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作大篇尤当布置, 首尾匀停, 腰腹肥满。 句意: 创作长篇巨制尤其应当布置妥当, 要首尾匀称、腰腹饱满。 出处: 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
名言: 大抵禅道惟在妙语,诗道亦在妙悟。 句意: 大概佛理只在妙悟, 诗道也在妙悟。 出处: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名言: 诗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不思而作,虽多亦奚以为? 句意: 诗作得不工整, 只是因为没有精心思索而已。不经过思索而创作, 即使最多又有什么用呢? 出处: 宋·姜夔《姜氏诗说》...
名言: 若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 句意: 如果句子中没有多余的字, 篇章中没有多余的话语, 这不是善中最善的; 句子中有了余味, 篇章中有余意, 这是善中最善的。 出处: 宋·姜夔《白石诗说》...
名言: 多看自知,多作自好矣。 句意: 多多地阅读自然就懂得, 多多地创作自然会作得好。 出处: 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
名言: 意有余而约以尽之,善措辞者也。 句意: 所要表达的意思很多而简洁地表达完, 这是善于安排文辞的人。 出处: 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
名言: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句意: 别人容易说的话, 我就少说; 别人很难说得出的话, 我很容易地说出来: 自然不俗气。 出处: 宋·姜夔《白石诗说》...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上》) 鉴 赏 舍得,有舍才有得,有得必有舍。人生中时时刻刻需要我们做出舍与得的选择,如何舍与如何得是...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离娄下》) 鉴 赏 孟子认为: 君子同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其居心。君子居心于仁,居心于礼。仁人爱别人,有礼的人恭敬别...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离娄下》) 鉴 赏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给予我们真知,而行则是对真知的实践和历练,知行要做到合一。周公为一代圣贤,为后世所推崇敬仰,他辅佐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 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离娄下》) 鉴 赏 “孝”历来是中华民族的...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离娄下》) 鉴 赏 中国在漫长的封建统治时代,不断上演着朝代更迭、江山易主的剧目,一代代的君与一朝朝的臣演绎着复杂的君臣关系。提到这一关...
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离娄上》) 鉴 赏 孟子的意思是说:“政治清明之时,道德低的人为道德高的人所役使,小贤能的人为大贤能的人所役使;政治黑暗之时,力量小的被力...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离娄上》) 鉴 赏 孟子从历史上反面君王的典型桀纣说起,分析了其失天下的根本原因:...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离娄上》) 鉴 赏 “天下国家”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社会和政治概念。在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都是由天下、国、家、个人共同组成。天下即古人理解的整个地域,它为天子...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滕文公下》) 鉴 赏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不正直,也就不能够要求别人正直。这是孟子教育弟子陈代的话。陈代希望孟子不要拘泥于小节,他认为即使是违背礼义去拜见诸侯,如果能因此得到重用,从而实现仁政,统一天下,...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离娄上》) 鉴 赏 离娄,传说中视力特别强的人;公输子,即鲁班,古代杰出的土木工匠。“规”、“矩”在古代是木匠术语,“规”指的是圆规,用来画圆;“矩”指的是用来打制方形必备的直角尺。没有这...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公孙丑上》) 鉴 赏 舜是孔子和孟子都非常崇敬的一位古代圣人,他的一大优点便在于他乐于学习他...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公孙丑下》) 鉴 赏 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去分析战争的胜负,这是先秦时期常见的做法。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梁惠王上》) 鉴 赏 义利之辩,孔子早有见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