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评析】 民间俗语。它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一种是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种是 “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表示人们对事物的追求态度及价值取向是完全不同的。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的意思是: 即使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困难与艰险,都...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释义】 民间谚语,其意很直白。如果吃饱穿暖了,人们就要去追求享受了。如果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那就会通过一切手段满足生存的需求,偷盗抢劫之类就不足为奇了。 【评析】 该句也讲了一个哲学方面的概念: 物质决定人们的意识,精神和意识是建立在物质和...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评析】 陶渊明诗词名句。出自 《移居》。 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不愿意做官,四十一岁那年,便辞去 “彭泽县令”,回到柴桑老家 (今江西九江县西南),隐居务农,过着田园生活。四十六岁,他搬到南村去住 (今九江市郊)。他的一些老朋友如殷景仁、颜延之等都...

河道流难直,人生路不平。

【释义】 民间谚语。此句意思是: 人生的路与大地的河流一样,弯弯曲曲,是不可能直行的。 【评析】 人生是什么?有人这样解释,你可以听一听: 人生是一场寂寞的旅行,谁也不能陪你走到最后。谁也不会是谁的宿命,谁也不能是谁的永远。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释义】 辛弃疾诗词。两句原意是: 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荡荡的江水始终会向东流而去。 选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词: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释义】 民间俗语。意思是: 明处来的枪容易躲开,暗中射来的箭难以提防。比喻公开的攻击比较容易对付,暗地里的中伤难以辩别和防备。 【评析】 此句可引用一个典故: 春秋时,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隐公十一年五月,郑庄公在宫前检阅...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释义】 古代格言。出自 《论语·颜渊》。意思是: 不符合礼教的东西不能看,不符合礼教的话不能听,不符合礼教的话不能说,不符合礼教的事不能做。这是四个消极的规范,就是从眼睛、耳朵、嘴巴、身体严格地管束自己。 【评析】 “礼”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重...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释义】 民间谚语。该句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并不是指他一放下屠刀就成佛了。而是他开始悔过以往的恶业,发愿走上成佛的道路。出自宋·释普济 《五灯会元》...

受宠若惊,闻过则喜。

【释义】 古代格言。两句分别有出处。 受宠若惊: 意思是因受到意外的宠爱或赏识而感到惊喜和不安。出自 《老子》第十三章: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 宠辱若惊 。” 闻过则喜: 意思是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就高兴。出自 《孟子·公孙丑上》。这句话原...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释义】 古代格言。意思是: 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出自: 战国楚宋玉 《对楚王问》: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 【评析】 古时有俞...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释义】 古代格言。该句意思是: 外表像金玉,瓤子却像是破棉絮。比喻外表漂亮,内里破败。虚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 【评析】 这个成语来源于明·刘基 《卖柑者言》: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释义】 古代格言。“玩物丧志”指迷恋于所喜好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玩人丧德”指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做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就会丧失了自己的品德。 【评析】 该句出自古代的经典著作《尚书》。 大约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灭商纣王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释义】 古代格言。意思是: 同样的事物聚在一起,同类的人比较合群。 出自 《易经》的: “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 【评析】 社会是由人与人构成的,人的个体秉赋不同,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不同。自从产生了阶级,各种社会关系就以集体、群体的形状而体现出...

经常用腿,健步如飞。

【释义】 民间俗语,讲的是健身养生之道。其意是: 步行锻炼是中老年人的最好锻炼方法。 【评析】 养生专家洪昭光教授讲: “健身就从步行开始。”他建议: 人们应该坚持每天至少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以达到强健身体的目的; 并且提倡中老年人多步行,这样身体...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释义】 古代格言。意思是: 知道的就说出来,要说就毫无保留。 出处: 宋·苏洵《衡论·远虑》: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 【评析】 毛泽东经常讲: “要实行两条原则: (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二)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物极必反,器满则倾。

【释义】 古代格言。意思是说物极必反,警戒世人不可过于盲目地追求,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建议人们干事要顺其自然。 该句出自 《礼记·曲礼上》。 极: 顶点; 反: 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同类句子有: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释义】 古代格言。意思是: 事物发展到一个极点,往往会出现一个返退现象。 【评析】 此句极具辩证法的观点: 事物忌讳到达极点,事情避免极其完美。人则忌讳无限度地贪婪,欲望无限度地放大,由此会走向他愿望的反面。该句告诉人们: 办事情到了一定的节...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释义】 古代格言。出自 《孙子·谋攻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 既不了解敌人,又不...

河狭水急,人急计生。

【释义】 民间俗语,此句意思是: 河道狭窄水流自然急,人在关键时刻则会急中生智、想出办法。此句中的前句为后句作比兴。 【评析】 关于 “急中生智”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有关资料讲: 人脑约由一亿个神经原组成。在一般情况下,人仅动用其中约十分之一的...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释义】 古代格言。“知己知彼”出自 《孙子·谋攻》: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作为成语,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根本就不用担心会失败。 “将心比心”作为成语,指的是拿自己...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