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高适《别韦参...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天际一帆影,预悬离别心。 ————常建《送李十一尉临溪》 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 ————常建《塞上曲》 湘水流入海,楚云千里心。 ————常建《潭州留别》 平沙...
(外篇 善行) 司马光家世清白,天性不喜奢华,故自幼及长,毕竟不同凡人。自谓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而已,但也不必故意穿得肮脏破烂来标新立异、矫俗求名,只要一切能够顺遂自己的本性即可。 矫,匡正也。矫俗,故意与人违异,以期匡正世俗之流弊也。 干,...
(外篇 善行) 人之常情,从俭约到奢侈,顺情而为,故极其容易;但从奢侈而反归于俭约,则逆于性情而极其难为。...
(外篇 善行) 司马光追述其父为官清廉,绝少时下奢靡之风。有客人时,也不过备置一些日常食品,但物虽薄而招待之情弥厚矣。...
(外篇 善行) 司马光一生诚实不欺,故其所作所为,下对妻子朋友,上对君父,甚至天下之人,几乎没有一件事情不能坦白而言的。言其表里一致,光明磊落,洵为君子之人,足为后人所效法。...
(外篇 善行) 女人用的一只头钗,价值就达七十万,必定是一个不祥之物,任何人若要沾惹了它,祝患立将相随而至。 王涯,唐宰相,掌利权。此乃劝戒世人不可贪恋财物,因而招惹杀身之祸。...
(外篇 善行) 这两句话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范仲淹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心术光明正大,直比青天白日。 他认为读书人应在天下之人尚未担忧之前,自己先处其忧,而且要在天下之人皆乐之后,自己再享其乐。...
(外篇 善行) 杨震,字伯起,汉弘农华阴人,尝为荆州刺史。曾荐举王密。其后杨震与王密相见,王密携金欲赠之,以谢荐举之恩,杨震惊异其所为而问之:“我因为你有贤才,而保举你,怎么你倒反而不了解我的为人呢?”王密说:“现在天已黑了,又有谁知道你收受了...
(外篇 善行) 大禹乃圣人,都能够爱惜寸阴,不敢稍有苟且贪逸之心,更何况我们尚不及圣人之万一,更应当爱惜每一分光阴,努力上进,莫要虚渡光阴,老而悔之晚矣!...
(外篇 善行) “子孙虽贤,但财多的话,则足以损害他们学道的意志;如果子孙愚钝,而又财多的话,则愈增其骄侈的本性,而不知振作。”所以财产众多,对子孙来说,反而是一种累赘和负担,有害而无益。...
(外篇 善行) 世人常为子孙打算,把爵禄资产留予子孙,使子孙为之争相缠斗,无异于把祸害留给子孙,使其不得平安。如今唯有我自耕几亩田地,没有富贵可言,所以能留给子孙平安宁静的生活。 后汉书逸民传:庞德公,襄阳人,居岘山之南,后入鹿门山,从此采药不...
(外篇 善行) 以“勤、谨、和、缓”四字做为立身处世的原则。勤于从政,则未曾荒废职务;谨慎持身,则未有疏漏之处;和气待人,则没有乖戾猜忌之心;处事缓慢,则详实可靠,不至出错。 张观从政多年,都因得力这四个字,而心安理得,不生错失。但后人怀疑最后这...
(外篇 善行) 有仁心的人,不因为时有盛衰而改变节操;有义气的人,也不因为有人死亡而改变心意。不仁不义之人,与禽兽何异?这是令女以仁义之人的节操和忠贞,比喻自己绝不改嫁他人的决心。 令女乃曹爽(魏宗室)从弟文叔夫人之女,因为年少夫死无子,唯恐被逼再...
(外篇 嘉言) 蓁芜,杂草茂盛之意。此言通往圣人之道的途径,早已因异端之丛生蔽塞,而不得其门而入。异端邪说犹如杂草之横生容易羁绊人而不能自主。...
(外篇 善行) 学校乃教化礼义、推崇礼义之地。但旧制每月必定举行考试,以考订学生之成绩。因此学生为了彼此分个高下,逐渐衍成恶性竞争的结果,而失去原来学校教育陶养学生德行的根本原则。...
(外篇 嘉言) 异端邪说是以蛊 惑人之耳目与心志,不但愚夫愚妇为之陷溺,难以自拔,就是才高明智之士,亦因此醉生梦死,不知觉悟,难怪圣人之正道不能昌明了。...
(外篇 嘉言) 尧舜之道至大至正,如非透彻精微的加以研究,又岂能轻易得知。...
(外篇 嘉言) 才,指才识。性,指资性。才识资性过人的话,并不足恃。因为才识贵乎学习,不学则无以充实才识,而学习又贵乎思考与推敲。所以凡是求学之人,不怕没有天资才识,怕的是不肯下功夫多作思考与研究。所以只有那些极物穷理、格务致知的人,才使人感...
(外篇 嘉言) 但凡为人,应自求严瑾,不可只知道责备他人之过错,而不反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