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客舍休悲柳色新,东西南北一般春。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注释: 客舍: 旅店。休悲: 不要悲伤。一般: 同样。四海: 即四海之内, 全中国。 句意: 旅店柳色新, 不要为此而伤神。东西与南北, 全国都是一样春。要是你知道, 四海之内皆...
名言: 举世重交游,拟结金兰交。 注释: 举世: 全天下。重交游: 重视交朋友。拟(ni): 要, 准备。结金兰交即交朋友。金兰, 典出《易经》: 二人同心, 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 其臭如兰。 句意: 天下如今看重交游, 都想结成知心朋友。 出处: 宋·范质...
【注释】 选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百:概数,非实指,言其多。 善:好,高明。 善之善者:高明之中最高明的。 屈人:使人屈服。 【赏析】 战争的理想境界,是既能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获得完全的胜利,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强大自己,得到用兵的好处...
【注释】 选自《孙子兵法·计篇》。 庙算:出征之前的战略筹划。 【赏析】 “庙算”是孙子提出的重要的战略思想之一。“庙”指祖庙,后来用以指朝廷。“算”指胜利的条件、取胜的把握。所谓“庙算”者,就是军队出征前的战略谋划。孔子认为: “未战而庙算胜...
【注释】 选自《孙子·计篇》。 能:能够,有能力。 示:装作,显现,表示。指把事物摆出来给别人看。 用:行事,行动。 【赏析】 孙子提出“兵者,诡道也”的著名论断,并提出了“诡道”的一些具体方法和体现。其中两种方法是: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
【注释】 选自《老子》八十一章。 信言:真实的话。信,真实、诚实。 美:华丽。 【赏析】 老子认为,“道”衍生天地万物,天地万物的运动都依道而行。“道”的特征是“无名之朴”。“朴”与“信”、“善”是一个层次上的概念,是真实、良好的本质。老子说:...
【注释】 选自《老子》八十章。 【赏析】 老子的社会理想是归真返朴。在老子看来,在原始社会状态下,人可以淳朴,到了老子生活的时代,社会反而变得世风日下,人心浇薄了。所以老子希望用大道治理天下,恢复古代小国寡民时期朴质无争的道德风尚。他说: “...
【注释】 选自《老子》七十八章。 攻坚强者:攻克坚强之物的东西。 莫之能胜:即莫能胜之。之,指水。胜,胜过。 易:代替。 【赏析】 老子谈论柔弱与刚强的辩证关系时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意思是:天下没有比水更...
【注释】 选自《老子》七十七章。 天之道:自然界的规律。 损:减少。 补:增补。 人之道:人类社会的处事原则。 奉:供奉。 【赏析】 老子指出,天道与人道二者是有区别的,奉行天道的人应该损有余而补不足。他说: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注释】 选自《老子》七十四章。 奈何:为什么,怎么能。 惧之:威吓百姓。 【赏析】 老子在讨论国家法治问题时说道: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意思是:老百姓不怕死,为什么还用死来吓唬他们呢? 老子认为,国家依“法”治理社会,法的极刑是杀人。欲...
【注释】 选自《老子》七十二章。 见:同“现”,表现。 自贵:自以为了不起。贵,高贵。 【赏析】 老子谈处事的方式方法时他说: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意思是: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不显耀自己,有自爱之心而不自以为贵。 老子认为,有自知之...
【注释】 选自《老子》六十六章。 百谷王:百川汇集的地方。 下:处在下游而使水汇集。 【赏析】 老子用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为喻,比喻为人之道。他说: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意思是: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百谷王...
【注释】 选自《老子》六十四章。 合抱:两臂围拢那么粗。形容树木粗大。 毫末:极细微。指刚刚萌芽的小树。 累土:一筐一筐土累积起来。 【赏析】 老子主张,防止祸患产生应在其没有发生之前,或刚发生之际。他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
【注释】 选自《老子》五十八章。 倚:依靠,依赖。 伏:埋伏,潜伏。 【赏析】 老子谈说祸、福对立双方的互转相化。他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意思是:灾祸里依存着福气,福气里潜伏着灾祸。 老子认为,祸福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倚伏的关系。福能...
【注释】 选自《老子》六十章。 烹:煮,煎。 小鲜:小鱼。鲜,鱼。 【赏析】 老子以烹鱼作譬,说明治理国家的大道理。他说: “治大国若烹小鲜。” 意思是:治理一个大国,就如同烹煮小鱼一样。 烹煮小鱼,不宜老是翻搅。老子认为,治理一个大国,跟烹煮小...
【注释】 选自《老子》四十六章。 咎:过失,罪过。 欲得:贪婪。 【赏析】 老子说明造成战争的原因及从根本上消灭战争的方法。他说: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意思是:没有什么罪恶比欲望更大,没有什么祸患比不知足更大,没有什...
【注释】 选自:《老子》四十三章。 至柔:最柔弱的东西。指人心—人的思想、精神活动。 驰骋:控制。汉帛书甲本作“驰骋于”。 至坚:最坚强的东西。 【赏析】 老子认为,人的思想、精神是天下“至柔”的东西,但这个至柔的东西却有着不可估量的能量。他说...
【注释】 《老子》四十五章。 大成:大的成功。 缺:欠缺。 弊:衰败,破败。 盈:满。 冲:空虚。 穷:...
【注释】 选自《老子》三十七章。 无为:无所作为。此处指顺应自然不强为。 【赏析】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但是,为什么要实行无为而治,怎样才能做到无为而治呢?老子说: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意思是:大道经常是自然无为的,但却成就了所有的事情。 老子...
【注释】 选自《老子》四十一章。 大器:大的器物。后指大才。 希:少。一说没有。 大象:事物的本原。 隐:潜藏,隐微。汉帛书乙本作“褒”。 【赏析】 老子最先认识到事物间的矛盾统一关系,他不仅看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而且看到了它们的相互依赖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