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学则正,否则邪。 句意: 读书学习就会走上正路, 否则就会走入邪路。 出处: 汉·杨雄《法言·学行》...
名言: 学者所以求为君子也。求而不得者有矣夫,未有不求而得之者也。 注释: 矣夫者也: 语气词连用, 重心落在后一个词上。 句意: 学习是为了使自己成为君子, 学了也许未必成功, 但从来没有不学习而成为君子的。 出处: 汉·扬雄《法言·学行》...
名言: 废学如断织。 注释: 废: 停止。 句意: 停止学习就如中断织布不能成匹一样, 无法成全材。 出处: 汉·刘向《烈女传》...
名言: 不闻大论, 则志不宏; 不听至言, 则心不固。 注释: 大论: 大道理。宏: 远大。固: 坚定。 句意: 不知道大道理, 就不会有伟大的志向;不听深切中肯的言论, 就不会有坚定的意志。 出处: 汉·荀悦《申鉴· 杂言》...
名言: 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 注释: 愈: 痊愈, 引申为治愈。 句意: 人们都知道以食物充饥, 却忘了以学习避免愚劣。 出处: 汉·刘向《说苑·建本》...
名言: 人材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用。 注释: 材: 资质。务: 致力。 句意: 即使天赋高, 但不致力于学习, 就不能发挥作用。 出处: 汉·刘向《说苑》...
名言: 水积成川,则蛟龙生焉;土积成山,则豫章生焉;学积成圣,则尊显至焉。 注释: 焉: 兼词, 于其间。三句“焉”所指不同, 第一句指蛟龙生于川, 第二句指豫章生于山, 第三句指尊显生于圣。豫章: 木名, 豫即枕木, 章即樟木。 句意: 水积成川而生...
名言: 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 注释: 骐骥: 骏马。疾: 快。伯乐: 相传古之善相马者。 句意: 骐骥虽跑得快, 但如果不被伯乐发现就不会成为千里马; 人的才能虽高, 但如果不研究学问就不会成为圣人。 出处:...
名言: 君子不羞学, 不羞问。问讯者, 知之本; 念虑者, 知之道也。 注释: 羞: 羞耻。道: 方法。 句意: 君子不以学习为耻, 不以问讯为耻。问是求知的根本, 思虑是求知的方法。 出处: 汉·刘向《说苑·谈丛》...
名言: 知莫大于阙疑,行莫大于无悔也。 注释: 阙疑: 对疑难不妄加评论。 句意: 虚心体察情况, 避免主观武断, 这是最明智的治学态度; 果断,义无反顾, 这是最好的处事方式。 出处: 汉·刘向《说苑·谈丛》...
名言: 不好问询之道,则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 注释: 本: 根本。原: 同“源”。 句意: 不喜欢向别人请教, 就等于自己切断了智慧的根本, 堵塞了智慧的源泉。 出处: 汉·刘向《说苑·建本》...
名言: 贵因人知而知之, 不贵独自用其知而知之。 注释: “因人知”的“知”与“独自用其知”的“知”, 均指智慧。 句意: 向别人学习而获得知识, 应比单靠自己的思索而获得知识更可贵。 出处: 汉·刘向《说苑· 谈丛》...
名言: 君子有三忧: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 注释: 知: 通“智”, 聪明。与: 同“欤”, 疑问语气词。 句意: 君子有三种忧虑: 智慧不高, 难道不忧虑吗?虽然聪明但不学习, 难道不忧虑吗?虽然学了, 但不付之行动, 难...
名言: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 注释: 厉: 同“砺”, 此指靡刀石。 句意: 剑虽然锋利, 但不磨砺, 斩东西就不果断; 人的材质虽好, 但不学习就不能成为高材。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
名言: 士必学问,然后成君子。 句意: 人一定要有学问, 然后才能成为有道德才能的人。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
名言: 不学而能安国保民者,未之有也。 注释: 未之有: 即未有之; 之, 指代安国保民之事。 句意: 不学习而能安定国家护人民的事是没有的。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
名言: 不知理义, 生于不学。 注释: 生: 产生。 句意: 不懂得事理节义, 是因为不学习的缘故。 出处: 《吕氏春秋·劝学》...
名言: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 注释: 宗: 根本。 句意: 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 这是带来百祸的根本。 出处: 《吕氏春秋·谨听》...
名言: 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注释: 厌: 满足。 句意: 一般的士人如果能不断地学习, 他就能成为道德智能极高的圣人。 出处: 《管子·形势解》...
名言: 今人皆知砺其剑, 而弗知砺其身, 夫学, 身之砺砥也。 注释: 砺(li): 指磨刀石磨砺。砺砥: 磨刀石。 句意: 现在的人们只知道磨砺他的剑, 而不知修炼自身的修养。学习,是培养自身修养的磨刀石。 出处: 《尸子· 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