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观天下书未遍, 不得妄下雌黄。 注释: 雌黄: 橙黄色的矿石, 古人以黄纸写字, 有误则以雌黄涂之, 因称改易文字为雌黄, 后又引申雌黄为妄加评论。 句意: 读天下之书不全面, 就不应该胡乱评论。 出处: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劝学》...
名言: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注释: 酌: 斟酌, 明辨。 句意: 要积累学识如同储藏珍宝, 明辨事理来丰富自己的才学。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名言: 开篇现古,则千载共朝;削简传今,则万里对面。 注释: 削简: 古代用竹制成记载文字的竹简。 句意: 翻开书页, 就展现出古人的情貌, 千年以前的人如同生活在同一朝代。书藉流传至今, 则万里之遥的古人如同当面对话一般。 出处: 南朝·梁·庾肩吾...
名言: 为山资于一篑, 学海渐其微流。 注释: 篑: 盛土的竹筐。 句意: 造山要一筐一筐地垒起, 知识海洋是无数细流汇集而成。 出处: 南朝·梁·王僧孺《为萧监利求入学启》...
名言: 将赡才力,务在博见。 注释: 将: 要。赡: 丰富。 句意: 想要丰富自己的才力, 就应该广学博见。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
名言: 得知千载事,正赖古人书。 句意: 凭古人的著作而知道千年以前的事。 出处: 晋·陶渊明《赠羊长吏》...
名言: 人好学, 虽死犹存; 不学者, 虽存, 谓之行陡肉耳。 句意: 人爱好学习, 虽然死了但精神永存; 不学习, 虽然活着, 却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出处: 晋·王嘉《拾遗记》...
名言: 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 句意: 多闻博见而体会选择主要美善的方面。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
名言: 书为晓者传,事为识者贵。 注释: 事: 事理经验。 句意: 书为明理者所传诵, 经验为有卓识者所珍惜。 出处: 晋·葛洪《抱朴了·内篇》...
名言: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句意: 不学习就不能发展才能, 而没有志向就不能达到成就才学。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名言: 巍峨岩岫者,山岳之本也;德行文学者,君子之本也。 注释: 巍峨: 高大雄伟。岫(xiu): 山穴。岳: 高山。 句意: 高山以岩石为根基, 有道德的人以德行学问为根基。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缩本》...
名言: 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注释: 所以: 用来……的手段。 句意: 学习, 是用来疏神达思, 怡情理性的手段, 因此圣人们就努力追求。 出处: 三国·魏·徐干《中论·治学》...
名言: 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注释: 智: 通“知”。 句意: 孤居苦思而希望得到知识, 还不如切实学习以达到目的。 出处: 三国·魏·徐干《中论·治学》...
名言: 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 注释: 足: 精神饱满。 句意: 学习如登高山, 越登越高; 如睡觉, 越睡精神越饱满。 出处: 三国·魏·徐干《中论·治学》...
名言: 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注释: 常玉: 普通的玉。文章: 华美的文采。 句意: 普通的玉石不以雕琢, 就显不出其文采, 不学习就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出处: 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名言: 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注释: 懿(yi): 美好。 句意: 器具不修饰就不美观, 人不学习就不会有美德。 出处: 三国·魏·徐干《中论·治学》...
名言: 学者,心之白日也。 句意: 学问是人心中的太阳。 出处: 三国·魏·徐干《中论·治学》...
名言: 人才有高下, 知物由学。学之乃知, 不问不识。 句意: 人的才智有高下之分, 了解事物从学习开始, 学习才有知识, 不请教就不长见识。 出处: 汉·王充《论衡·实知》...
名言: 学以治性,虑以变情。 句意: 学习和思考, 可以陶冶性格和感情。 出处: 汉·班固《白虎通义·避雍》...
名言: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句意: 有才知的人必须勤学好问, 不学不问就无所成就无所得知。 出处: 汉·王充《论衡·实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