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扬汤止沸,不如去火抽薪。 注释: 汤: 热水, 滚水。 句意: 把热水扬起来制止住水的沸腾, 不如抽去柴灭掉火。 出处: 汉·董卓《上何进书》...
名言: 人事为本,天道为末。 句意: 人事是根本性的, 天道是次要的。 出处: 汉·仲长统《论天道》...
名言: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句意: 年月不停留, 时节象流水一样。 出处: 汉·孔融《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名言: 名者所以名实也,实立而名从之,非名立而实从之也。 句意: 名是用来命名事物的, 事物确立了名称就随之产生了, 不是名称确立了而事物跟着出现。 出处: 汉·徐干《中论·考伪》...
名言: 贫生于富, 弱生于强, 乱生于治, 危生于安。 句意: 贫穷是从富贵中产生的, 弱小是从强大中产生的, 混乱是从秩序中产生的, 危险是从安全中产生的。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浮侈》...
名言: 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句意: 宇宙是无始无终、无穷无尽的。 出处: 汉·张衡《灵宪》...
名言: 众小成多,积小成巨。 句意: 积累少的小的可以成为多的大的。 出处: 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名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注释: 焉: 哪能。虎子: 小虎。 句意: 不进虎的洞穴, 怎么能抓到小虎呢? 出处: 汉·班超语,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名言: 积上不止,必致嵩山之高;积下不已,必极黄泉之深。 注释: 嵩(song) 山: 在河南省登封县北, 是五岳之一。 句意: 向上堆积不停止, 一定能够达到嵩山那样高, 向下累积不停顿,一定能够到达黄泉那样深。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慎微》...
名言: 前车覆,后车诫。 注释: 覆: 翻车。诫: 引以为诫, 吸取教训。 句意: 前面的车子翻倒了, 后面的车子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出处: 汉·班固《汉书·贾谊传》...
名言: 百闻不如一见。 句意: 听得再多也比不上看见一次。 出处: 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名言: 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 句意: 用过去的事情作检验, 并且用现今的事务作参照。 出处: 汉·班固《汉书·贾谊传》...
名言: 听言之道, 必以其事观之, 则言者莫敢妄言。 句意: 听取别人言论的方法, 一定要用所谈论到的事情作验证, 那么谈论它的人就不敢乱说了。 出处: 汉·班固《汉书·贾谊传》...
名言: 凡论事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 句意: 大凡议论事物违反事实, 不进行检验, 那么即使说得很多, 很有道理, 众人也是不相信它的。 出处: 汉·王充《论衡·知实》...
名言: 考之以心, 效之以事, 浮虚之事, 辄立证验。 句意: 用心来作思考, 用事物来作检验, 那浮夸虚假的事情, 往往立即就被验出来了。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对作》...
名言: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 句意: 听觉好的人可以在无声之处听出声音来, 目力好的人可以在无形之处看出形体来。 出处: 汉·班固《汉书·伍被传》...
名言: 可知之事,推精思之,虽大无难。 句意: 可以了解的事情, 推论就能思考得到, 即使事情很大也是不难的。 出处: 汉·王充《论衡·实知》...
名言: 苟信见闻,则虽效验章明,犹为失实。 注释: 苟: 如果。章明: 彰明, 显著明确。 句意: 如果相信见到的和听到的, 那么即使检验得很明确, 还有可能失实。 出处: 汉·王充《论衡·薄葬》...
名言: 圣贤不能性知,须任耳目以定情实。 句意: 圣贤不能凭性情感知, 必须通过耳目才能确定情况是否确实。 出处: 汉·王充《论衡·实知》...
名言: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句意: 事情没有比有效验更明确的了, 言论没有比有证据更确实的了。 出处: 汉·王充《论衡·薄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