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道有一...
名言: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注释: 观: 示。黼黻(fufu): 花纹。文章: 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乐: 喜悦, 悦耳。 句意: 把好话赠给别人, 比赠送金石珠玉还要贵重; 把好话写出来给人看, 比画出...
名言: 言而非仁之中也, 则其言不若其默也, 其辩不若其呐也。 注释: 中(zhong): 合。呐: 讷, 说话迟钝。 句意: 如果说话不是与仁相符合, 那么与其说那种话还不如保持沉默,与其夸夸其谈还不如说话迟钝。 出处: 《荀子·非相》...
名言: 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注释: 持之: 指立论。故: 原因, 根据。 句意: 立论有根据, 说话有道理。 出处: 《荀子·非十二子》...
名言: 辩而不说者,争也。 注释: 说: 解释。 句意: 喜辩论而又不肯解释的人, 是因为他们好与人争。 出处: 《荀子·荣辱》...
名言: 凡言不合先王, 不顺礼义, 谓之奸言; 虽辩, 君子不听。 注释: 辩: 巧言, 指说得动听。 句意: 大凡说出来的话不合乎前代圣人的思想, 不遵从礼义, 就可以称他为奸诈之言; 奸诈之言即使说得很动听, 品行高尚的人也不屑一顾。 出处: 《荀子·...
名言: 非我而当者, 吾师也; 是我而当者, 吾友也; 谄谀我者, 吾贼也。 注释: 非: 指批评指责。恰: 恰当。是: 认为……对。谄谀(chanyu): 奉承巴结。贼: 害人之人。 句意: 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责我的人是我的老师, 能中肯得当地赞誉褒扬我的人是...
名言: 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注释: 厌: 满足。谏: 规劝。诫: 警戒。 句意: 喜爱美好的言行情操而不感到满足, 接受了规劝就能够警戒自己, 即使心里不想有所长进, 这能做得到吗? 出处: 《荀子·修身》...
名言: 谄谀者亲,谏争者疏。 注释: 谄谀(chanyu): 巴结奉承。争: 诤, 直言规谏。 句意: 对巴结奉承的人亲近了, 对直言劝谏的人就会疏远。 出处: 《荀子·修身》...
名言: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注释: 去: 离开。 句意: 君主有过错就要规劝他; 如果反复规劝了还不听从, 那就离他而去。 出处: 《孟子·万章下》...
名言: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注释: 指: 意旨, 意义。 句意: 言语浅近但意义深远的话是最好的话。 出处: 《孟子·尽心下》...
名言: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注释: 大人: 指有德行的人。信: 诚信。果: 坚定。 句意: 有德行的人, 说话有时不一定有诚信, 行为也不一定坚定不移,但言行一定要与道义相符合。 出处: 《孟子·离娄下》...
名言: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注释: 易: 使……改变, 变换。 句意: 君主有大过错就要规劝他; 如果反复规劝了还不听从, 就把他废弃掉。 出处: 《孟子·万章下》...
名言: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句意: 君子由一句话表现他的有知, 也可以由一句话表现他的无知, 所以, 说话不能不谨慎。 出处: 《论语·子张》...
名言: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注释: 知言: 指分析他人说的话, 辨其是非。 句意: 不了解人家言语的含义, 也就无从去了解人家。 出处: 《论语·尧曰》...
名言: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句意: 常说人这不好那不好, 后患来了, 该怎么办呢? 出处: 《孟子·离娄下》...
名言: 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注释: 信: 取得信任。谤: 毁谤。 句意: 取得了信任之后再去劝谏, 否则, 别人会以为这种劝谏是在毁谤自己。 出处: 《论语· 子张》...
名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注释: 及: 到。颜色: 脸色。瞽(gu): 瞎眼。 句意: 没有轮到说话却先说了, 这叫做急躁; 该说话了却不说, 这叫做隐瞒; 没看到他人脸色便贸然开口, 这叫做瞎眼。 出处: 《论语·...
名言: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注释: 涂: 途。 句意: 在路上听到的事就在路上传播, 对道德而言, 这是应该被摒弃的。 出处: 《论语· 阳货》...
名言: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注释: 失人: 指失去可交往的人。失言: 指说话不得当。知: 智。 句意: 可以与他交谈却不与他交谈, 这是失去了可交往的人; 不可以和他交谈却和他谈了话, 这是说话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