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篇 明伦) 孝之始,以爱身为先。而身者得自于父母,故但凡身体发肤,都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毁伤;若有毁伤,则无异于毁伤父母。 若能爱护其身,且奉行圣贤之正道,自然能扬名于后世,光耀父母,则孝之终也。...
(内篇 明伦) 亲在当以远游为戒,若是情非得己而必须远游,则必明告父母远游之所在,而且尽可能不中途转往他处,逾期而归,使得父母为此悬念不已。...
(内篇 明伦) 古时凡是有所祭拜之前,必定先行齐戒之日。齐戒之时,不饮酒、不茹荤,以示诚敬。同时还要回想父母生前的各种景况,诸如其住所、其谈笑语声、其心志意念、其喜乐嗜好,如此才算尽到了祭拜的礼节。...
(内篇 明伦) 为人子女者,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小心谨慎。不登高临深,以陷于危险之境地,如此才能做到尊亲爱身的要求。...
(内篇 明伦) 为了子者,当善体父母之心,不可一时怠忽,否则父母受苦,则有违人子之礼。……平常在父母面前讲话时,切忌自己称老,以免父母思想起自己的余日无多而感觉不安。不但如此,也不要言及他人之老,以免父母联想到自己,而徒生伤悲。...
(内篇 明伦) 凡是深爱父母的孝子,必定具有温和的气质。既有温和的气质,则表现于脸上的,必定是愉悦表情。既然表情愉悦,则整个人的态度,必定委婉柔顺,毫不粗暴。 若是为人子者,都能做到以上这个地步,则晨昏定省,一切节文,自必发自敬爱之诚心,而流露...
(内篇 立教) 如果一个人想吃就吃、想穿就穿、想玩就玩,而不接受教育的感化和拘范,那么这个人和禽兽又有什么区别?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以其有道也,所以圣人为使人有别于禽兽,乃教之以人伦,以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内篇 立教) 幼子天性未泯,可塑性极高,故其模范不可不正,教之以信,则信;教之以伪则伪,能不谨慎而为? 视与“示”同,教育的意思。诳,即欺骗。毋诳,不要欺骗。为人父母或为人师者,必须以身作则,不要轻易地做出欺骗小孩子的事情,因为他们所受的影响将...
(内篇 立教) 不教,不为师以教人也。内而不出,蓄其德而不暴于外也。即言博览群书,广泛研究,但并不在于把所学教导别人;又为了确定自己确有所得,故训练自己将一切蕴蓄在心中的工夫。...
(观圣贤类) 程明道先生在与人交往时,全心都是充满着一团和气。能够浑然一团和气,自然能与人相亲,而无格格不入的现象。...
(观圣贤类) 心胸宽广有如一望无际的大海一般。(这是程伊川对程明道的赞词) “浩”即广大无边之意。“沧溟”即大海。...
(观圣贤类) 与别人相处的非常融洽,从不标新立异自命不凡。但也不因此而失去自己的立场,随波逐流不辨是非。(引自《中庸》)...
(观聘贤类) 在教导学生时,就如同及时雨滋润土地一般,必然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合的教材,予以最有效的教诲,也就是说君子教化,应和协天道而不趋于流俗。(这是程伊川所说的话)...
(观圣贤类) 心胸宽广坦白率真有如光风皓月一般高洁美丽。(这是程明道对周茂叔的赞赏之辞) “洒落”即超脱一切,不与他人计较之意。“光风”指雨过天晴后风吹草木时的情景。由于草木上还沾有雨露,因此风吹时会发光。“霁月”即明月。...
(警戒类) 通常,人一旦做官以后,往往会丧失其本来的品格志向。 因为一般人由于修养不够,很容易受名位、私欲的诱惑,或为贪恋官位或为博得世间的虚誉,而做出违背正道的事情。(这是程伊川所说的话)...
(观圣贤类) 王者治理天下,就如同天地化育万物一般,不存丝毫心。(这是程明道所说的话)...
(警戒类) 欲求多的人其善良正直之心便会相对的减少。(这是庄子所说的话) 所谓“天机”即天理、天性之意。...
(警戒类) 我们处事时如果过于精明,则往往会只注意到事情的细微末节,而因此产生许多无谓的顾虑与疑窦。(这是程伊川所说的话)...
(警戒类) 一个人如果心中存有私欲,则不容易保持其正直的节操。因为存在于他心中的私欲必然会随时引诱他,而败坏其节操。 《论语》中孔子便曾以“枨有欲,焉得刚”批评枨这个人。...
(教学类) 圣人在教育一般百姓时,经常屈降自己,主动接近受教者,而确实掌握他们的心。(这是程伊川所说的话) 此种态度即所谓“俯就”,乃是今日教育家所应当效法的态度。 “俯”即屈身之意。...