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注释: 以: 因。举: 提拔。废: 弃, 不采纳。 句意: 君子不会因为有人话说得好听就提拔他, 也不会因为有人有缺点就不采纳他的话。 出处: 《论语·卫灵公》...
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 注释: 信: 实在。果: 坚定。 句意: 言语一定要实在, 行为一定要坚决。 出处: 《论语·子路》...
名言: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句意: 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好听的言论, 但有好听言论的人却不一定有道德。 出处: 《论语· 宪问》...
名言: 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注释: 时: 指适当的时候。 句意: 在适当的时候才说话, 别人就不会讨厌他的话。 出处: 《论语·宪问》...
名言: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注释: 礼: 合乎礼。 句意: 不合乎礼的话不听, 不合乎礼的话不说。 出处: 《论语·颜渊》...
名言: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 注释: 苟: 随意, 马虎。 句意: 品行高尚的人对他所说的话, 要没有一点随意马虎才行。 出处: 《论语·子路》...
名言: 子不语怪,力,乱,神。 注释: 怪: 怪异之事。力: 好勇斗狠之事。乱: 背叛淫乱之事。神: 神魔鬼妖之事。 句意: 孔子不谈有关怪异、好勇斗狠、背叛淫乱和神魔鬼妖的事情。 出处: 《论语·述而》...
名言: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注释: 鸣: 叫声。 句意: 鸟在临死前, 它的叫声充满悲哀; 人在临死前, 他的话充满善意。 出处: 《论语·泰伯》...
名言: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注释: 夫: 彼, 那个。中(zhong): 准。 句意: 那个人平日不太说话, 但一开口就恰当中肯。 出处: 《论语·先进》...
名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注释: 耻: 以……为耻。躬: 自己的行动。逮: 赶上。 句意: 古时候人们言语不轻易说出口, 就是怕自己的行动赶不上。 出处: 《论语·里仁》...
名言: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句意: 最初的时候, 我对人家, 听到他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 现在,我对人家, 听到他的话, 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出处: 《论语·公冶长》...
名言: 忠不辟危,明不距人。 注释: 辟: 躲避。距人: 指拒绝别人的意见。 句意: 进献忠言的人不躲避有杀身的危险, 明白事理的人不会拒绝别人的意见。 出处: 《战国策·赵策二》...
名言: 明主者务闻其过, 不欲闻其善。 注释: 务: 力求。 句意: 英明的君主力求听取别人批评自己的过失, 而不想听到别人赞誉自己的善行。 出处: 《战国策·燕策一》...
名言: 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 令色:伪善的脸色。鲜: 少。 句意: 花言巧语, 面貌伪善, 这种人是没有什么仁德的。 出处: 《论语·学而》...
名言: 美女破舌。 注释: 破: 破坏。舌: 指劝谏臣的话。 句意: 美女迷惑了君主, 就会使劝谏之臣的话起不到作用。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
名言: 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 注释: 苟: 随便, 不慎重。容: 奉承逢迎。 句意: 说话不能取随意附合他人的态度, 做事不能取随意迎合他人的行为。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三》...
名言: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注释: 面刺: 当面指责。谤议: 指不当面批评议论。市朝: 指公共场所。闻:使……闻。 句意: 朝中群臣和地方官吏及老百姓, 能当面指责我的过失...
名言: 唯善人能受尽言。 注释: 唯: 只有。尽言: 无保留的忠告。 句意: 只有好人才能接受别人毫无保留的忠告。 出处: 《国语·周语上》...
名言: 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 句意: 不知道的事去乱说, 这是不明智; 知道的事却不说, 这是不忠诚。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
名言: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注释: 防: 堵住, 堵塞。川: 河流。 句意: 堵住老百姓的嘴, 不让他们说话而造成的危害, 比堵塞河流而造成的水灾还要严重。 出处: 《国语·周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