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句意: 生为道德操守而生, 死为道德操守而死, 这样的人才是有道德有操守的人。 出处: 《荀子·劝学》...
名言: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 注释: 缀: 停止。匈匈: 同“汹汹”, 吵吵嚷嚷。行: 行动。 句意: 天不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寒, 地不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广阔, 君子也不因为小人的吵吵嚷嚷而...
名言: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注释: 丧其元: 指牺牲生命。元: 头。 句意: 有志之士葬身沟壑而无恨, 勇敢的人抛头颅洒热血亦在所不惜。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
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 淫: 乱。指扰乱心志。移: 改变。屈: 屈服, 挫败。 句意: 高官厚禄不能扰乱我的心, 贫穷位卑不能改变我的行, 威力相逼不能挫败我的意志,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大丈夫。 出处: 《孟...
名言: 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注释: 柳下惠: 春秋鲁大夫展禽, 因食邑柳下, 谥惠, 故称柳下惠。任士师时, 三次被黜。三公: 周时有二说, 一说, 司马、司徒、司空; 一说, 太师、太傅、太保, 其职责为辅助国君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易: 改变。...
名言: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注释: 六尺之孤: 未成年的孤儿, 此指未成年而继位的幼年君主。百里: 指诸侯国。大节: 指生死存亡的关头。夺: 先去。指改变原来的志向。 句意: 可以把幼小的孤儿和国家...
名言: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注释: 固穷: 固守其穷, 即不因困厄而改变操守。滥: 胡作非为。 句意: 君子不因困厄而改变操守, 小人处身困厄就要胡作非为。 出处: 《论语·卫灵公》...
名言: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注释: 磷(lin): ...
名言: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句意: 有志之士, 仁义之人, 没有贪图活命而损害仁德的, 只有牺牲生命从而成就仁德的。 出处: 《论语·卫灵公》...
名言: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注释: 彫同“凋”。 句意: 天气寒冷了, 然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喻只有在严酷的环境中才能体现出君子的节操。) 出处: 《论语·子罕》...
名言: 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注释: 穷困: 困厄。 句意: 君子能够努力锻炼自己, 树立高尚的品德, 不会因为处身于困厄的环境中而改变节操。 出处: 《孔子家语·在厄》...
名言: 见义不为,无勇也。 句意: 看见正义的事不去做, 这是怯懦的表现。 出处: 《论语·为政》...
名言: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句意: 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绝不改变节操。 出处: 春秋·曾参语,出自《论语·泰伯》...
名言: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句意: 生于森林深处的芝兰, 不因为没有人去观赏就不散发芳香。(喻君子处于逆境而不改变节操。) 出处: 《孔子家语·在厄》...
名言: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注释: 三军: 周朝制度, 大诸侯国可以拥有三个军的军队。此泛指军队。夺:失去。 句意: 一国军队, 可以使它丧失主帅; 一个男子汉, 却不能强迫他放弃主张。 出处: 《论语·子罕》...
名言: 勇士不怯死而灭名。 句意: 勇敢的人不会贪生怕死而败坏自己的名声。 义之所在, 身虽死, 无憾悔。(战国·应侯语, 出自《战国策·秦策 三》) 句意: 只要站在道义的立场上, 即使牺牲生命, 也没有什么悔恨。 出处: 战国·鲁连语,出自《战国策·齐...
名言: 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句意: 圣人做事合乎节操, 一般人是保持节操, 下等人做事要失去节 操。 出处: 《左传·成公十五年》引《前志》...
名言: 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谋主三者,义也。 注释: 临患: 面临祸患。越官: 放弃职守。 句意: 面临祸患而不忘国家, 这是忠心的表现; 想到危难而不放弃职守, 这是诚意的体现; 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置生死于度外, 这是坚...
名言: 可杀而不可辱。 句意: 可以选择死亡, 但不能接受侮辱。 出处: 《礼记·儒行》...
名言: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注释: 陵: 通“凌”, 欺压。援: 巴结。 句意: 身居高位的人不要欺压下属, 地位低下的人不要巴结上司。 出处: 《礼记· 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