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下》) 鉴 赏 齐宣王在自己的离宫里问孟子,贤德的人是否也有赏园游猎的乐趣,孟子便用以上两句回答,意在告诫齐宣王: 贤德的人即便有赏园游...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谋攻》) 鉴 赏 孙子用兵打仗,有两手策略: 一为“战胜策”,即用战争手段击破敌人使其屈服;二为“全胜策”,即用威势或道德的...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九地》) 鉴 赏 孙子指出,军队陷入死亡之地能发挥出极大战斗力。刘寅注:“投士卒于亡地,然后人自为战而获存;陷士卒于死地,然后人自奋勇而得生。夫三军之众陷于患害之地,然后能为...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军争》) 鉴 赏 这是孙子关于在打仗时可以对三军“夺气”、对将军“夺心”的名言。张预注:“气者,战之所恃也。夫含生禀血,鼓作斗争,虽死不省者,气使然也。故用兵之法,若激其士卒,令上下同怒,则其锋不可当。故敌...
夫兵形象水: 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 ————(《虚实》) 鉴 赏 陈启天注:“兵形象水,谓兵形似水形也。水之为形,高地则避之,低地则趋之,所以便于流行也。兵之为形,亦犹是也。敌之实者则避之,敌之虚者则击之,所以便于取胜也。”孙...
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成势,无恒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虚实》) 鉴 赏 孙子指出战争的指挥者要随着敌情的变化而不断变换自己的策略,去夺取胜利。这里的核心是:“兵因敌而制胜”,“能因敌变化而取胜”,即战争的指挥...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势》)鉴赏 这是孙子关于战争中如何运用正兵和奇兵的名言。什么是正兵和奇兵?如何运用?曹操注:“正者当敌,奇兵从旁击不备也。”杜佑注:“以正道合战,以奇变取胜也。”张预注:“两军相临,总以正兵与之合战,徐发奇...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势》) 鉴 赏 孙子认为,一个指挥者在战争中首先要“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即用谋略和各方面的力量,造成一种胜敌之“势”,而不可对部下求全责备。同时对部下的任用、安排,又要进行选择,不可滥...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谋攻》) 鉴 赏 孙子这一段经典性言论,曾被无数军事家、战略家运用指导战争。孙子认为,战前必须了解“彼”(敌方)和“己”(我方)两方面的情况,才能百战而没有危险。王晳注...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形》) 鉴 赏 这是孙子又一句论述善战者应如何作战的名言。张预注:“审吾法令,明吾赏罚,便吾器用,养吾武勇,是立于不败之地也。”顾福棠注:“‘地’字当虚解,言我能深沟高垒,粮足兵精,无隙可入,...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谋攻》) 鉴 赏 这是《孙子兵法》中最有名的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有人称“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的核心和精髓。所谓“善之善者”,是好中之好,实际就是最好的。孙子指出: 百战...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谋攻》) 鉴 赏 这是孙子对用兵方法最简练的概括,是他战略思想的清楚表述。所谓“上兵”,是上等的、最好的用兵方法。“伐谋”是以谋伐敌,即用机智的谋略进行攻伐,用较少的兵力和时间即能取胜,而不...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谋攻》) 鉴 赏 孙子用兵打仗,有两手策略: 一为“战胜策”,即用战争手段击破敌人使其屈服;二为“全胜策”,即用威势或道德的...
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作战》) 鉴 赏 这是孙子在《作战》篇最后对军队将帅重要性的总结言论。所谓“司”,即主持、掌握。全句意为: 知道如何用兵的将领,是掌握民众性命的人,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张预注:“民之死生,国之安危...
兵贵胜,不贵久。 ————(《作战》) 鉴 赏 这是孙子对《作战》全篇思想的总结。所谓“贵胜”,就是贵在速胜。孟氏注:“贵速胜疾还也。”梅尧臣注:“速则省财用、息民力也。”张预注:“久则师老财竭,易以生变,故但贵其速胜疾归。”按照孙子的战略思想...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作战》) 鉴 赏 在阐述了用兵作战要求速胜,“久则钝兵挫锐”,“久暴师则国用不足”,以及久拖不决“则诸侯乘其弊而起”便无法收拾等论题后,孙子总结道:“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其意是说,长久用兵作战而对...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计》) 鉴 赏 孙子认为:“兵者,诡道也...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计》) 鉴 赏 孙子在《计》篇中论述“兵者,诡道也”,然后从“能而示之不能”到“亲而离之”,列举大量运用“诡道”而胜敌的方法,最后总结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计》)鉴赏 这是《孙子兵法》开首《计》篇的第一句话。应该说,此言是一个警句。孙子用深沉的语调告诫人们:“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原指兵器。《说文解字》...
断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也,非取害也,取利也。其所取者,人之所执也。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盗人,害也。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