【赏析】 左思的《三都赋》,相传构思十年乃成。基本上是模仿汉代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的笔法,分别写了魏、蜀、吴三国的都城,写成后,人们争相传抄,一时形成“洛阳纸贵”的现象。 虽...

左思

左思(250—305),字太冲,西晋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西晋初年著名诗人。出身寒微。少年时曾学过钟繇、胡昭的书法。晋武帝时,其妹左芬以才名选入宫中,乃举家移居京师。仕进不得意,仅做过秘书郎一类的小官。博学多才,诗歌笔力充沛,气概激昂,极...

长杨映沼,芳枳树篱。游鳞,菡萏敷披。竹木蓊蔼,灵果参差。

【注释】 选自晋·潘岳《闲居赋》。 沼:水池。 篱:篱笆。 游鳞:游鱼。 瀺灂(chánzhuó):出没的样子。 菡萏(hándàn):荷花。 敷披:纷披覆盖的样子。 蓊(wěng)蔼:繁盛多荫的样子。 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 【赏析】 潘岳一生热衷功名利禄,然而仕路...

潘岳

潘岳(247—300),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东)人。西晋诗人。少有奇才,以才学文章闻名乡闾,被称为奇童。20岁召授司空掾、举秀才。热衷功名而仕路坎坷,举秀才十年始任河阳令,郁郁不得志。依贵戚杨骏,任太傅主簿。杨骏被诛,遭除名。后历任著作郎、...

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

【注释】 选自晋·傅玄《马钧传》。 玄言物理:凭空而谈事物的道理。 【赏析】 傅玄少年时孤贫,性格刚劲亮直,不能容人之短,因此在仕途上累受压抑,两次因小事与人争吵,被免去官职。因而对大发明家马钧受到压抑的情况,深表痛惜,并为他撰写了《马钧传》...

傅玄

傅玄(217—278),西晋哲学家、文学家。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仕晋官至司隶校尉。封鹑觚子。认为自然界由“气”组成,把人类社会及历史看做是自然过程,批判了有神论。又认为“人之性如水焉,置之圆则圆,置之方则方”。主张“礼”、“...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注释】 选自晋·李密《陈情表》。 日薄西山:太阳偏西将要落山,形容人已接近死亡。薄,逼近、迫近。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危浅:危急短促,指活不长久。浅,短。这里指残年余生不长了。 虑:思虑。 【赏析】 史载司马昭死,晋武帝司马炎坚持为父行三年...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注释】 选自晋·李密《陈情表》。 外: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 期(jī)功强近之亲:指近亲。期:指期服,丧礼名,服丧一年。根据丧礼,祖父母、伯叔父母死,服期服,守丧一年。这里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丧礼名,分大功、小功。大功,叔伯兄弟、姊妹死...

李密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晋犍为武阳县(今四川彭山)人。三国蜀晋间文学家。幼年丧父,母亲改嫁,赖祖母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事蜀中著名史学家谯周,博览多闻,以文学见称于世。尤精通《春秋·左传》。曾仕蜀汉,多次出使东吴,东吴人很称赞他的才辩。...

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注释】 选自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君世:为君王于世。 许由:古代传说中的高洁之士。相传尧让天下于他,他不受,而到箕山下去隐居。 岩栖:栖宿于山岩之中。 子房:张良的字。张良曾辅佐刘邦建立汉朝。 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论语·微子》...

嵇康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国铚(今安徽宿县西南)人。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少有隽才,旷迈不群,高亮任性,博洽多闻。长而好老、庄学说,孤高傲世,恬静寡欲,反对礼教。与魏宗室为婚,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政治上...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注释】 选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弯曲着身子。这里指对国事谨慎勤勉。 已:停止。 【赏析】 蜀汉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再次率兵北伐。时隔一年,蜀汉面临的形势起了很大变化。一年前,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事前经过长期准备,...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

【注释】 选自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亲:亲近。 远:疏远。 先汉:前汉。指西汉。 兴隆:兴旺。 后汉:即东汉。实指东汉末年。一般认为,由于汉桓帝、汉灵帝昏庸无能,用人不当,政治腐败,造成汉末大乱。 倾颓:衰败。 【赏析】 三国蜀后主建兴五年...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郡(今山东沂水县)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其叔父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诸葛亮与弟随之前往。后躬耕于南阳隆中(湖北襄阳城西)。素有大志,自比管仲、乐毅。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27岁时,经刘备三顾茅...

一日

①一天,一昼夜。《淮南子·说山训》:“骐骥一日千里。” ②有一天。《聊斋志异·娇娜》:“一日,大雪崩腾,寂无行旅。” ③一旦;有那么一天。《国策·秦策五》:“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山陵崩,帝王死的讳辞。...

一切

①所有的;全部。也指有关的全部事物。《百喻经·二子分财喻》:“如是一切所有财物,尽皆破之而作二分。” ②一律;一概。《史记·李斯列传》:“请一切逐客。” 司马贞 索隐:“一切犹一例,言尽逐之也。言切者,譬若利刃之割,一运斤无不断者。” ③一时权...

一艺

古称六经为六艺,“一艺”,指一种经学。《汉书·艺文志》:“后进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后亦用以泛指某项技能。《后汉书·邓禹传》:“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

一元

① 中国 古代哲学家所想像的宇宙开始形成时天地不分、浑然一体的状态。《关尹子·二柱》:“先想乎一元之气,具乎一物。” ②古代术数家的说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汉书·律历志上》:“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

一夫

①一个人。《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 ②犹独夫,指众叛亲离的暴君。《孟子·梁惠王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③借指百步或百亩的地积。《考工记·匠人》:“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郑玄 注:“方各百步。” 贾公彦...

一王

一代王朝。《史记·太史公自序》:“〔 孔子 〕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汉书·儒林传序》:“因 鲁 《春秋》,举十二公行事,绳之以 文 武 之道,成一王法,至获麟而止。”...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