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苟所言出于忠诚, 虽事不尽是, 犹欢然受之。 注释: 苟: 如果。是: 对, 正确。 句意: 如果所说的话都是出自忠诚的心愿, 即使所说的事不全都正确,也要高兴地接受意见。 出处: 晋· 傅玄《傅子· 通志》...
名言: 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 注释: 绳: 绳墨, 木匠用来取直的工具。圣: 道德行为极其高尚。 句意: 木料经过绳墨的衡量就能取直, 人接受他人的规劝就会变成道德行为极其高尚的人。 出处: 魏·王肃《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名言: 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进善不纳则忠者不得信。 句意: 听不到怨声载道, 那么冤枉之人的冤屈就得不到申述; 不采纳进献的善言, 那么忠贞之士就得不到信用。 出处: 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视听》...
名言: 为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 注释: 而: 如果。 句意: 作为君主如果没有规劝过失的臣下就会失去正直的品性, 作为有地位的人如果没有给予教诲的朋友就会失去正确视听的能力。 出处: 魏·王肃《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名言: 自贤者, 天下之善言, 不得闻于耳矣。 注释: 自贤: 自认为是贤明的人。 句意: 自认为是贤明的人, 天下的有益的言论, 都不会听入耳中去的。 出处: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六本》...
名言: 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 注释: 遗(wei): 赠送。 句意: 君子拿财物赠送给别人, 还不如赠送有益的话语。 出处: 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
名言: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句意: 君子用行动来说话, 小人用口舌来说话。 出处: 魏·王肃《孔子家语·颜回》...
名言: 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 注释: 间: 使……淆乱。谗巧: 指动听的谗言。疏: 分离, 疏远。 句意: 苍蝇使白黑淆乱难辨, 动听的谗言使亲人疏远。 出处: 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名言: 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 注释: 都蔗: 甘蔗。 句意: 甘蔗虽然甘甜, 用作手杖一定会折断; 花言巧语虽然听起来动听, 按照它去办事一定会失败。 出处: 魏·曹植《矫志》...
名言: 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身。 注释: 疵瑕: 指人身上的缺点。滞: 留。过行: 错误的行为。累: 牵累。 句意: 照照明亮的镜子, 污秽缺点就不会滞留在自己的身上; 听听正直的言论, 错误的行为就不会在自己的身上发生。 出...
名言: 君子必贵其言,贵其言则尊其身,尊其身则重其道,重其道所以立其教。 句意: 品行高尚的人一定慎重自己的言辞, 慎重了自己的言辞就会抬高自己的地位, 抬高了自己的地位就会尊崇自己的道行, 尊崇了自己的道行就是要设立自己的教义的原因。 出处:...
名言: 忠臣不显谏。 注释: 显: 明, 公开。谏: 规劝。 句意: 忠贞的臣下不公开地规劝君主的过错。 出处: 汉·班固《汉书·师丹传》...
名言: 从谏如顺流。 注释: 从: 听从。顺流: 顺从水流。 句意: 听从规劝就要象顺从水流一样。 出处: 汉·班彪《王命论》...
名言: 王天下有国家者,患在上有危亡之事,而危亡之言不得上闻。 注释: 王: 统治。有: 拥有, 据有。 句意: 统治天下、拥有国家的人, 他最忧虑的是上面有危亡的事情, 但反映危亡事情的言论却不能向上面传递。 出处: 汉·班固《汉书·保永传》...
名言: 进言之路开, 则四方众贤不远千里, 辐凑陈忠。 注释: 辐(fu): 凑: 车辐凑集于毂, 比喻四方之人向一处聚集。陈忠: 陈述忠言。 句意: 直抒己见的言路一打开, 四面八方的贤者都会不远千里地赶来陈述忠言。 出处: 汉·班固《汉书·谷永传》...
名言: 朝无争臣则不知过, 国无达士则不闻善。 注释: 朝: 朝廷。达士: 熟悉政事的人。 句意: 朝廷里没有敢于急辩直谏的大臣, 君主就不会知道自己的过错;国家没有熟悉政事的人, 君主就不会听到有益的言论。 出处: 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
名言: 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 注释: 乌鸢(yuan): 乌鸦老鹰。诽谤: 议论是非, 指责过失。 句意: 不毁掉乌鸦老鹰的蛋, 此后才会有凤凰来临; 不诛杀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人, 此后才会有金玉良言进献。 出处: 汉·班固...
名言: 纳善若不及,从谏若转圜;听言不求其能,举动不考其素。 注释: 转圜(huan): 转动圆环。素: 平常。 句意: 采纳好的意见好象赶不上趟似地急切, 听众规劝好象转动圆环似地没有止歇; 听取他人的言论不求他人有多少才能, 提拔有功之人不考究他平常如...
名言: 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 注释: 遏: 劝阻。 句意: 正直的言论被称为诽谤, 劝阻过错的话被叫做妖言。 出处: 汉·班固《汉书·路温舒传》...
名言: 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 注释: 进善之旌: 进善言的旌幡, 进言者站在幡下发表意见。诽谤之木: 传说舜帝设立的用来议论是非, 指责过失的木柱, 可将统治者的过失写在上面。来: 招徕。 句意: 古代治理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