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不知而言, 不智; 知而不言, 不忠。 注释: 智: 明智。 句意: 心里不明白, 却要说三道四, 这是不明智的;心里明白而不说出来, 这是不忠的表现。 出处: 《韩非子·初见秦》...
名言: 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 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句意: 药酒苦口, 但对治病有利; 忠言逆耳, 但对行为有好处。 出处: 汉· 桓宽《盐铁论· 国疾》...
名言: 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 注释: 恭: 敬重。旧: 亲朋故旧。孝: 孝顺父母。悌: 尊敬兄长。 句意: 不敬重祖先和亲朋故旧, 那么孝悌之道就不复存在了。 出处: 《管子·牧民》...
名言: 孝子不生慈父之家。 注释: 慈父: 指溺爱子女的人。 句意: 溺爱子女的家庭, 不会有孝子。 出处: 周·慎到《慎子》...
名言: 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 注释: 亲: 父母。择: 区别。 句意: 事奉父母, 无论境地怎么样, 都能使父母过得安适, 这是孝的最高境界; 事奉国君, 无论事情是危险的还是平安的, 都能安之若命,...
名言: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 句意: 孝子不奉承父母, 忠臣不巴结君王。 出处: 《庄子·天地》...
名言: 尧舜之道,孝弟而己矣。 注释: 弟: 通“悌”, 尊敬兄长。 句意: 尧舜成功的秘诀, 在于孝顺父母, 尊敬兄长。 出处: 《孟子·告子下》...
名言: 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 注释: 为: 行为。 句意: 行为不能使父母顺心, 自己就象穷人无家可归一样。 出处: 《孟子·万章上》...
名言: 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注释: 大孝: 最孝顺的孝子。慕: 怀念。五十而慕者: 舜三十岁被召, 在位二十年。所以说五十。一般人幼年注重父爱母爱, 青年则注重情爱, 而把父母之爱抛在一边, 只有舜年至五十而对父母之恋不改...
名言: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注释: 三: 虚数, 非实指。后: 子嗣。 句意: 不孝的事有很多, 没有后嗣使祖宗绝祀这是最不孝的了。 出处: 《孟子·离娄上》...
名言: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注释: 暇日: 指农闲的日子。悌: 尊敬兄长。 句意: 壮年人在农闲时讲求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办事尽力和诚实待人的道理, 在家里便用来奉事父兄, 出外便用来奉事长辈和主上。 出处: 《孟子...
名言: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注释: 谨: 谨慎, 注重。庠序: 古代地方所立学校名称, 商代叫庠, 周朝叫序。此泛指学校。申: 阐明。孝悌: 孝顺父母为孝, 尊敬兄长为悌。颁白者: 年老的人。负: 背。戴: 顶。 句意:...
名言: 生事爱敬,死事哀戚。 句意: 父母活着的时候要用爱心和恭敬的态度来侍奉他们, 父母去世时, 要用悲哀忧伤的心情来办理丧事。 出处: 《礼记·丧亲》...
名言: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注释: 亲其亲: 爱戴自己的亲人。长其长: 尊敬自己的长辈。 句意: 只要人人都受戴自己的亲人, 尊敬自己的长辈, 天下就太平无事 出处: 《孟子·离娄上》...
名言: 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 注释: 偯(yi): 哭的尾声。容: 笑容。服美: 穿着华丽的衣服。食旨: 吃好吃的东西。甘: 感觉好吃。 句意: 孝子失去双亲, 他的哭没有声音, 行礼也不带笑容, 说话也不讲...
名言: 君子之事上也, 进思尽忠, 退思补过, 将顺其美, 匡救其恶。 注释: 上: 主上。进: 在朝为官。退: 辞官家居。顺: 从。匡: 匡正。救: 制止。 句意: 君子辅佐主上, 在朝为官就一心一意为主上尽忠;辞官居家就想着弥补主上的过失。要顺依主上好...
名言: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注释: 当不义: 指父亲或君主的行为不合道义。争: 谏争。焉: 如何。 句意: 所以当父亲或君主的行为不合礼义时, 做儿子的就不能不劝谏父亲, 大臣就不...
名言: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句意: 教育老百姓要互相友爱, 没有比用孝行来感化他们更好了。 出处: 《孝经·广要道》...
名言: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注释: 亲: 父母。移: 推广。 句意: 君子奉养父母很孝, 因而也就很忠, 可将对待父母的孝心推广为忠君。 出处: 《孝经· 广扬名》...
名言: 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注释: 五刑: 古代的五种刑法, 即墨(刺面)、劓(yi ,鼻割)、剕(fei, 断足)、宫(去势)、大辟(杀头) 五种刑法。 句意: 五大类刑罚中, 罪名有几千种之多, 其中不孝罪最大。 出处: 《孝经·五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