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祸在不测,犹不忘谏争,忠之至也。 注释: 不测: 指难以预料。至: 极, 顶点。 句意: 祸患已难以预料, 还不忘规劝争辩, 这是最忠贞的表现。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三年》...
名言: 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说为忠。 注释: 救时: 救治时弊。 句意: 把救治时弊推行善道看作贤良, 把冒犯威颜采纳规劝看作忠诚。 出处: 宋·苏轼《居士集叙》...
名言: 谏臣拂士,世主之药石也。 注释: 拂士: 辅弼之士, 辅助君主治理国家的人。石: 用来治病的砭石。 句意: 规谏的大臣、辅佐的宰相, 就好象是给君主治病的药和砭石。 出处: 宋·苏轼《东坡志林·司马迁二大罪》...
名言: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注释: 兼听: 多方面听...
名言: 忠谠之言,唯患不闻。 注释: 谠(dang): 正直。 句意: 忠贞正直的言论, 唯恐听不到。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八年》...
名言: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 注释: 形: 形状, 模样。资: 借助。 句意: 人要看清自己的模样, 一定要借助明镜; 君主要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一定要依靠忠臣。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
名言: 人主自臧, 则众谋不进。 注释: 自臧: 自己认为好。 句意: 做君主的自以为是, 那么大家就不会为他设谋献计了。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周安王二十五年》...
名言: 赏之使谏, 尚恐不言; 罪其敢言, 孰肯献纳? 注释: 孰: 谁。献纳: 进献纳言。 句意: 赏赐人使人劝谏, 还担心他们不说; 如果治罪敢于发表意见的人, 那么还有谁肯进献有益的言论? 出处: 宋·苏舜钦《乞纳谏书》...
名言: 烈士不避铁钺而进谏,明君不讳过失而纳忠。 注释: 烈士: 坚贞刚烈之士。铁钺(fu yue): 刑戮之具。讳: 忌讳。 句意: 坚贞刚烈之士不怕刑戮加身而进献规劝之言, 贤明的君主不忌讳自己的过失而采纳忠贞的言论。 出处: 宋·苏舜钦《火疏》...
名言: 闻死而愠,则医不敢斥其疾;言亡而怒,则臣不敢争其失。 注释: 愠(yun): 怒。斥: 指出。亡: 亡国。 句意: 听说死就要发怒, 那么医生就不敢指出他的病因; 说到国亡就要发怒, 那么大臣就不敢争辩他的过失。 出处: 宋·李觏《庆历民言·开讳》...
名言: 一言之谬,一事之失,可救之于将然,不使其命已布于天下,然后从而争之也。 注释: 将然: 指事情尚未发生之时。 句意: 一句话说错, 一件事做错, 可以在事情尚未发生的时候就纠正它, 而不能让错话错事已经传播天下以后才去争辩规劝。 出处: 宋·...
名言: 有意而言,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 注释: 至言: 高妙的言论。 句意: 有想法就说出来, 把意思表达完了就闭口,这是天下最高妙的言论。 出处: 宋·苏洵《策略第一》...
名言: 毋拒直言,忽纳偏言。 注释: 毋: 不要。偏言: 不正直的话。 句意: 不要拒绝采纳正直的规劝, 不要采纳不正直的言论。 出处: 宋·欧阳修等《新唐书·郭太后传》...
名言: 知无不言,言无不...
名言: 乐闻过则下情通,下情通则政无缺,此所以兴也。拒谏则群议壅,群议壅则上孤立,此所以乱也。 注释: 壅(yong): 阻塞。 句意: 乐于听到自己的过失, 下面的情况就会通上来, 下面的情况一通上来, 治理国家就不会有什么失误, 这是国家兴盛的原因。...
名言: 进忠若趋利,论政若诉冤,此而不治,无有也。 注释: 进忠: 进献忠言。治: 安定。 句意: 进献忠言象追逐利益一样积极, 议论政事象诉说冤苦一样忧虑伤心, 象这样而国家不得安定是不可能的。 出处: 宋·欧阳修等《新唐书·窦存传》...
名言: 见过不谏非忠, 畏死不言非勇。 句意: 见到别人有过错而不去规谏, 这是不忠的表现; 如果因为怕死而不敢规谏, 这是胆小的表现。 出处: 宋· 欧阳修等《新唐书· 王义方传》...
名言: 巧辩纵横而可喜,忠言质朴而多讷。 注释: 纵横: 任意奔放, 不受拘束。讷: 出言迟钝。 句意: 巧舌多辩不受拘束讨人喜欢, 忠言质朴无华并且大多出言迟钝。 出处: 宋·欧阳修《为君难论下》...
名言: 乐闻过, 罔无兴;拒谏, 罔不乱。 注释: 罔(wang): 没有。 句意: 乐于听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 没有不兴盛的; 拒绝别人的规劝,没有不混乱的。 出处: 宋· 欧阳修等《新唐书· 宋务光传》...
名言: 士不忘身不为忠,言不逆耳不为谏。 句意: 士不能舍身忘死就不算是忠心, 话听起来不刺耳就不能算是规劝。 出处: 宋·欧阳修《论杜衍范仲淹等置政事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