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人之有过, 辄面折之, 而退无后言。 注释: 辄(zhe): 就。折: 折服, 批评。 句意: 别人有过错, 就应该当面批评他, 而不能事后背着人议论指责。 出处: 唐·房玄龄等《晋书·崔洪传》...
名言: 谏诤之徒,以正人君之失尔,必在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垂头塞耳。 注释: 匡赞: 匡正辅佐。苟免偷安: 苟且求免, 贪图安宁。 句意: 规劝争辩的人, 以纠正君主的过失为己任, 他们必须在能够发表言论的地位上, 应当尽力完成匡正...
名言: 言而信未若不言而信, 行而谨未若不行而谨。 句意: 说话有诚信不如不说话而有诚信, 做事谨慎不如未做事时就谨慎小心。 出处: 隋·王通《文中子·周公》...
名言: 言不持正,论如其已。 注释: 持正: 守住正道。已: 停止。 句意: 说话不守正道, 还不如不说好。 出处: 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论说》...
名言: 凡有一言一行, 取于人者, 皆显称之, 不可窃人之美, 以为己力。 注释: 显: 公开。力: 功劳。 句意: 凡是一句话一件事, 只要是从别人处取来的, 都要公开地说明,不可偷窃别人的好话好事, 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功劳。 出处: 南北朝·颜之推《颜...
名言: 见危授命,不忘诚谏。 注释: 授命: 奉献自己的生命。诚: 忠。 句意: 面临危险要奉献自己的生命之时, 还不忘忠诚地规劝。 出处: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名言: 时然后言, 则言如金石, 人不厌其声。 注释: 时: 指到恰当的时候。厌: 厌烦。 句意: 到恰当的时候才发表言论, 那么这言论就象金石掷地, 而人们不会厌烦他的声音。 出处: 南北朝· 刘勰《刘子·慎言》...
名言: 身无失行,口无过言。 句意: 自己没有过失的行为, 嘴上没有说错的话语。 出处: 南北朝·刘勰《刘子·慎言》...
名言: 言者,风也;无足而行,无翼而飞,不可易也。 注释: 翼: 翅膀。易: 轻易说出口。 句意: 言语就好象风一样, 没有脚却可以行走, 没有翅膀却可以飞翔,所以不可以轻易说出口。 出处: 南北朝·刘勰《刘子·慎言》...
名言: 圣人当言而惧,发言而忧,如蹈水火,临危险也。 句意: 圣人要说话时感到担心, 说话时感到忧虑, 就如同踏入水火, 面对危险一样。 出处: 南北朝·刘勰《刘子·慎言》...
名言: 言出患入,语失身亡。身亡不可复存,言出不可复追。 句意: 话说出口, 祸患跟着就降临; 话说错了, 自身就要灭亡。自己死了就不可再活过来, 话说出口了就不能再追回来。 出处: 南北朝·刘勰《刘子·慎言》...
名言: 明者慎言,故无失言;暗者轻言,自致害灭。 注释: 暗者: 指糊涂的人。自致: 使自己得到。 句意: 聪明的人说话谨慎, 所以没有说错话的地方; 糊涂的人轻易发表意见, 所以自招祸害, 自得灭亡。 出处: 南北朝·刘勰《刘子·慎言》...
名言: 不听善言,是耳聋也,非其耳之有塞,善言不入耳乎! 注释: 是: 这。 句意: 不听有益的话, 这是耳聋, 但并不是耳朵里有塞子, 而是有益的话无法进入耳朵里去。 出处: 南北朝·刘勰《刘子·贵言》...
名言: 出言之善,则千里应之;出言之恶,则千里违之。 句意: 说出话来对人有益, 千里之外也会有人响应; 说出话来对人无益, 千里之外人们也不听从他。 出处: 南北朝·刘勰《刘子·慎言》...
名言: 言语在口,譬含锋刃,不可动也。 注释: 动: 指妄动口舌, 乱讲话。 句意: 言语在嘴上就好象口中含有刀刃, 不可信口乱说。 出处: 南北朝·刘勰《刘子·慎言》...
名言: 身之将败者,必不纳忠谏之言。 句意: 自身将要败亡的人, 一定不会采纳忠心劝谏的言论。 出处: 南北朝·刘勰《刘子·贵言》...
名言: 临死者,谓无良医之药;将败者,谓无直谏之臣。 句意: 将要死亡的人, 可以说是因为没有高明医生开的药来相救; 将要失败的人, 可以说是因为没有直言规劝的大臣来相劝。 出处: 南北朝·刘勰《刘子·贵言》...
名言: 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注释: 专己: 独断专行。 句意: 独断专行的人处境孤立, 拒绝别人规劝的人头脑糊涂, 既孤立又糊涂地去治理国家, 这是国家将要灭亡的先兆。 出处: 南北朝·范晔《后汉书·申屠刚传》...
名言: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句意: 说话超过说话人的实际才能, 这种人不可重用。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名言: 上下钳口,莫有言者。 注释: 钳口: 闭口不言。 句意: 上上下下的人都闭住嘴, 就没有人出来说话了。 出处: 南北朝·范晔《后汉书·单超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